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得到了验证。
一旦士气全部恢复之后,别说是朱慈烺这四万骑兵了,就算是英国公张世泽的十万大军,阿济格同样也有信心战而胜之!
前提是……等逃过这一劫才行啊。
巴达礼听到阿济格的命令之后,也是有些茫然。
“英亲王,我们……都已经把主力调回来了啊。”
阿济格冷冷的说道:“那就把主力再调回去!”
巴达礼:“……”
此刻巴达礼的心中是非常想要吐槽的。
就算是巴达礼这种蒙古人也知道,大军调动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这种跑来跑去但就是打不上仗的情况。
好几万兵马的队形整理可是非常费劲的,从行军队形切换到战斗阵型没有个几十分钟都下不来。
现在倒好,刚刚跑到地方你就让人继续跑回去,合着是跑着玩呢?
再说这跑来跑去的,阵型怎么办?说不定有些士兵跑着跑着,连自家的指挥官都找不到了!
但阿济格如今才是这支军队的最高将领,巴达礼作为一个蒙古“外人”,自然也不可能对这支清军的最高指挥权有什么看法。
就在清军因为调动而一片混乱的时候,另外一个消息传来。
“阿济格大人,情况不好了,我军后方有一支明国大军对我们发动进攻!”
听着这个消息,阿济格楞了一下。
“我们不是已经在和后方的朱慈烺交战了吗?”
“不,不是明国朱慈烺所部!”
“什么?”阿济格大惊失色。
大明英国公张世泽屹立在战车之上,英姿昂扬,神采奋发。
在他的身边,八万明军犹如滔滔洪水,奔腾不休。
英国公沉声开口:“来人啊,传老夫的命令,所有将士立刻发起进攻,用最快的速度给我击溃这支建奴!”
“杀!”
“大明威武!”
在惊天动地的呼喊声中,无数明军将士们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和面前的清军展开了十分激烈的战斗。
刀光剑影之中,无数士兵好像被收割的麦子一般瞬间倒下。
他们身后的战友甚至都来不及在心中哀悼,就已经冲上来接替了他们的位置,继续开始拼死战斗。
这不仅仅是两支军队的战斗,更是两个国家,乃至是东亚农耕文明和渔猎文明之间的战斗。
“砰砰砰!”火枪声此起彼伏。
大明虽然大部分的火枪手都跟随在朱慈烺身边,但这并不代表着英国公这边就没有火枪手了。
大明神机营,早在两百年前就已经是一支名震东亚的火器部队。
两百年的时间让大明的火器渐渐落伍,但朱慈烺的出现拯救了神机营,让这支老牌部队重获新生。
在火枪齐射之下,清军密密麻麻的倒下,瞬间形成一片真空地带。
英国公看着这一幕,心情顿时大为舒畅。
“杀得好,给我狠狠的杀,所有建奴一个不留!”
一名年轻的明军将领呆了一下,突然问了一个问题。
“国公大人,如果是蒙古人呢?”
英国公看了这名富有同情心的大明将军一样,露齿一笑。
“这场战争之中没有蒙古人,只有大明和建奴人,明白吗?”
农耕(大明),渔猎(满清),游牧(蒙古),这是东亚大地的舞台上常年唱戏的三大不同类别文明。
但今日,作为游牧的蒙古人注定只能是配角,无论是效忠大明的察哈尔部还是效忠满清的科尔沁部都是如此。
英国公所率领的明军主力,发动的攻势比朱慈烺所部还要更加猛烈。
长枪兵疯狂的穿刺,如林的长枪犹如一只巨大的刺猬般,每一次刺出再收回都带起无数的鲜血。
作为除去火枪手之外的另外一种远程力量,三千大明弓箭手同样也不愿意被火枪手抢走所有的风头,他们在指挥官们的命令下整齐划一的射击。
“嗖嗖嗖!”箭矢飞上天空,划出抛物线之后整齐的落下,密密麻麻的穿透人体,将众多清军士兵钉死在地上,死状极其惨烈。
“冲,都给我冲!”随处可以听到明军指挥官们声嘶力竭的声音:“建功立业就在今日,尔等若是再不拼命,将来别人回家吃香喝辣,尔等只能继续种田!”
这一仗,无论是明军的将官还是小兵,全部都杀红了眼。
他们可是从山海关出击,一路顺畅无阻的杀到这里,杀到了满清的都城!
所有人都知道,只要拿下这一战,无数的荣华富贵就必然在等待着他们。
为了未来,为了子孙,为了大明。
战!
英国公张世泽拔出长剑,高声长啸。
“今日,吾必尽屠建奴于此地!”
380李国桢亲临前线洪承畴揭晓机密
战争越发激烈。
从天空之中看去,可以发现此刻城外正形成一个巨大的战团。
战团的最中心就是正在拼命抵抗的满清阿济格所部,朱慈烺所率领的明蒙联军骑兵和英国公所率领的明军步兵主力正从南北两个方向对其发动进攻。
在更加边缘一些的地方,城中的多尔衮也已经完成了调兵遣将,准备去救援阿济格。
开战之前,必要的战争动员还是要做的,多尔衮站在众人的面前,慷慨陈词。
“成败在此一举,诸位务必要用最快的时间突破我们面前这支明军,再狠狠的从背后捅明军主力一刀,和阿济格相互呼应,取得这一战的胜利!”
听着多尔衮的话,在场的诸多满清将领们都露出了跃跃欲试的表情。
他们的心中同样充满了战意。
这里可是盛京城,是大清国的都城,怎么容得到明军在此处撒野!
在场的许多人当年可是一直追随着努哈尔赤打下这偌大的江山,他们并不畏惧战争,甚至拥抱和渴望战争!
多尔衮大手一挥:“全军出击,先把那支不知死活向我们主动进攻的明军给歼灭了!”
多尔衮口中的这支明军,说的自然就是李国桢所率领的两万阻击部队。
一支任务是拖延时间的阻击部队居然敢主动发起进攻,从各方面来说都是一件非常罕见的事情。
李国桢就是做出这个决定的明军最高指挥官。
此刻的李国桢,屹立在战车之上,手中的长剑已经拔出,厉声呼喝。
“给我杀!”
李国桢并没有退缩,事实上他和他的帅旗一直都靠近最前线,任何一名正在和敌人搏斗的明军士兵只要一回头,就可以清楚的看到李国桢那面飘扬的大明将旗。
这让李国桢麾下的两万明军获得了极大的士气加成。
“死!”一名明军士兵双目赤红,一剑洞穿了对面清军的胸膛,冷不防斜刺里另外一名清军士兵杀出,刺中这明军士兵的右手手腕。
明军士兵痛叫一声,手中长剑跌落在地,然而他并没有如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