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 章(1 / 1)

签到明末太子朱慈烺 熙檬父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但马上就回过神来,冷声道:“把信拿来,朕倒要看看那个黄口小儿能写些什么东西!”

信被拆开,一个血淋淋的耳朵掉了出来。

李自成哼了一声,将耳朵一脚踩住,脚尖旋转了几圈,然后一脚踢开。

他开始看信。

内容如下:

“弘基兄注1,见字如面:

弘基兄所赠送的高杰所部三千人已收悉,望弘基兄再接再厉,一万不嫌少,十万不嫌多。

京城非弘基兄所能染指之地,弘基兄若继续盘桓于此,必将自取灭亡。

烺有一良言赠予弘基兄,何不前往辽东与那清国一决生死,若是能消耗清国一二兵马,也算是为我大明中国做了贡献,死得有些骨气。

烺自高杰得闻,此人或与弘基兄之妻邢氏有染,不知弘基兄可需要烺诛杀此獠?

另听闻弘基兄刚获爱女,还请小心谨慎,切莫做了那喜当爹之人。

朱慈烺亲笔。”

李自成的身体不由自主的颤抖了起来。

突然,李自成狂怒,将这封信撕成粉碎,一声大叫。

“黄口小儿,气煞朕也!”

说完这句话,李自成口中鲜血喷出,在众人的惊呼声中仰天倒下。

“陛下!!”

“快请医生!”

在尖锐的鸣金声中,大顺军垂头丧气的撤退了。

城墙上,无数大明官军振臂欢呼。

在他们的头顶,那无尽的夜空不知何时悄悄出现一丝晨曦。

破晓将至。

61群臣赞太子英明崇祯给慈烺封官

皇宫。

早晨的奉天殿,一片喜气洋洋。

无数大明群臣交头接耳,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老夫早就知道,那李自成虽然看似凶猛,实则外强中干。别说是半个月了,就是给他半年的时间,他也进不了京城半步!”

“是啊是啊,咱们大明毕竟是华夏正统,人心所向,哪里是李自成那个贼子所能够比拟的呢?”

“要我说啊,就在这几日,李自成便要授首!”

“什么?大人莫非听到了某些风声?”

“没有啊,只是老夫这么觉得罢了。”

“嘁”

气氛很良好,没有人想着要投降,而是一个个都精神勃发,唯一的忧虑可能是如果继续围城下去的话,下个月的俸禄还会不会足额发放?

说话间,王承恩走了出来,高声道:“陛下,太子到!”

众人顿时打起精神,拿起笏板纷纷归列。

崇祯带着朱慈烺从侧门走了出来,沿着台阶上了皇位。

“见过陛下,太子。”众臣纷纷行礼。

崇祯显然也是心情大好,笑着说道:“诸卿不必多礼,都平身吧。”

英国公张世泽第一个发言,向众人通报战况。

英国公笑着说道:“陛下,诸位同仁,老夫经过清点,已经确认昨夜至少击杀了一千五百余人,俘虏了剩余的一千余人,领兵的闯军将领高杰被俘虏后表示愿意投诚大明!

除此之外,在守城作战之中,至少击杀了超过上千名妄图接应高杰所部的贼军,击伤数目无算!”

众人虽然都已经知道了昨夜的胜利,但在听到这个具体的战况之后还是不由颇为振奋。

胜利,又是胜利,总是胜利!

这对于之前的大明来说,真的是一件非常难以想象的事情。

要知道今年一月李自成从西安起兵北伐,三月就已经打到了北京城下,河南、山东、山西、北直隶所向披靡。

直到他来到了北京城下!

想到这里,大家下意识的将目光看向了就站在崇祯身边的朱慈烺。

所有人都知道,正是这位太子一次次的力挽狂澜,才将京城从危如累卵的情况中拉了回来,有了稳如泰山的现状。

但凡是换一个人来,京城此刻怕是都已经遭了李自成贼军毒手。

户部尚书,大学士范景站了出来,沉声道:“臣闻,国逢危难之际,必有智勇双全之士出现,拯救华夏黎民于水火之中。太子,正是我大明的救星!还请陛下好生奖赏太子,以安臣民之心,升将士之士气!”

随后,王家彦、李邦华、施邦耀等几名大臣也站了出来,道:“臣等附议!”“请奖太子及有功将士,安天下之心。”

英国公张世泽同样高声道:“臣附议!”

襄城伯李国桢犹豫了一下,也站了出来:“臣,附议。”

一名又一名的大明臣子站了出来:“臣等,附议!”

崇祯看着面前所有的大明臣子,心情很复杂。

从登基到现在整整十七年间,这还是崇祯第一次看到所有在场的大明臣子,如此统一立场的去赞扬一个人。

而这个人,还是崇祯的儿子!

想到这里,崇祯突然又得意起来。

朕的儿子,朕教的嘛!

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崇祯看向了一旁的朱慈烺,笑道:“烺儿,你想要什么奖赏?”

封赏其他人容易,封赏朱慈烺这个太子,其实不太好封。

给金银珠宝吧,感觉配不上朱慈烺的功劳。

加官进爵也不好办,朱慈烺已经是太子,大明下一任的皇帝,还能封什么官,进什么爵?

所以崇祯打算问一问朱慈烺的意见。

朱慈烺想了想,很干脆的说道:“儿臣其实只是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情,父皇随意看着封赏就是了。”

崇祯:“”

也没听说过烺儿喜欢踢蹴鞠啊,这踢皮球的本事还挺强的是怎么回事。

崇祯想了想,道:“这样吧,就封你为亲军都指挥使,协助英国公和襄城伯处理兵事。另外,从今往后,你可以参加廷议,有议事的资格!”

众人听完这个封赏,都吃了一惊。

所谓的亲军都指挥使,就是羽林前卫,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等总计二十六卫部队的总指挥,简单的说就是掌管皇宫所有卫戍部队的最高将领。

从今往后,皇宫里面所有的兵马,朱慈烺说了算!

仅仅是这样,那其实也还不算什么,真正关键的,还是后面这个能参与廷议,并且有议事的资格。

廷议是什么呢?

通常来说,大明的决策团队有三种人。第一个当然就是皇帝,第二个是代表官阶级的内阁,第三个是皇帝用来制衡内阁的内朝太监通常特指司礼监几位大太监。

每当大明有什么国家大事要商议的时候,皇帝就会召集司礼监大太监们和内阁大学士们开一个会,这就是“廷议”。

像某些电视剧和之中上演的什么武百官齐聚,大家一顿乱吵乱嚷最终得出结果的情形,都是扯淡。

几千年华夏王朝的演化就是一步步的集权,集权的意思就是把权力集中,这武百官几百号人都能参与进国家大事之中来,这还叫权力集中吗?那是西方式的议会。

从汉唐开始直到清朝灭亡,皇帝和少数核心重臣的廷议有些朝代叫法不同都是决定军国大事的唯一方式。

朱慈烺作为太子,原本是没有资格参与到廷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