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官要想管好地方就需要更多的属员,所以,许多官员的俸禄还得雇佣更多的师爷差役之类,这就导致州府县这些地方官即便想好好做事想做清官也不得不收钱来养幕僚属吏,可朝臣俸禄之标准是太祖就制定好了的,只怕不好擅改。”
方从哲说了起来。
“俸禄可以不改,但奖掖之金可以增减,在实行考成法的同时,你让吏部按照朕的意思制定一则官吏赏银条例,主要分为养廉、致仕荣养、考成赏三个部分:
养廉是为养清廉所用,避免一些有权但穷的官员避免为五斗米而堕落;
致仕荣养则是给官员一个致仕年限,不用担心一辈子为朝廷累死累活,以及被后生辈忌恨说这个老东西还恋栈权位,到年限后可以主动请辞,并按例由朝廷发荣养银几年;
考成赏则是对优秀官员进行厚赏,让天下官员知道给豪绅办好事可以收钱,给朕给百姓办好事也能收钱,但两者区别可就不一样。”
朱由校说了起来。
方从哲听后有些激动起来,心想陛下也不是不把自己官员不当人啊,便道:
“陛下考虑得周全,臣认为养廉之银不可多,这样既是避免朝廷一时钱粮开支增加过大,也是避免官员变得更加奢靡甚至会比以前贪得更凶,因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而不如把主要奖掖之金放在致仕后,让官员有一个自己致仕后就能过上安稳富足生活的念想;
这样的话,他们哪怕在任时有些生活局促,但也会愿意不辞辛劳而为朝廷为百姓做事的,等其致仕后,再给其厚赏,这样,他们到时候已经老了,既无沉迷声色之力,也嚼不动山珍海味,也就不能再奢靡,即便无所顾忌,也只会增加疾患,正好将荣养之银用于替大明培养医士,使医者为有丰厚诊金而改进医治之术!”
朱由校很是赞同的点了点头,笑了起来:“元辅到底是老成谋国啊,提高官员待遇当更加注重于提高官员致仕后的待遇,此策甚为高明!就这样做,另外,把致仕后的厚赏也不用一次性发放,依旧是按年发放,这样也避免他自己不能挥霍,他子孙拿去挥霍,同时也是可以通过致仕后的赏银控制这些致仕老臣,谁不老实,就卡他的荣养银!”
第一百四十一章 粮业局与考成必须严格
接着,朱由校又说道:“考成赏,分成两种方式,年终小考赏少些,赏双俸或三俸乃至四俸,而京察与大计之考,对于优秀者,则赏多些,以造典型,但不能多,一省之十来名足矣,可列地方志;
但大赏也不是要一次性给太多银子粮食,使其奢靡,主要是提高其待遇,如朝廷替其恩养幕僚若干、恩养医士若干、恩养车轿夫若干、恩养仆人乃至小妾若干、为其拨官银建宅邸当何等规模等等,乃至对其封妻荫子,也不能让本人骤富!”
“陛下所言甚是!只是这样一来,朝廷钱粮支出会增加不少。”
方从哲回了一句。
“这是朝廷必须承担的,不然他们就得用各种明里暗里的方式找百姓要!”
朱由校说了一句,他知道大明朝廷要想让吏治清明就必须得承担更多的责任,要想让朝廷更加中央集权,就得承担更多的功能。
大明朝廷以前是“小朝廷”,税赋征的少,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不够多。
按照朱由校的想法,大明以后得是“大朝廷”,税赋征得多,承担的社会责任与功能也得增加。
因为在朱由校看来,大明现在这种“小朝廷”模式,导致士绅们太“自由”了,一个个没有扮演自己应该扮演的社会角色,如替朝廷治理好地方安抚好民众这些。
反而导致流民越来越多,士绅们也一个个越来越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基础建设也搞得很差,水患旱灾频繁增加和水利等基础建设没有整好就有关系,可大明还是个农业帝国,水利等基础建设做不好,是会影响整个帝国的发展的。
所以,朱由校才说这是朝廷必须承担的。
因为这些地方官员必须得由朝廷通过各种福利待遇制度控制住,而不能被士绅富贾通过钱财美色控制住。
“是!”
方从哲问了一句。
“另外,以后俸禄和赏银不再发粮食,全部折银,你着礼部制定一个请太祖神像的仪式,然后着令宝泉局铸造一批有太祖神像的银币;
这些银币则作为发俸给官员的俸银与赏银,在银币上镌刻太祖神像是为了让官员们在得到银币上牢记太祖遗训,也是为了借太祖神威护我大明钱法,保证银币交易之公正,到时候传召于天下;
这些由太祖神像的银币为大明朝廷专发之银币,银币上有太祖神像和具体斤两,这样为的是以太祖之威保证这银币之斤两准确,从而便于市面交易,而不用在交易时带剪刀剪银子称量;
谁要是敢私铸大明银币,就是私刻太祖,是对太祖不敬,一经查明查没所有私铸银币,斩立决!
包括烧了重铸为银器甚至做成缺斤短两的假银币,也是对太祖大不敬,一经查明,查没所有银器与假银币,斩立决!
还有士民可以借太祖之威将银币用于交易储存,但有义务且必须妥善保管,谁要是损毁或弄得太脏也是对太祖不敬!按轻重处以服役三年以上到斩立决的刑罚。”
据朱由校所知,大明一直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货币制度,使得大明现在的金融完全不被朝廷所控制。
然而,大明现在因为大量白银流入而已经在民间进入了以银子作为主要货币交易的时代。
所以,朱由校早就想通过慢慢建立起大明货币制度的方式进而让大明朝廷可以控制大明的经济,进而可以使大明更加富足。
现在请太祖神像铸造银币就是朱由校想搞官方货币的一个开始。
朱由校没有一开始就搞纸币,因为宝钞的滥发使得名将对官方纸币失去了信任。
所以,朱由校只能一开始从铸造银制货币开始,且从给官员发放俸禄与赏银开始。
朱由校没有直接在税收上为建立官方货币做准备。
即通过税收只收银而不收粮的方式。
因为朱由校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税收只收银子的话,许多自给自足没有多少商品交易活动的自耕农手里只有粮食而没有银子,让其只交银子反而使其为了缴纳税银而不得不拿粮食去跟豪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