第 563 章(1 / 1)

穿越明朝当暴君 枫渡清江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就干脆直接强攻。

大量缅甸兵持着飞镖、弓箭、各类西洋火器如蝗虫一般,密密麻麻的往木邦城而来。

象群嘶吼的声音更是响彻四野。

秦邦屏倒也沉着冷静,没有去想邹维琏有没有突围出去的事。

他现在只一心想把木邦守住,甚至最好是逼缅甸撤兵,因为他的妹妹秦良玉还在攻打阿瓦。

所以,秦邦屏果断指挥麾下白杆兵直接主动进攻,先击溃缅甸兵一路,使其不能得志。

而且,秦邦屏直接要求主动进攻缅甸兵中最强的两路象兵。

“杀啊!”

数支历战数次的白杆兵一手持藤牌,一手持白杆枪,主动朝缅甸象兵冲了来。

然后,因此,密密麻麻的白杆枪,硬是冒着弹雨,把体型巨大但很笨拙的大象刺的因痛而乱奔,使得许多缅甸兵因此被甩下马来,而被后面的白杆兵刺死。

当然,白杆兵的伤亡也很大,被坐在大象上的缅甸兵射杀了不少,另外,也被乱奔的大象踩了不少。

可以说,这算是一场恶战。

而最终因为白杆兵的伤亡崩溃率比缅甸部兵还是要小些,所以战败而退的是缅甸象兵。

毕竟白杆兵这边都是一个土司的,而且都知道这战要是不赢,他们和还在攻打阿瓦的石砫土司实际掌权者秦良玉与跟着秦良玉一起去攻打阿瓦的自家兄弟就都会回不去四川。

而也因此,缅甸兵还是放弃了强攻,改成围困,截断水源,他们相信明军在木邦不会存下多少粮食和枪弹、弩箭。

但邹维琏提前给木邦带来了不少粮食和弹药,而且还未雨绸缪,在秦邦屏回来之前,在这里用水泥直接现造蓄水库,直接在城内造了数十座蓄水库。

所以,接下来,秦邦屏并没有发生断粮断水的情况。

秦良玉这边已经打下了阿瓦,但他隆王已经转移至腊戍。

秦良玉让焦琏率近卫军特务营留在了阿瓦,而她自己则带着其余官兵急速驰援木邦,她已经通过自己的斥候得知木邦一带突然冒出大量缅甸部兵。

第五百三十六章 这是一场政治仗不是经济仗

朱由校知道缅甸不好灭。

虽然缅甸的翡翠的确诱人。

但受限于气候与地理的特殊情况,历史上,中原王朝都很难吞并到这里。

要知道,中原王朝直到大明现在,对西南的统治几乎都还是羁縻统治为止,直到最近几十年因为在杨应龙叛乱与奢安之乱,才开始有了在西南一带大面积改土归流的情况出现的。

何况,环境与气候更加特别的缅甸。

所以,无论是征西、征印、征缅这三场同时在进行的大战,朱由校最关注和最担心的就是征缅。

征西有林丹汗率领的蒙古大军在前面拉仇恨。

所以,西边的各民族对大明的到来并不反感。

甚至现在征西的后勤压力也不大。

因为卢象升在得知林丹汗在招降许多西边的势力而如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壮大后,甚至已足以对征西大军进行一场大规模反击时,他就上疏建议皇帝准予他减缓了征西的步伐,而是改以军事征战为辅,屯田开垦为主的征西策略。

朱由校也同意了卢象升这一策略。

现在周遇吉和卢象升便在叶尔羌、吐鲁番等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新疆一带,大规模屯田建设。

他们只维持一直两万规模的机动兵团,以随时准备策应各方反抗林丹汗的叛军,进而坐收渔翁之利。

因新疆许多地方有不少绿洲,很适合开垦。

当卢象升将十万大军和收编的数万吐鲁番和叶尔羌残余青壮,直接变成屯田主力后,所产的粮食不但能囤粮养军还能养民。

以致于现在征西的后勤压力非常小。

而对于征印,因为印度的地理没有缅甸那么复杂,再加上莫卧儿帝国的政治体制事实上是各邦国组成一个联邦国,组织度不高,另外,承担主要作战任务的是倭军与朝鲜军,所以,朱由校也不担心征印的结果。

但对于征缅,朱由校还是担心会无功而返,甚至真的变成像历史上的清缅之战一样,除了耗费国力,毫无意义。

为此,朱由校也为征缅之事,连夜召集政事堂大臣和枢密院大臣的次数都很多。

“即便现在我们没有得知木邦有没有被围的事,也得先从其他地方调更多的兵过去,灭缅并非易事,不能只希望靠益国公一人就能彻底灭掉缅甸,得用举国之力!再抽调川兵、浙兵、湖广兵、贵州兵,组成一支两三万规模的征缅特遣军,把杨展调回来任阿瓦总督,让他率这支军队直接去阿瓦,支援益国公所率大军!”

朱由校此时就在勤政殿对自己的政事堂大臣和枢密院大臣如此说道。

“要征调只能征调像石砫土司这种熟番和当地汉人营兵,不然,就会酿成西南土司叛乱,他们肯定不愿意被朝廷抽调走大量土兵,但是这些熟番和汉人营兵被抽走,又会造成西南地区忠于朝廷的兵力减少,如此的话,会使得一些有野心的西南土司而借机生事。”

朱燮元这时候说道。

“这样的话,钱粮压力也会更大,为供应现在征缅的部队,朝廷已动用了价值上千万元银币的钱粮,若再抽调一支大军过去,还带再花这么多。”

毕自严说道。

“即便花光老底,也得缅甸灭了!征缅不是经济仗,是政治仗,他将影响中央朝廷以后在西南土司中的威信,以及以后于西南进行改土归流的可行性,不借用这次战争把这些西南土兵和缅甸土兵消耗掉大部分,将来朝廷就一直无法彻底统治这些地方。”

朱由校说道。

“陛下,不如把抽调范围扩大,抽调北方归化的索伦兵南下!”

孙传庭说道。

“索伦兵虽是善战,但能适合缅甸那地方吗?”

傅宗龙这时候问道。

“不适合更好,征缅是要消耗这些异族之兵,这些索伦兵如果不消耗掉,也不利于在北方进行更彻底的汉化!”

孙传庭回道。

“准!把索伦兵也调上,还是那句话,战略上是减少索伦兵数量,但对于表现英勇的索伦兵个人要不吝赞扬!到时候崇文寺等要对一些个人英雄进行大加称颂!”

朱由校回道。

“遵旨!”

因此,与历史上乾隆不同,朱由校从一开始就没自负到认为就凭秦良玉所率近三万兵马就能彻底灭掉缅甸,而是充分利用自己大明帝国兵多将广的优势,不停调兵去西南,用添柴的战术,不断地往缅甸派兵,而希望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