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0 章(1 / 1)

我在西周当国君 呆呆兽本呆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说话的时候他非但没有站起来对话,还直接直呼沃操的名字。

“叫……叫宜国……”

在这个年代,一个贵族男子被人直呼姓名是一件非常羞辱的事情,正常情况下如果一个贵族男子被人直呼姓名了的话,那么那个男子大概率是要直接拔剑要求决斗的。不过沃操也深知自己如今和姜太公的身份差距过大,因此对于姜太公的羞辱他也只能暗自忍受,不敢多说什么。

“哦?吴国?”

姜太公有些诧异道:

“倒是和我中原的虞国有些相像。”

这年头宜吴虞同音,因此历史上从虞国分出去的宜国在最后才会演变成吴国。如今听到沃操说那个国家叫做“宜”,姜太公的第一反应就是那个国家的国号叫“吴”。

之所以是这样,主要是因为这三个字里面只有“吴”是最贴合宜国国情的。

首先说“宜”,宜在甲骨文里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字,既有分享,又有惬意的意思,在姜太公看来,地处蛮荒之地的蛮夷是没有资格,也不懂这个字的含义的,因此对方的国号绝对不可能是宜。

至于吴和虞,这两个字其实是同源的。吴的甲骨文就是一个人欢快地扭着秧歌,意为“娱”。而“虞”则是指一行人在打完老虎之后扭着打虎时候的舞蹈,回家庆祝,其侧重点则是放在了“打虎”和“武力”上。

在姜太公看来,蛮荒之地的蛮夷闲着没事扭扭秧歌很正常,但是打虎就不正常了,因为老虎不是一般的小国能够对付的。也正是因为这样,在听到沃操的话之后姜太公才会将宜国的国号认定成了“吴”。

而也正是从他这里开始,中原人也便统一将宜国记载成了“吴”。

“是,宜国。”

此时的沃操还没意识到姜太公口中所说的那个“吴”和自己口中所说的“宜”压根不是一个字,因此在听到姜太公的话之后他非但没有纠正,反而点了点头加深了姜太公对“吴国”这个说法的印象。

“汉口向东三千里,差不多便是从成周到营丘的距离了。所以说,只要我从营丘向南,就能直抵你口中的那个吴国了?”

姜太公一边在心中估算着距离,一边摸着自己的胡子说道。

“确……确实如此……”

沃操老老实实地点了点头。

“此事不妥。”

这时候,场内最后一位大佬召公奭发言了:

“从营丘向南固然可以缩短前往吴国的路程,但是这条路上不仅林沼密布,而且最重要的是那里还有非常多的淮夷部落。大军走那条路过,不仅要忍受瘴气的侵蚀,还需要时刻提防躲在山林中的淮夷人的偷袭。为了些许食物就将大军置于此种险境之中,实在是有些不妥。”

“不错,我也是这个意思。”

一旁的周公旦也点头附和道。

他哪里不清楚从营丘直接南下可以缩短路程的道理?只是相较于走水路,走陆路遇到的阻力明显要更多一些。毕竟那些淮夷人可是常年经受东夷人毒打的,战斗力远远不是江汉之间的楚蛮所能比拟的。与其图省事走陆路缩短路程,还不如直接走水路呢——至少那么做要更加安全一些,不是吗?

“二位不必担忧,老夫还没有昏聩到那种地步。”

姜太公捋了捋自己的胡子道:

“老夫的意思是,既然咱们已经知道了这种蔗糖是由一种植物制作而成的,那么咱们为何不直接派出斥候去吴国探查具体是哪种植物呢?似这等能够制作成蔗糖的植物,想必那个吴国是一定会大规模种植的吧?而种植的规模一旦大到一定程度,那个吴国就必然无法对其进行遮掩。”

“在这种情况下,咱们的斥候想要找到那种植物,不就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了吗?之后只要咱们再让那些斥候将这些植物的种子偷一些回来,咱们不就也能自己种植且生产蔗糖了吗?”

不同于周公旦和召公奭,姜太公是真正意义上的全能型人才。当初为了营救被囚禁起来的周文王,姜太公可是亲自前往朝歌城,伪装成各种身份,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多地收集情报,以此来明确赎出文王的代价。

而在明确赎出文王的代价之后,姜太公更是游走在商朝的各大贵族之间,不断地给他们送礼,让他们能够为文王说好话,这才成功地救出了周文王。

也正是因为这样,因此姜太公的行事方式不像周公旦和召公奭那般“正道”。在他看来,只要是能够达成自己目的的方法,那就是好方法。至于这个方法道德与否,那压根就不在他的考量范围之内。

就好像现在,在听到无法从宜国的手中购买蔗糖的制作方式,且大军还无法抵达宜国之后,姜太公立马就转变了思维方式,打算用偷的方式从宜国的手中获取这样的制作方式。

156.恩威并施双管齐下

“斥候探查么?”

听到这话,一旁的召公奭一边捋着自己的胡子,一边点头说道:

“此计可行,江南之地广阔无垠,只要斥候隐匿于山林之间,趁天黑无人之时下山侦查,则必定能够躲避吴国蛮夷的巡视,顺利地将可以炼制蔗糖的植物带回中原。”

“话虽如此……”

这次发话的是周公旦:

“可是咱们的斥候全都是中原人,此生不曾到过江南,更别说是明晰江南道路了。在这种情况下,若是贸然将他们派到江南去,只怕其中伤亡之数将会达到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值,甚至是全军覆没。”

周公旦的担忧不无道理,小规模的斥候虽然不会像大军那样因为感染瘟疫而死上几千几万个人,但是由于其人少力量小,外加对道路不熟悉,因此是很容易因为各种突发事件而减员的——比如被猛虎偷袭吃掉,再比如不知前路是沼泽,一脚踩进入全员嗝屁。

也正是因为这样,周公旦才会对姜太公的提议如此地担忧。

“哈哈,周公何太痴也。斥候不识江南之路,难道沃氏商队也不识吗?届时我等只需让斥候跟着沃氏商队南下,则途中险阻皆可避也!”

姜太公是武王的岳父,理论上是场中辈分最高之人,因此他才敢用“太痴”来打趣周公,并且所有人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更何况,对待这等江南蛮夷,咱们似乎也不需要讲什么道义吧?若是他们愿意主动进献蔗糖炼制之法,则咱们尚可赐予他们一个诸侯的名分,让他们的国君得以北上朝贡天子,觐见天子真颜。若是他们冥顽不灵,则咱们也不需再和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