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6 章(1 / 1)

穿越明朝当暴君 枫渡清江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朱由校本就逆党朱棣一脉之后,我江南士子早该匡正天下,迎建文之后而立之!”

又一名激进士子抛出了自己的理论,即要为建文反朱由校的朝廷。

严之骥越听越觉得荒唐离谱,只得对自己孙子严绍贤吩咐道:“绍贤,送客!想让我严家从贼,即便尽灭我严家也不能够!”

“那就成全你!”

徐少良一开始没有按照萧近高的做,对拒绝他的士绅斩尽杀绝,但现在他发现大多数士绅不愿意跟着他一起举义,甚至现在连刑部侍郎出身的严之骥也拒绝后,便一时下定了要以武力威胁这些士绅的决心,也就在这时候大喊了一句,就给自己的乡勇递了个一眼色。

徐少良的乡勇们忙举起了鸟铳。

萧近高让徐少良的乡勇从巡抚衙门的府库里拿了不少火器,所以,徐少良的乡勇现在都装备了许多火器。

砰!

顿时,严之骥和严绍贤皆中弹倒地。

“冲进去!这严之骥乃严嵩之后,不过是早年迁籍于应天,抄了奸党严府,平分其财!里面的人,男的杀光,女的蹂躏之!”

徐少良接着又下达了新的命令。

他带来的乡勇果然直接冲了进去。

这些属于地主武装的乡勇跟着徐家造反,本就是是徐家族人或家奴佃户,而希冀借着徐家之势大发横财才愿意跟着徐少良起事的,也就没有什么纪律性,而徐少良也只是靠让他们抢掠来操控这些人,所以,这些乡勇和土匪没什么区别,一冲进严府内就烧杀抢掠起来,并奸女!

没多久,严府内就是火光一片,男女惨叫声不断。

另一士绅以御史官致仕的王养得知忙纳款五十万两,集起自己族内乡勇两千余人,表示响应举义,才免过此祸。

其他士绅也因此担心被灭满门,而不得不跟着起兵造反。

但也有少量士绅因为家主恪守君臣大义,而宁肯满门被灭,也没有选择造反。

徐少良和其他已决定起兵造反的宗族乡勇便悍然屠戮了这些要恪守君臣大义的士绅宗族。

最终,徐少良还是募集齐了三万多乡勇起事。

而萧近高也以巡抚之尊并通过放银的方式募集了一万多地痞流氓。

再加上徐泽的营兵,萧近高与徐少良等在南京外城造反的兵马合计有五万余人马。

……

因为这个时代没有电报和电话,通信的延迟性很长,所以,此时的大明京师城依旧静谧如往常。

皇帝朱由校正与皇后张嫣一起逗弄着自己的小宝宝,思量着等这孩子长大,大明会是怎样的光景。

他还不知道东南的风波。

而朝中的大臣们也还在风风火火地忙着新政改革的事。

只是当一封来自东南的急报送到政事堂后,已经因为利益一致而相处和谐的朝堂中央的君臣们才不得不停下手里的工作,开始面对这件突发的事。

“萧近高说,周遇吉反了?”

第两百五十八章 调边军 集近卫 朕要带着他们下江南

“他奏报上是这么说的,臣也不敢确信,但无论如何,这件事不可小视,故臣等请陛下圣裁!”

方从哲小心翼翼地回了一句。

朱由校点首。

这时候,方从哲又继续说道:“不过,陛下但请放心,就算周遇吉起事造反,臣谅他也不会造成大的动荡,山东巡抚徐可求、浙江巡抚徐如珂、湖广巡抚蔡复一,江西巡抚闵洪学、以及新调到福建任巡抚的王三善,皆是可堪大用而知兵事的良臣,何况苏淞还有陛下钦点的东南总督张同敞和苏淞巡抚孙承宗坐镇,即便这萧近高素来也是个有见识的,他既已奏周遇吉造反,当也有应对之策!另外,南京兵部尚书李长庚也历过兵事,做事沉稳,当也不会让南都轻易有事。”

各省督抚都是方从哲荐举的,而方从哲也担心江南士绅会造反,所以,他在这之前早就做了准备,所荐举的督抚除了皇帝特简的外,都是比较有能为、能带兵的。

但方从哲知道周遇吉是皇帝的人,而萧近高虽然是文官,不一定有周遇吉受皇帝信任,所以,他也就没敢轻易站队。

方从哲因此继续说道:“但现在需要搞清楚的是,周遇吉到底是不是起兵造反,这里面,巡抚萧近高之言是否属实。”

朱由校知道方从哲是在打太极,但他没有拆穿,只把萧近高的奏疏一放:“要说周遇吉会造反,那我大明就没可信的人了!”

说着,朱由校就对刘若愚吩咐道:“去传魏忠贤来!”

很快,魏忠贤就司礼监赶了来:“请皇爷吩咐。”

“东厂可有来自南边的重要消息?”

朱由校正问着,就听到外面传来疾驰的马蹄声。

“急报!东厂反贪司梁衡八百里急报,巡抚萧近高伙同徐少良、黄尊仪等谋反!”

“急报!浙江巡抚徐如珂奏报,余姚有黄氏一族作乱,现已攻下余姚、宁波、定海诸城!其余部袭攻杭州,已被军民击退!”

两份军报同时送达。

方从哲的心不禁咯噔了一下,不禁暗想还好自己没盲目站在文官萧近高一边,如今看来,只怕真是萧近高要造反,不然,浙江不会也出现造反的事,毕竟周遇吉是北方人,在南方没什么实力。

“只是萧近高为什么要造反,他一个巡抚就算谋略过人,也怎能撼动天下根基!”

方从哲深思起来,然后,他觉得这事可能皇帝陛下执政太严酷有关,可能是真把一些文官士绅给逼急了。

“陛下,以臣之见,如今看来是萧近高有异心无疑,不然浙江不会同时举事,因为萧近高就是浙人。”

熊廷弼这时候一针见血地指了出来。

朱由校点首:“到底是熊爱卿,看得透彻,这萧近高不老实啊!不过,他怎么会造反呢?”

朱由校说着就看向了方从哲。

方从哲则忙道:“启禀陛下,这种事估计只有问他自己。”

“行!那朕就去问问他,拟旨,东南有变,孝陵不稳,南都不宁,朕决议亲征东南平叛,着首辅方从哲与司礼监秉笔太监刘若愚为京师留守,与诸臣工留守京师,涉兵政、粮政、灾害等大事驰快马奏报,小事先决再报!着次辅韩爌、大学士熊廷弼以及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东厂魏忠贤随扈!”

朱由校说着就对熊廷弼说道:“熊爱卿,立即敕旨五军都督府,马上开军机廷议,抽调九边边军至京师,与朕的近卫镇一起南下平叛,朕要会剿东南!”

朱由校的近卫镇现在已经有两个步兵主力营,外加一个训练有素的骑兵主力营,加上直属近卫镇军法司的镇抚兵,合计已达万人,实力已远超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