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1 章(1 / 1)

穿越明朝当暴君 枫渡清江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综合门市的米价一直不涨,且维持在二十银元一斗,所以,来综合门市买米的士民特别多,几乎从天不亮开始就有人来买米,而避免等到下午综合门市的米买完后,不被迫去其他私人粮铺买更贵的米。

又因为现在是军事管制,两边有官军负责维持秩序。

所以,来买米的都不敢再乱来,即便没买到米也不会再打砸铺子,买米时也会都老老实实的排着队。

而现在,这家综合门市刚开张,外面就已经排了很多人。

此时,排在前面的人看见这家综合门市调低了粮价,就颇为惊喜地问了一句。

“还多得是呢!除非今天必须要吃的,要多买些的尽量把银币留在手里,明天来买,明天还有新米到,还会继续降的!”

这店员笑着回了一句。

因为综合门市是东厂直营的皇店,而他虽然只是个普通店员,但也因为是东厂的人,是皇帝的人,所以,也就有些自豪之感,而因此多说了一句。

“是吗,那赶紧给我称米!但是我要多买几斗,你的话,哪能当真!万一没到新米又要涨呢,谁不知道现在江南缺米!”

这排在最前面的一名书生说着就拿出了一袋银元:“九十元银币!”

“爱信不信!”

这店员不屑地回了一句,只给这书生称着米,然后收了银币,接着就忙活着给其他人卖米。

一时,这些来买米的士民皆伸长着手臂、踮着脚尖要,很着急地要买米回家,而且都跟那书生一样,把身上的所有银币都拿了出来买米,深怕米价会再涨,毕竟他们是真被这连续多日来的米价上涨给吓到了,而不敢相信这店员所说,如今有这便宜米,还不赶紧多买点?

反正没人敢持银币在手,都只想持粮在手。

朱由校也知道江南普通士民这一心理,所以,再让综合门市和官府控制的粮铺出售粮食时没有骤降粮价,而是先稳住粮价,等粮食到的差不多后再降,以此来最大程度的通过粮食把通过大明银行撒出去的银元收回来。

因为朱由校宁肯把银元收回来,也不愿意让这些银元通过高粮价流到勋贵豪族手里。

第二日。

因为新的一批粮食到达,这家综合门市再次调低了粮价。

“每斗十五银元!”

“又降了?”

“真的又降了?!”

来买米的顾客喜不自胜地笑了,但紧接着就是捶足顿胸的后悔:“早知道把银元留到今天买米了!”

……

“你们听说了吗,综合门市和有些粮铺把粮价又降了,综合门市更是降到了十五银元一斗!这可如何是好?”

抚宁侯朱国弼很是焦急地来到魏国公府对徐弘基与窦顶等人说了起来。

徐弘基笑道:“岂止是听说,老夫刚让人从最近的一家综合门市买了二十石米回来,要不是限购,不能超过二十石,现在还给这么低的价,老夫恨不能让底下的人再买他几十上百万石囤着!”

“这个早在预料之中,朝廷自然会调一些粮食来江南,不过既然决定玩粮食,我们家老爷和福王、潞王们早就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这个时候就要看看,到底是他朝廷的粮多,还是咱们的银子多,在下这次来南都,带了五百万两银子,不知道诸公能提供多少,到时候就用这些银子,撒出去,雇佣让那些佃户和府里的家奴以及乡民们去买!他朝廷调来多少粮食,我们就买掉多少,总有一天,朝廷的存粮会被买空,除非朝廷加征粮赋,如今清丈田亩已经惹得天怒人怨,再加征粮赋还不烽烟四起?”

窦顶这时候冷笑着说了几句。

第两百八十一章 跟朕斗富当大粮商去海外借粮

“是个好主意,把朝廷手里的粮食直接买空!这样一来,朝廷要么加征粮赋,使天下大乱,要么就让江南粮价一直增高,而使江南先反,反正那独夫没想放过我们,那干脆大家都别活了!让这天下先乱起来再说!”

徐弘基点头说道。

“各国藩王们也是这样想的,朝廷迟早都不会放过他们,现在是清丈田亩,谁知道接下来是个什么新政,少不得这次先用粮食和银子在江南让朝廷跌个大跟头,要么天下大乱,要么换个人主,结束目前这个局面。”

窦顶说着就又道:“所以,藩王们才会愿意让在下出面带银子来与诸公一起做这件事,在下会以恒和粮铺掌柜的身份,联络更多的商户替诸公买粮,而诸公也能像朝廷官办企业那样从恒和粮铺分红,还是那句话,只是不知,诸公可以提供多少银子。”

“既已有诸藩王的五百万两银子,那徐某也出个三百万两银子,到时候也能多分点,反正现在持银币银子什么的,不如持粮食!还不如换成粮铺的分红份额。”

徐弘基道。

朱国弼也跟着说道:“我出一百万两银子。”

一时,这些南京勋贵们纷纷出大笔资金入股恒和粮铺。

而也因此,没多久,整个应天府市面上就出现更多的士民来综合门市和官府控制的粮铺购粮。

“综合门市现在的米价是十五银元一斗,你们买来后,可以以十七银元一斗卖给我们恒和粮铺,你们买来多少,我们就购进多少,明白吗?!”

恒河粮铺的人因此在接下来仗着自己财大气粗,开始组织士民去买更多的粮,而以更高的价回购朝廷提供的粮食。

而与此同时,魏国公、抚宁侯等南京勋贵也发动着自己的家奴、佃户这些拿银元去买粮回来。

一时间,朝廷的粮食大量流出。

“即便现在限购量改成了每天一户购买不能超过十石,但依旧有大量士民拉着大车来以十石的量拉米,我们之前限制二十石,是因为有的大族人家人口多,或者开酒楼的,需要这么多粮食,但总不至于家家户户每天都需要这么多米吧,以奴婢看,这定然是有人在暗中捣鬼,洒钱给许多士民,让士民们来购这些米,奴婢让东厂的人查了后发现是一家叫恒和粮铺的商号在从中作梗,玩的以更高价收购士民所卖粮米的路子,奴婢派东厂的人去抓,却也只抓到几个下线,具体这恒和粮铺的东家是谁,还没查清楚,但可以清楚的是,这恒和粮铺很是财大气粗,其下面负责收粮的普通雇员都能带着上万两银子或上万元银币。”

魏忠贤向朱由校汇报了这一情况。

朱由校听后笑了起来:“这是他们在跟朕斗富呢,先不用查,现在,既然有了这么多储备粮运来江南,倒不如换一种法子来办他们,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