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章(1 / 1)

签到明末太子朱慈烺 熙檬父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成梁开始就已经自成体系,多年来虽然更换过多位主将,但说到底其实也就是关宁军的“武林盟主”罢了。

所以吴三桂在这件事情上还真的没有对宋献策说谎。

听完了吴三桂的话之后,几名心腹将官脸色各异,想法也完全不同。

有人开口说道:“这些年来朝廷的我们不薄,虽然说如今的这位皇帝陛下确实是差了点意思,但我怎都是大明的将军,怎么能在这种时候背叛大明呢?”

也有人对宋献策的话表示了赞同:“大明多年来都是只把我们关宁军当成一个工具罢了,我们这么多年给他们出生入死,又换来了什么呢?要不然干脆就反了这个大明,直接投靠闯王算了。”

还有人别出心裁:“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投靠任何一方的势力呢?要我说呀,干脆就在这里支持平西伯自立为王,大家也都能拉我一个开国将相当一当。”

自立为王这个说法过于有些无稽之谈的,立刻就被吴三桂给省略掉。

现在的吴三桂手里除了一支军队之外,连地盘和人口都没有,他拿什么来自立为王?

但是呢,其他的两个想法确实是在吴三桂的考虑之中的。

究竟是要继续跟随大明作战,还是直接投靠李自成呢?

就在吴三桂还在犹豫的时候,突然又是一个消息传来。

“大营之外有使者到来,声称是来自于京城,有圣旨要带给将军。”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吴三桂直接愣住了。

“圣旨?”

过了一会之后,在见到使者之时,吴三桂发现还真的是圣旨。

“平西伯吴三桂劳苦功高,特加封为大学士,兼兵部尚书!

其余将领同样也有封赏,官职和爵位,各提升一级。

刘宗敏,刘芳亮等贼人已经授首,为防止多尔衮率领兵马南下,着平西伯速速率领兵马攻克通州救援京师,朕另有重赏!”

在听到了使者念出来的圣旨之后,吴三桂越发的震惊了。

原本是蓟辽总督也就算了,这一次居然还直接被加封为大学士,并且兼任兵部尚书,这已经是大明朝不折不扣的重臣了。

大学士这个官职就意味着吴三桂已经进入到了明朝的内阁之中,也就是说只要他再立下功劳的话,就很有可能会成为大明的首辅。

不仅如此,还给吴三桂麾下的所有将领通通都晋升了官职,这无疑也是对将领们的一种拉拢。

所以说在听到了这圣旨之后,许多原本还是中立的将领开始改变态度,倾向于救援大明了。

大明确实很烂,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但大明也确实是天下人心所向,是华夏正统,这同样也是所有人知道的事情。

如果是这样的话也就算了,在圣旨读完之后,这名使者又拿出了一封信交到了吴三桂的手里。

吴三桂一看到信封上的字迹,顿时瞳孔就是一缩。

这封信不是别人,是吴三桂在北京城之中的老爹吴襄写来的。

上面就说了三件事。

第一,吴襄刚刚被封为安定伯。

第二,吴襄家里被征召的泰半家财已经被宫中悄然退回。

第三,吴襄认为,北京城是很有可能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守住的。

吴三桂看完这封信之后,沉思良久,终于开口。

“诸位弟兄都留下来。来人啊,请宋献策过来。”

很快,宋献策脚步轻快的走了进来,对着吴三桂笑道:“平西伯已经想好了吗?”

吴三桂缓缓点头,道:“是的。我吴某世代受大明皇恩,如今大明危难,我吴某又怎能舍弃大明而去?

劝降之事,就请不必再提起了。来人啊,送宋先生出营!”

宋献策闻言,顿时大吃一惊,忍不住道:“吴大人,你”

宋献策是真的搞不懂,明明刚刚吴三桂还一副怦然心动的模样,怎么才过了半个时辰,突然就变得如此的决绝了呢?

但吴三桂显然意下已决,一挥手,立刻有人将宋献策“请”了出去。

半晌过后,宋献策怏怏不乐的骑着马,离开吴三桂大营回返通州。

“究竟是哪里出了岔子呢?”

突然,身后有人呼喊:“宋军师且慢!”

宋献策猛然回头,发现原来是在吴三桂军中相熟的一名将领追了出来。

宋献策忙问道:“几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这将军便将来龙去脉告诉了宋献策,还道:“请军师速速离开通州,若是我所料不错的话,我们关宁军最多明日就要对通州城发动进攻了。”

是的,这么多天下来,这还是关宁军第一次对通州城发动进攻呢。

宋献策呆立半晌,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原来是被一份圣旨和家书坏了我的大事,没想到大明朝廷之中,居然还有这般出色人才!”

宋献策并不知道的是,今天所发生的这些,其实是来源于几天前,朱慈烺对崇祯说过的一番话!

朱慈烺也不知道,就是他前几天说过的一番话被崇祯采纳,居然就此避免了吴三桂倒戈到李自成那边去。

宋献策怏怏不乐,只能赶紧回返京城外的闯军大营,去禀报这个坏消息了。

52李自成孤注一掷北京城再获喜讯

宋献策当天晚上就赶回了京城大营之外,见到了李自成。

在听完了宋献策的话之后,李自成眯起了眼睛。

正所谓物极必反,当一个人生气到了极点时,反而会像现在的李自成这般变得冷静下来。

李自成淡淡的说道:“京城之中有一个高人,他在和朕对弈。”

宋献策明白李自成的意思,便道:“此人莫非是崇祯皇帝?”

“崇祯?”李自成不屑的笑了起来:“朕起兵到现在为止,一共十五年的时间,一直都在和崇祯作对,崇祯什么水平,朕难道不清楚?

若是崇祯有城里那位高人的本事,朕早就已经死了不知多久,坟头的草都要三丈高了!”

宋献策疑惑:“那此人会是谁呢?”

对此,在场的李自成臣子们七嘴八舌,纷纷猜想。

“或许是内阁首辅魏藻德!”

“英国公张世泽!”

“老太监曹化淳?”

“总不可能是兵部尚书张缙彦吧,难道草包也有开窍的日子?”

面对这些猜想,李自成呵呵的笑了,然后非常坚定的摇头。

“你们所说,全部都不对。”

在场的臣子们都愣住。

大家都已经把崇祯政权之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全部猜了一遍,居然都不对?

那,会是谁呢?

一想到这里,大家心中不由好奇。

李自成从怀中拿出一封信,说道:“这是牛金星刚刚秘密让人射出城外的信,朕看了这封信之后才知道,原来一直以来支撑着北京城不倒的,既不是崇祯,更不是任何的明朝大臣,而是那个十五岁的大明太子朱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