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送到这里就可以了。”
“淮南路途险阻,五大夫还请慢走。”
子权同样对着子贸行了一礼,而后不自觉地抬头看了一眼跟在子贸身后的队伍。
然后,他的嘴角就控制不住地抽搐了起来。
太多了,实在是太多了。
此时跟在子贸身后的队伍数量,已经突破了一千大关!
抛去子镰带来的300甲士,以及子贸自己从纪国赎买回来的300多遗民不算,这一次跟着子贸南下的奄国国人数量突破了400人大关!
这是一个何其恐怖的数值啊!
“与淮夷一战死伤数百,如今又被宜国带走数百人,我奄国人口,如今已经只剩两千余人了!”
回想起之前下属给自己汇报的奄国人口数量,子权的心就忍不住地滴血!
原先他还想着从子贸的手中薅走一部分人口呢,结果却没想到自己偷鸡不成蚀把米,连带着本国的人口都被子贸给带走了四百多。
试问,这样的结果,如何不令子权感到心痛?
“哎~这就是下国的命啊!”
回想起如今宜奄两国的关系,子权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国人要往上国去,下国是压根就没有资格拦着的。更何况……就算强行把他们给留下来了,我又如何解决他们的婚姻问题呢?”
想到这里,子权下意识地转头看了一眼宜国队伍旁的另外一支特殊队伍——一支几乎全部由女人组成的队伍。
没错,这支队伍便是子镰大军这次行动的战利品了——淮夷的妇孺。
当然,说是妇孺,但是由于此去江南路途遥远,儿童大概率撑不到那个时候的缘故,因此子镰便直接做主,将这些俘虏中12岁以下的孩子都送给奄国了。至于奄国是养着他们到长大,还是直接杀掉节省粮食,那就不是子镰所需要关心的了。
“也罢,至少国家这次收获了大量的物资。如今吃饭的人减少了,原先的物资应该能够支撑更长的时间才对。”
在将目光收回来之后,子权自我安慰道。
“行了,出发吧!”
另一边,在与子权道别之后,子贸直接转身,朝着大部队下达了出发的指令。
而后,这支由一千多新老宜国人、两千多淮夷俘虏组成的庞大队伍,便开始了自己南下的征程。
“想不到,有朝一日,我也能率领一支三千人的部队行进!”
坐在战车上的子贸站起来看了一眼庞大的队伍,在自己的心中暗道。
329.这婚可以结但沃操必须死
“周公,营丘有信送到!”
成周的宫殿之中,一名侍者手持封书信,快步跑到了大殿之中,对着其间的周公旦说道。
“哦?营丘来信?快快拿来给我看!”
听到这话,周公旦立马放下了手中的工作,起身对着侍者说道。
“喏!”
侍者闻言,立马双手将信件送上。而周公旦也不犹豫,当场就将其拆开查看了起来。
片刻之后,周公旦长出了一口气,道:
“呼~还好,最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太公他老人家还是非常克制的。”
“周公,太公他……怎么说?”
听到这话,一旁的侍者忍不住开口问道。
就好像欧洲中世纪只有贵族之女才有资格给公主当宫女一样,这个时代的侍者也大多是贵族出身。为了和领主培养好关系,因此才会被送到领主身边当侍者,说白了就相当于是领导的秘书。而这个侍者,就是周公非常看好的一个青年贵族,有心带在身边培养,因此他才敢在这种事情上开口询问。
“太公对这件事情表现得非常克制,他表示天子娶亲,乃是姬家家世。他虽是天子外公,却也是无权干涉的。”
周公将手中的绢帛放在宫殿中的灯台上,将其燃烧,而后继续说道:
“如今的他已经开始收拢兵力,准备征伐东边的莱国了。”
“征伐莱国?”
听到这话,侍者不由一愣。
“不明白吗?太公这是在说,他对西边的事情没有兴趣。他的责任是替天子镇守东部边疆,征伐不臣的东夷,并且替天子开疆拓土。”
周公将没有烧完的绢帛全部丢入了灯台之中,转身对着侍者说道:
“当然了,在信中,他也多次表示,希望我们姬家内部能够严查天子身边的人,防止像费仲那样的人出现。”
费仲是纣王身边的“小人”,在姬周宣传的历史之中,就是他挑唆的纣王干坏事。虽然周公旦知道其实那些事情和费仲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明白姜太公的意思——那就是谨防天子身边出现小人。
“太公在东边发现了一支从南边来的商队,这支商队卖的东西和沃操带回来的东西基本一致,但是那支商队只在纪国行动,从来不去齐国,因此太公没能搞清楚他们的底细。”
周公旦回到座位上,继续一边工作,一边说道:
“太公怀疑,那支商队和沃操有什么关系。但是他却没有证据,因此写信询问我们,天子娶亲之事,是不是沃操挑唆的。”
“沃操……挑唆天子娶亲?”
听到这话,侍者更加迷糊了:
“天子娶亲之事,有什么好挑唆的吗?若是天子强娶民女,亦或者是违背祖制同姓结婚,那才够得上‘挑唆’二字吧?如今天子娶的是姜姓诸侯的女儿,完全符合咱们姬周的祖制啊!怎么能将其称为‘挑唆’呢?就算这件事和沃操有关系,那也最多只能算是‘劝导’亦或者是‘帮助’天子‘开窍’吧?”
正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男人娶亲是一件再合理不过的事情了。天子迎娶申国女,这件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一件非常完美的事情。一方面天子可以巩固自己的权威,另一方面天子又能拉拢重要的边关诸侯,最重要的是这件事还不违背祖制。这么一件一箭三雕的事情,除了没有事先和三公们商量过之后,侍者压根就想不出其中有什么不妥之处。
而另一边,在听完侍者的话之后,周公也是不由暗暗感叹了一声。
天子娶亲这件事确实是无懈可击,但是他不事先和三公商量,这就很有问题看,因为这意味着天子在有意地从三公的手中收权,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天子。
但是这件事周公旦又不能说出来,否则就会授人以柄,让人产生“周公恋权,不愿将权力归还天子”的想法,因此周公旦只能将其憋在心里。
事实上不单单是周公旦,召公奭和姜太公也处于同样的境地,因此如今事情都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了,他们三人也只能私底下用信件交流,并且在看完信之后就将其烧掉,而不是直接将事情挑明,询问天子为何不和自己商量就擅自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