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1 章(1 / 1)

穿越明朝当暴君 枫渡清江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4个月前

大型巨舰!倭国的运气是真不好,竟得罪了天朝!”

李贵不由得心道。

但他如果多了解点大明的历史,会知道现在的大明不过是重现之前的海上国威而已,只是当年的大明是用明的方式去宣扬国威,而如今的大明皇帝朱由校没有打算用明的方式宣扬国威。

原因很简单,前者即便再明,对内也得不到读书人的褒奖,而留下很好的名声,只会被读书人骂成是耗费国力、得不偿失、为满足皇帝好大喜功的个人私欲而已;而对外,也没有因为这种明的方式就得到外番的感恩,当大明国力衰落时,这些喂不熟的白眼狼该咬大明一口的还是会咬一口,而且毫不手软,甚至争着上来咬,尤其是当西洋殖民者来了后,这些曾经因郑和下西洋而受到大明恩惠的土著们,依旧积极地充当起这些西洋番的帮凶,毫不留情地屠杀汉人,甚至即便到明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也还在上演。

所以,在这个时代,朱由校宁愿选择后者,用只追求自己国度的利益最大化,甚至不惜用最残酷的手段,来宣扬国威,因为他知道,在这个时代,规则和后世是不同的。

当然,朱由校对于所谓名声也有自己的认知,他觉得好的赞美不是自己做了善良的事就能得到的,而是如果自己有能伤害别人的能力时,才会得到好的赞美,那时,即便自己做了一件很小的善事,也会被称颂。

所以,朱由校相信只要他的大明足够强盛,哪怕他让他的帝国再怎么霸道蛮横,也会有人主动称颂他是明的化身、是带来和平的天使,即便他的子民因为受他的影响也变得残忍凶狠,也会被夸成是高素质的人。

就像现在,动辄就抄家灭族的朱由校已经被他收拾了后的官集团们常常称颂为千古第一仁君,甚至他被官称赞的次数已经远超真正对官好的明仁宗、明孝宗,而且不少是发自内心的称赞他,主动洗白他,因为这些人要想让他们得到的利益合法化,就必须得先洗白他们的皇帝。

当然,朝鲜水军统制使李贵现在还没有称颂大明的心思,现在的他只在看见大明的强大战舰后产生了敬畏之心。

而大明登莱水师则是由沈有容亲自率领。

沈有容是年过花甲的老将,对于水战,他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对倭作战,同样,他也是这个时代最了解倭国的人之一,他一直认为倭国不是一个值得让人放心的邻居,迟早会再给自己华夏带来灾难。

因而,沈有容也一直想彻底灭掉倭国,以绝其患。

让他感到庆幸的是,皇帝在他的暮年给了他这么一个机会。

沈有容自然也很重视这次对倭作战,他已经做好了相应准备,并在抵达长崎后,先问起了陈新关于长崎之事后的幕府情况。

但让沈有容没有想到的是,倭国的德川幕府没有为其平民讨回公道的意思,甚至还默认了陈新所部对长崎的占领,还主动给陈新赠送粮食。

“如今的倭国在进入德川时代后还真是远不如丰臣秀吉之时!既然这倭国没有要扩大战事的意思,那我们只能先禀报朝廷,等候朝廷安排,并留驻长崎,随时应对德川幕府军可能会发起的攻击。”

沈有容因此对陈新说道。

陈新对此也表示赞同,且道:“这个德川秀忠不简单,知道小不忍则乱大谋,所以,没贸然增派幕府军来长崎,怕失去的更多。”

数月后。

京师刚下完一场雪,朱由校就收到了来自沈有容的奏报。

“既然德川秀忠不想打,那就谈判!这件事总要有个了解,立即组织九卿重臣参加廷议,商议怎么谈!”

朱由校而因此直接说道。

第三百二十八章 割地 赔款 通商谈判的基本要求

“现在最关键的是恢复贸易,因为我们的官营棉布销售之量必须有增无减,如此,才能让国内靠纺织产业生存和谋利的百姓们继续增收,而不是因为大量棉布滞销导致工人破产,所以,眼下首先要做的是得在倭国继续自由贸易,他德川幕府有义务维持贸易秩序,不让倭国当地的大名破坏自由贸易的秩序。”

在廷议上,朱由校先对自己大臣们说道。

方从哲因此跟着说道:“陛下圣明!而如陛下刚刚所言,要让官营棉布销售之量有增无减,那以后就不能只在长崎贸易,可据臣所知,现在的倭国只准外国商贾在长崎经商,并将长崎作为幕府直接管控的地方,派的是最信任的大名为其藩,以弱其他大名之势,所以,以臣之见,当要求幕府开放更多的城镇为经商地。”

“那就令德川幕府多开几个埠,并允许我大明商贾在所开埠通商的地方进行自由贸易,以后争取彻底让整个东洋皆用我大明官营棉布!”

朱由校品了一口茶说道。

而因朱由校如此说,大臣们皆嘴角微扬起来。

但接下来,毕自严则不由得道:“不过,陛下,以臣看来,如此下去,其倭国国内必会出现动荡,因为倭国许多大名必不肯让棉布之利被我大明独占,而只沦为种粮种棉花的普通地主,从而因此对大明产生不满,并更加强烈地希冀德川幕府强硬对待我大明,而我们必须让倭国大名放弃这一想法。”

朱由校听毕自严说后点了点首:“没错,我们在倭国真正的挑战就是这些大名,而不是幕府,甚至天皇都要比幕府更具威胁,德川秀忠是个聪明人,他选择主动与我大明妥协是对的,以后朝廷还得保证他在倭国的统治地位,所以,我大明必须在倭国有常驻军乃至有常驻官员,以备随时应对倭国国内的时局变化,有必要的话,常驻军可以及时支援亲近我大明的倭国势力,长崎既然现在已被我大明事实占领,那就让倭国割让长崎与五岛这些地方为我大明领地,好便于我大明在这一带驻军,从而有个属于我大明在倭势力的大本营,另外,还得要求幕府允许我们在江户有使臣官衙,从而在其幕府有我大明常驻官员。”

“陛下圣明!”

方从哲等文官皆是精明人,自然知道皇帝这样做的确算是高明之策。

“但是,陛下,在长崎驻军,又得花费不少钱粮,尤其是前期,如今长崎刚经历两次大事,百业受损严重,税赋肯定会不足,派水师驻于长崎,都需要朝廷运粮运饷过去。”

兵部尚书熊廷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