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我宜国,建寅!”
“且……且慢……”
这一刻老巫师觉得自己的脑子已经有些不够用了,刚刚不是还在说五行生克吗?怎么下一刻就又说回建元上面去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你这建元还是往回建,直接建到夏朝人的元旦上面去了。
然而商离却不打算给老巫师缓过来的时间,而是继续增加自己的理论:
“商灭夏,周灭商,皆乃后克前,故而新朝之建元需回拨。而我宜国乃是顺商而生,非是灭商而生,故而我宜国之元需于商朝基础上前推。而丑之前,便是寅。是以,我宜国建寅!”
兜了这么一大圈,商离总算是将自己建寅的打算说出来了。
如果是一开始的话,老巫师或许还会驳斥商离的建寅提议。但是现在,老巫师表示: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
跳了一辈子大神的老巫师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临老了竟然还能被人上一课,而且这节课的内容还“干货”满满,以至于自己一时之间甚至都消化不了,只能在徒弟的搀扶在走到一块石头前,坐下来用树枝在地上扒拉着之前商离所说的五行生克学说。
见状,商离也没有在一旁看着,而是走到老巫师的旁边,协助他将五行生克图画了出来。
“妙!妙啊!”
一个多小时之后,老巫师终于大致明白了商离的五行生克学说,当即拍着大腿呼喊道:
“此乃天地至理,天地至理啊!即便是比肩伏羲八卦,亦不遑多让也!”
说着,老巫师挣扎着从石头上起身,对着商离行了个礼道:
“敢问王上,此乃天赐否?”
“然也。”
商离点了点头:
“自予一人拔剑起,心中便有此念。”
意思是我本来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但是自从在神龟的背上拔出那把青铜剑之后,便突然明白了这么多的道理。
如果是后世的话,哪怕是唐宋,只怕也不会有人相信商离的话。但是现在是上古啊,人们刚从原始社会走出,对于这种事情还是很相信的。因此虽然商离说的很离谱,但是老巫师还是立马就相信了,当即感慨道:
“此乃天欲我宜国昌盛啊!”
没有人觉得商离身为一国之王搞这种神神叨叨的事情有什么不妥,毕竟商朝的王本身就是最高大祭司。
更何况,周文王姬昌不是也整天将自己关在房间里推演八卦吗?也没见人喷他不干正事啊!
说白了,在这个年代,侍奉神灵,本身就是和治国打仗一样重要的“正事”。一个国君要是只知道治国打仗,不知道侍奉神灵,反倒是一个罪过。君不见武王伐纣的时候,罪名里就有一条荒废祭祀吗?
28.玄武图腾
说服了老巫师之后,后面的事情就容易多了。在商离的指导下,宜国中原先负责图腾制作的人很快就刻画出了玄武的形象,并且取代腾蛇,成了宜国新的图腾。
对此,很多的宜国国民虽然不是很明白发生了什么,但是他们依旧很快就接受了现状。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还是因为玄武的形象过于讨喜了。倒不是说宜国国民们对那只负剑的神龟有多深的感情,而是因为腾蛇部落之前所在的奄国的图腾本身就是一只龟。
甲骨文里是没有“奄”这个字的,奄一般认为是和龟同源,也就是龟壳。后世史书中也将奄国称为“盖国”、“商盖”,这里的“盖”,其实就是龟壳。
因此在普通宜国国民看来,玄武的图案其实就是腾蛇部落的图腾和奄国的图腾结合了,因此他们接受起来非常迅速。有些男人甚至还在讨论,将来打回中原之后,遇到淮河附近的原奄国遗民的时候,那些奄国遗民看到自家的新图腾会是个什么反应。
“奄国遗民么?”
听到族人们的讨论,商离目视北方,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说实话,他其实是非常馋那些逃亡到淮河附近的奄国遗民的。毕竟如今腾蛇部落虽然已经正式建国,但是部落的人口却不会因此而改变,还是只有三千多人。这么点人口,想要繁衍起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要是能够将那些奄国遗民全都接收过来的话,那么宜国的人口就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暴涨,并且由于基数大,将来人口增长的速度也会更快。
相较于中原其他地区的商朝遗民,奄国遗民和宜国之间的纽带也要更深一些。毕竟大家生活在同一片区域,相互之间是免不了相互通婚的。宜国目前的外来媳妇中,就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从奄国其他部落嫁过来的。而宜国也有很多的女儿,嫁给了奄国的其他部落。
因此,奄国遗民实际上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融入宜国的群体,没有之一。
只不过还是那句话,奄国毕竟是阳甲那一系的人当政,除非他们的体系被彻底打散,贵族们被屠杀殆尽,否则他们就不可能顺利地被宜国接受,反而会成为宜国内部的不稳定因素。
历史上淮河附近的奄国遗民倒确实是遭受过这种打击,不过那是在几十年后,周康王当政的时期。当时奄国遗民再次被周朝大军碾压,而后不得不渡江,跑到常州去建国。
商离给自己定的时间是二十年,二十年后,不论如何,他都是要率军北伐的,否则等老一辈的商人死绝,新生的商人逐渐接受了周人的统治,他再想北伐,可就千难万难了,因此商离是绝对等不到奄国遗民的南下了。
“哎,罢了,让他们留在淮河附近吧,将来或许还有奇效。”
商离摇了摇头,将自己的目光收了回来。
这倒不是商离在自我安慰,而是有例可循的。
话说当初周人原本并不生活在西岐,而是生活在彬县附近,后来由于实在是受不了戎狄的侵扰,于是就举国搬迁,搬到了西岐。
在这个过程中,周人分了两路大军,一路由姬昌的爷爷亶父带领,最终到达了西岐。另一路则是由姬昌的大伯二伯带领,最终抵达了山西平陆,建立了虞国。对,没错,后世的吴国就是从这个虞国里迁出来的一支。
一开始的时候双方并不知道对方到哪里了,后来虽然联系上了,不过也没有汇合,而是直接分成了两个国家。后来西岐的周人讨伐山西陕西附近的诸侯国的时候,这个虞国出了不少的力。每次周人出征,都会在虞国得到修整和补给,而后再以最佳状态去攻打其他国家。
而此时的商离,就准备以周人对待虞国的态度,去对待这个淮河附近的奄国。
如今的宜国实力还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