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8 章(1 / 1)

穿越明朝当暴君 枫渡清江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构,不要外迁,不但不能外迁,要尽可能内迁,在一些人力资源充沛且易守难攻的地方设立一些工业区,以避免将来若真有大变,而不至于我大明的重工业基地因为过于处在边疆,而很快就被占领,使之不能很好的反击。”

朱由校说道。

“陛下圣明!确实需要将一些生产重要军械和各类合金钢材以及电池等工厂往内地迁徙,而且不能放在一个地方,以臣之见,南京、武昌府、西安府、成都府这些地方都可以迁去一些,一来这些地方人力充沛,二来交通也便利,三来也深居内地。”

枢密使孙传庭作为知兵的人,很快就明白了朱由校这样做的战略目的,也就附和起来,觉得这样做很有必要。

朱燮元和卢象升这些在国防战略上也不是笨蛋,也很快就明白过来,而点了点头,都道:“如此很有必要!”

毕自严想了想后道:“确实,但这也算是个大工程,要有个大的布局才行,工厂设备迁过去,人也得迁过去,这些工业的技术工匠不是谁都可以代替的,另外他们的家眷也得跟着迁,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朝廷迁居他处,落地生根,也是个问题,还得劝说一番,最好再给些好处,估计他们才会愿意,还得让当地官府给他们些优待,给地,给聘请些好的儒士医士,教育他们的子女,保证他们的健康。”

“到时候,你们廷议一下,专门议论此事,如何安排,到时候就由毕爱卿你亲自挂帅处置此事,这事是长远之计,花再多钱也没事,何况这样做,将来无论是西北、西南还是东南用兵都要少很多后勤调度之花销,也是划得着的事。”

朱由校不禁暗自庆幸自己大明现在的工业区主要是在京师和天津一带,真要往内地迁的话,比起后世从东北往内地迁要容易些。

“臣遵旨!”

毕自严回道。

一时,君臣一起谋定了一件影响今后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帝国发展大计。

为此,毕自严专门请旨巡视京津一带的工业区以及内地各处交通便利且较富庶的地区。

第五百章 鼓励出关令

将重要工厂内迁,将初级低端高污染的工厂外迁,被朱由校总结为开发内地与开发关外两个战略。

而现在,朱由校先召集大臣廷议起关于开发关外的战略。

“以臣之见,因初级工厂多是民营,所以,要想将初级低端高污染的工厂迁到外面,朝廷得拨国帑刺激民间商贾主动去关外苦寒之地才行,靠他们自发去的话是不够的,因为不是所有商贾都有远见卓识,要想在罗刹国南下之前,尽快开发好关外,就得由朝廷主导。”

在廷议上,孙承宗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朱由校对此予以采纳并敕旨户部部议此事,筹划一个鼓励汉人去关外建厂经商的旨令。

最终,在户部部议后,朱由校下达了一个“鼓励出关令”。

与历史上满清搞“禁关令”,就算东北当时地广人稀,也不主动愿意甚至拒绝让自己的“嫁妆”给汉人共享不同。

大明朝廷为了国家利益,直接让大明银行拿出两千万元的第一批无息关外开发专项贷款。

按照旨令要求,本国子民无论官民皆可以申请贷款出关经商开厂。

而这笔贷款是无息的。

不但无息,朱由校还在这则旨令里附加了破产保护令。

意思是,如果真赔了钱,哪怕把家产全抄没了,也换不起贷款,那没还的那部分就免了,不给予刑事处罚,还会由朝廷安排工作。

除此之外,前三年还免税。

这意味着,朝廷就是让你去关外发财,去捡钱的。

没发财都不用担心还不起贷款后没后路可退。

越接近权力顶端,越容易获取这些重要信息,以及知道朝廷这样做的目的。

朱燮元的次子,因父功而赐官锦衣卫指挥使(虚职)的朱兆宜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先申请了一笔贷款就开始着手把自己朱家在江南的产业往北迁。

与此同时,朱兆宜还挑唆江南望族祁家的人,而对自己妹夫祁象佳说道:“妹夫,论技术,论资本,我们没法跟官营比,甚至连徽商、晋商都比我们强,但胜在如今家父还在朝中当值,消息比他们灵通,这正是我们浙商崛起的时候!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先去关外立足脚跟,做大做强,将来直接垄断整个关外的皮毛生意和木材生意,到时候富可敌国也未可知。”

“可小弟还是想考科举做官,报效朝廷。”

祁象佳回道。

“算了吧,别怪为兄说话直,你不是那块料,朝廷现在举子比例都扩大到每省两百名额,你都还没中过,你还是放弃吧!”

朱兆宜说道。

“我!”

祁象佳脸上有些挂不住,心道:“你自己又好不到哪里去,若不是仗着父荫,也还只是个生员,怎么可能穿飞鱼服。”

但祁象佳不得不承认,朱兆宜这身飞鱼服是真漂亮,让人很羡慕。

从明中期以后,因为科举竞争压力大,再加上锦衣卫与皇权之间的特殊性,所以,文官们对锦衣卫官职开始没那么排斥,甚至开始出现很多高级文官的子嗣获得锦衣卫世职的机会。

到现在很多锦衣卫都是士族子弟出身。

如如今的锦衣卫左都督田尔耕其父就曾是大明尚书。

所以,祁象佳也知道如果他通过军功,挣得锦衣卫前程,也能光宗耀祖。

而这时候,朱兆宜似乎知道他在想什么,而继续说道:“你还不如跟我一起出关做买卖,再说,我实话告诉你,据家父透漏,西边那罗刹国正在东侵我大明领地,眼下已到我们北山布政司境内,将来早晚会寇掠各处边镇,那时候,我们有的是立军功的机会,你到时候由军功入仕多好,今上现在更看重军功你也不是不知道,还特地修订了军功爵制度。”

祁象佳不由得意动:“此言当真?”

“为兄骗你作甚!虽说皇恩浩荡,一再增加乡试录取名额,然江南富庶之地,读书人数量增加可比朝廷增加的录取的名额增加的快,江南读书举业者说是如过江之鲫也不为过吧,再加上,整个全国,正是盛世之朝,人人豪富时,而朝廷又取消各类贱籍科考限制,一视同仁,所以读书举业的,多若牛毛,要想中举中进士,何其艰难!还不如,去塞外靠军功入仕,那些地方有的立功的机会,即便没有立功,受荐举的机会也很大,因为那些地方缺官,我蒙师不过一童生,就因随王在晋出塞去察哈尔,而被荐举为知县,现已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