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7 章(1 / 1)

穿越明朝当暴君 枫渡清江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大的。

这个误差纠正到接近现代阴历的水准,在历史上,要到崇祯年间徐光启入阁后才得以纠正。

但现在朱由校在徐光启奏明此事后就已经下旨让他用新的天学知识和数学知识编撰新的历法。

而这将促进大明的农业发展,同时也会让大明在数理与天方面有更大的理论提升。

所以,朱由校就在传见徐光启后问起此事来。

徐光启忙回道:“回禀陛下,已经基本完成,待测验后,新的历法就可以颁布天下。”

“很好,历法编纂完成后,无论是起用的民间学究还是来自泰西的学究,当让他们继续留在大明研究学问,朕有意筹办一专门用于研究与教习学究的学堂,此学堂不同于国子监,不为求功名,只为探究真理与衍生出利国利民之新技艺,此学堂就叫做大学堂,转为研习大学问之地,杨廷筠、李之藻、李天经这些人到时候就让他们在这样的大学堂研习学问,要务必礼待,朕看了爱卿对他们的介绍,都是有真才实学的,有人说朝廷不礼贤下士,此言纯粹就是谬论!对于有真才实学的,朕可是一直视如珍宝!”

朱由校说了起来。

对于有助于大明科学发展的人才,朱由校的确很重视,并希望靠这些人在大明建立起完整的自然科学理论体系。

而朱由校提到的杨廷筠、李之藻、李天经的确是这类人。

尤其是李之藻和李天经二人,前者是坤舆万国全图译者,在天学上很有造诣,后者擅长几何学与三角学,尤其是平面三角学和球面三角学,算是这个时代大明最优秀的数学家,两人都是历史上崇祯年间和徐光启、利玛窦编写新历法的主要参与者。

徐光启听皇帝陛下说要设大学堂专供他们这些喜好学术研究的人进行研究,自然很是欣喜,忙道:“陛下圣明!”

而也因此,徐光启更加坦然地接受了替皇帝背锅的事,毕竟皇帝都对自己这些喜好算学天学的人这么好了,自己这些人再矫情就不像话了。

接下来,朱由校又问着方从哲:“说起学问,朕虽设崇寺管控天下事,但朕可没有不重治的意思,而是要让治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天下人因好的治而让人明礼进取,不是让人因学而害人,败坏纲纪,所以,元辅,即刻拟旨,做崇寺选天下私人所撰写或翻译之好书百本呈上,朕要选十本藏于宫中,便拨银一万令有司刊印之,且赏其本人银币千两,并赐官身!”

“陛下圣明!此乃天下人之盛事也!”

方从哲忙回了一句。

朱由校则继续问道:“崇寺新编算学教材与国教材现在进行得如何,朕的皇庄与天津、曲阜两地的儒童与只求功名的其他孩童不同,得从小有谋生之技!”

“回陛下,崇寺已同徐阁老所推荐的学究们在编写,这个月底就会呈本上奏。”

方从哲回道。

朱由校点头回道:“很好!”

接着,朱由校又问:“袁崇焕出使朝鲜的日子定了没有?”

虽然朱由校不确定袁崇焕能不能在朝鲜搞来三百万石粮,但他还是希望袁崇焕可以成功,毕竟这算是大明第一次对外获取利益。

毕竟以后大兴教都是需要花钱的,而这些钱自然最好是由外番出。

所以,朱由校还是很关注袁崇焕出使朝鲜之事的。

“定了,就在后日与朝鲜来我大明之使臣一同出发。”

方从哲回道。

朱由校听后想了想道:“既如此,你传朕口谕给袁崇焕,告诉他,最好能让朝鲜主动请求我大明在他朝鲜驻兵以防东虏入朝。”

“臣遵旨!”

方从哲回了一句。

“请元辅转告陛下,臣谨记陛下谕示,会让朝鲜国主主动请求此事。”

袁崇焕从方从哲这里得到皇帝口谕后,很干脆地应下来。

但等到后日,袁崇焕便带着朝廷配给他的护卫以及通译随同朝鲜使臣一同离了京城,准备去朝鲜。

不过,当袁崇焕和朝鲜使臣到通州下榻时,这一天朝鲜使臣朴默和突然询问起袁崇焕去朝鲜的原因来,且因此问道:“敢问袁公,大明皇帝遣派您去我国是为何事,可否让我等有个心理准备,据我所知,贵国皇帝暴戾跋扈,刻薄寡恩,宠幸奸佞,想必会对我朝鲜提出过分之要求,不知袁公可否透知一二?”

这朴默和说着就将一张会票递了过来:“小小意思,不成敬意!”

袁崇焕则颇为严肃地问道:“你这些话是谁跟你说的?关于我大明陛下的事。”

“天朝士大夫多持此议,想必袁公也是如此吧。”

朴默和说了起来。

“大胆!敢如此对我大明皇帝不敬,来人!”

袁崇焕突然一拍桌子,大喝一声。

顿时,袁崇焕的护卫就走了进来:“老爷!”

袁崇焕则直接把自己护卫手里的刀拔了出来,然后一刀捅向了正站起来的朴默和,然后抽出刀后直接又捅了一刀:“不敬天子,当诛之!”

朴默和大惊,一时眼睛瞪得很大。

其他朝鲜使臣也是一脸懵逼,他们没想过这位天朝使臣竟会一言不合就杀人,他们还以为袁崇焕会和明朝大多数官一样只看重钱,所以才准备以行贿的方式套取皇帝朱由校派大臣去朝鲜的目的。

而袁崇焕能在历史上留下名来,自然也不是简单之人,历史上他为了权势可以为魏忠贤立生祠,也敢杀一方大帅毛龙,此时的他深知现在的大明皇帝权势煊赫,自己必须表现的足够忠君才能平步青云,也就在知道朴默和想打听自己去朝鲜的目的时选择直接杀了朴默和。

当然,他这样做也是为了震慑一下其他朝鲜使臣,让这些朝鲜使臣老实点,别想打听到自己出使朝鲜的目的,另外也是立威,为接下来逼朝鲜捐粮以及求大明驻兵做准备。

第两百一十三章 识趣的文官越来越多了

袁崇焕虽然杀了朴默和这个朝鲜使臣,但他还是老老实实地写了个奏本给皇帝朱由校。

然后,袁崇焕就没再离开通州,而是留在通州驿站坐等朝廷处置。

当然,他主动上报自己做的事也是想让皇帝知道自己强硬维护君王尊严的决心。

同时,袁崇焕倒也希望皇帝在感动之余,因此罢他的官,重新让他担任其他要职。

内阁很快就收到了袁崇焕的奏本。

韩爌先看到这道奏本。

而韩爌一看到袁崇焕的奏本就震惊得不行,心道:“好家伙,这袁崇焕一个礼部主客司郎中,竟直接把朝鲜使臣给杀了!怎么自从陛下登基后,朝廷大臣无论武,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