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而后继续提醒道:
“肥皂都在上面那一层,下面那些你们就别碰了,碰了也没用。”
“既然没用,那咱们为什么不直接将这些废液倒掉呢?”
有工人好奇道:
“之前那几锅的废液咱们就没有倒掉,而是将其倒入了大瓮中封存了起来。虽说如今咱们国中不缺大瓮,但是将大瓮浪费在这些废液上似乎也不太好吧?”
“你懂什么?那些都是王上指定要的。你只要照做就是了,哪来那么多问题?”
那官员显然也不知道商离为什么要留着那些废液,但是身份的差别注定了他不能在平民的面前表露出自己的无知。因此在被对方问倒之后,官员并没有说什么“我不知道”之类的话,而是直接选择了让那个国人少打听。
“王上,那些废液到底有啥用啊?”
这时候,陪着商离走到这片区域附近的官员好奇道:
“听这边的官员说,那些残余的废液都已经装了好几个大瓮了。虽然如今咱们国中并不缺大瓮,但是就这么不断地装下去似乎也不是个事啊。”
“那些废液有大用,其中蕴含着的宝贝不比肥皂差。”
商离摆了摆手道:
“只是以我们如今的手段,无法将其中的宝贝提取出来罢了。”
皂化反应残余的废液还能提取出蜡和甘油,这两样都是这个时代不可多得的宝贝。
其中甘油就不说了,作为重要的化学原材料,它的作用是要远超人们的想象的。至于蜡……
商离表示,在这个青铜器盛行的时代,还有什么东西能够比蜡更加打动人心的吗?
众所周知,青铜器主要有两种铸造方法,分别是土范法和失蜡法。
相较于土范法,失蜡法制作出的青铜器要更加精美一些,后世大名鼎鼎的曾侯乙盘,云纹铜禁都是用失蜡法铸造的。
当然,越是精美的东西,其出场的时间也要更晚一些。截止商离穿越为止,中国出土的最早的用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是战国时期铸造的曾侯乙盘。
也就是说,西周乃至于春秋,中原各国都是不具备使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的实力的。
为什么会这样?还不是因为这年头蜡太难找了吗?
这年头人类能够获得的天然蜡只有蜂蜡这一种而已,而蜂蜡的产量……你懂的。
受限于蜂蜡的产量,这年头的青铜器都还是用的土范法铸造,品质极其粗糙,哪怕是天子用器也不例外。
对此,商离表示,这怎么可以?
那可是周天子啊,你怎么可以让他使用那么低档的青铜器?
这不是掉他的身价吗?
不行不行,精美的青铜器必须安排上,失蜡法必须要传入中原,我们必须要给中原诸姬带来快乐。
好吧,开个玩笑。姬周诸侯快不快乐不重要,对于商离来说,带歪姬周诸侯的路,很重要。
你们不是喜欢青铜器吗?来来来,我来给你们更加高级的青铜器铸造方法,以此来帮助你们铸造出更加精美的青铜器。
当然,技术我们可以免费给,但是这原材料可是我们花了极大的精力才获得的啊,您看您是不是多少要给我们点辛苦钱啊?
总而言之,商离的目标就是用失蜡法带歪中原诸侯的科技发展方向,让他们在青铜器铸造上一路狂奔,拉都拉不回来的那种。
至于商离,则是可以安心地发展自己的铁器,同时用卖蜡的钱来购置更多的马匹奴隶,进一步地提升自己的国力,为将来北伐打基础。
“铁器发展有我就行了。”
商离看向中原的方向,目光灼灼:
“至于你们,就在青铜器的海洋中继续沉沦好了。放心,等将来灭了你们之后,我是一定会好好地保存你们铸造的青铜器的,毕竟那玩意儿能保存好几千年呢,将来子孙们了解这段历史还需要借助你们铸造的青铜器。”
(
171.总有些事情是推不下去的
在视察完肥皂的制作流程之后,商离又在官员的带领下视察了一遍已经制作完成的肥皂。
由于使用的是菜油的缘故,因此这些肥皂并不像猪油皂那般具有一股子膻味,反而还带着一股芸薹的清香。
“不错,将这些肥皂都封存起来吧。”
商离将手中的肥皂放回到盒子中,而后对着身边的官员道:
“等将来婴儿潮来临之后,再将它们下发到各个家庭中去。”
就好像班主任只有在考试前才会将准考证发给学生一样,商离也不准备在婴儿潮来临前将肥皂发给国人们,因为那样很有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去年耕种的时候由于种子数量有限,因此实际上今年收获的菜籽并不是太多。再加上这些收获的菜籽中还有相当一部分被封存起来做种,真正被送到榨油坊的菜籽就更少了。
相应的,肥皂制作工坊这边制作出来的肥皂数量也要远远低于商离的预期。据商离估计,这些肥皂最多只能供国人们用到冬天,再往后就没有了。
所幸冬天气温低,病菌不容易滋生,因此没有肥皂也问题不大。至于来年开春之后到芸薹收割之前的那段时间,就只能指望大豆油了。
“呼,任重而道远啊。”
商离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一个月就过去了。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中,宜国的男人们在商离的带领下将所有的菜油都制作成了肥皂。
而在两座工坊之外,宜国的奴隶们也将南京城南的那片区域开垦成了农田。
如今,已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了。
芒种者,忙种也!在这个节气中,农民们要忙着收割上一茬的农作物,同时要抢着种下一茬的农作物,时间极其紧迫。
而这,也是商离着急忙慌地将人都聚拢起来制作肥皂的原因。因为商离清楚,一旦到了芒种时节,整个宜国将没有一个闲人,有功夫去帮自己干活。
“水稻的话,我建议还是要先育秧。”
宜国王宫中,商离端坐上首,对着下方的官员们说道:
“这样可以大幅度地增加水稻的产量,降低不出苗的风险。”
插秧前先育秧,这是劳动人民几千年来积累的经验。相较于直接播种,先育秧再插秧可以有效地降低播散空壳导致不出秧的风险。
“王上所言,臣不能苟同。”
虽然商离是天子,但是下方的官员们也不是提线木偶。在听到商离的话之后,负责农耕的子旬便立马站出来道:
“育秧之法,闻所未闻。其功效如何,谁也不能保证。万一所育之秧在移植之后无法存活,那么我宜国今年的水稻就要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