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3 章(1 / 1)

签到明末太子朱慈烺 熙檬父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无疑是很可笑的。

而大明虽然也有蓝玉大破蒙古于捕鱼儿海(中蒙边界贝尔湖)的大捷,可同样也无法在草原上长久立足。

缺乏向对方生活方式转化的能力,这就注定了大明和蒙古之间的斗争是长期的。

满清属于从长白山之中走出来的渔猎民族,他们本身就很适应定居的方式,能够很轻易的从渔猎转成农耕。

而大明就更不用说,满清所占据的辽东原本就是大明的土地,上面原本就生活着大量大明的农民。

这就注定了满清和大明之间是不可能和平共存的,这两个国家就好像是生活在同一片山林之中的两只老虎,相互撕咬到最后一刻。

一山不容二虎。

不可否认的是,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满清虽然体量远不如大明,但是在军事方面却对大明取得了足够辉煌的胜利。

萨尔浒之战,开铁之战,广宁之战,松锦大战……战役的次数很多,但几乎每一次都以满清的胜利而告终。

这一切深深的刻在了崇祯为首的大明君臣记忆之中,并让他们对满清产生了足够的阴影。

但即便如此,崇祯依然坚定的推动了这一次的伐清之战。

无他,只因为这一次的主将是朱慈烺。

满清对大明的战绩非常辉煌,但那是在朱慈烺出现之前。

自从朱慈烺正式执掌兵权后,满清数次和大明交战,从未获胜。

反而是大明越战越勇,不但成功平定了李自成和张献忠,更在关外击溃了多尔衮所部。

有这种战绩在手,崇祯又凭什么不对朱慈烺寄予厚望呢?

冬天过去,新一年的春天来了。

整座北京城中,无数大明民众注视着朱慈烺大军浩浩荡荡的北上,心中同样也是火热。

“太子殿下又出兵了,这一次应该是去打建奴!”

“早就应该好好的教训一番建奴了。”

“能赢吗?”

“你这说的是什么话,真以为太子殿下是以前那些没用的将军吗?我告诉你吧,这一次,建奴死定了!”

“就是就是,老汉这一次可是把三个儿子都送去参军了,就等着他们拿着建奴的脑袋回来,光宗耀祖!”

“唉,你是赶上好时候了,我的两个儿子十年前去参军,全都死在了松锦大战里了。”

“没事,你不是还有三个孙子吗?等以后长大了,他们会帮爹报仇的!”

“报仇?嘿,就怕那时候建奴早就已经被太子殿下铲平咯,哈哈!”

在众人的期待中,朱慈烺骑着马,率领着四万五千骑兵浩浩荡荡离开北京城。

英国公和李国桢两人代表朝廷,将朱慈烺一路送出城外。

英国公看着朱慈烺,正色道:“殿下此去,可对臣有什么嘱托?”

英国公的意思并不是想要让朱慈烺留遗言,而是希望能够从朱慈烺这边得到一些建议。

朱慈烺摸了摸下巴,脑海中浮现出好些想法。

这些想法,基本上都是朱慈烺在过去的那个冬天和参谋幕僚们讨论过后得出来的,关于多尔衮那边可能采取的行动。

只是……应该告诉英国公哪一条呢?

朱慈烺沉吟半晌,目光掠过英国公和李国桢,终于下定了决心,缓缓开口。

“英国公啊,战局素来是千变万化,本宫又岂能完全预知呢?但本宫想要说的是,多尔衮此人对本宫的痛恨是无以伦比的,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所以,若是你有了机会的话,请一定要果断!只有果断的行动,才能够为大明带来胜利,才能够真正的帮助到本宫!”

英国公闻言顿时肃然,朝着朱慈烺拱手道:“殿下之言,臣必谨记在心。”

朱慈烺哈哈一笑,朝着两人挥手作别,旋即策马远去。

英国公注视着朱慈烺的身影,出神片刻,发出感慨:“殿下果然不愧是杀伐决断之人,竟能做到如此地步。”

一旁的李国桢从刚刚开始就颇为疑惑,听到现在更是大为不解:“英国公这是在打什么哑谜呢?可否告知末将。”

英国公哈哈一笑,对着李国桢摇头:“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也!”

说完,英国公直接转身上车离去。

李国桢见状顿时大为不满:“这个英国公,怎么一副倚老卖老的模样?哼,不说是吧,等会本爵爷去找个军师问问,就不信破解不了你们这个哑谜!”

翌日,英国公和李国桢同样也率领十万明军出发,前往山海关一线驻防。

一方面,这是为了策应朱慈烺对蒙古的进攻,保卫朱慈烺回归的通道。

另外一方面,这也是为了配合朱慈烺的进攻,在局势有变的时候果断出击!

至于究竟是要双管齐下还是一攻一守,无论是朱慈烺还是英国公,此刻心中都并没有一个答案。

在这场战局的博弈之中,明军只不过是其中一方的棋手,棋局究竟会怎么进行,还得看另外一方棋手满清方面如何应对。

事实上,满清方面的应对是远比明朝方面所想要更加直接的。

多尔衮在听到了明军出兵的消息之后就一拍大腿,发出一声冷笑。

“俺都还没出兵呢,这明人居然就敢出兵了?很好,立刻召集议政王大臣会议,俺要让这些明人知道什么叫做错!”

多尔衮明显都已经迫不及待了。

339明使者劝说豪格大贝勒心动成交

沈阳,豪格的贝勒府。

一辆马车缓缓的从不起眼的侧门驶入府邸中,从马车上下来的人立刻就被已经等待着的管事带到了豪格的书房。

豪格看着来人,有些急躁的说道:“你怎么才来?”

来人不紧不慢,从手中拿出了一个小盒子放在了豪格面前,笑道:“大贝勒,此地可并非大明本土,筹集金钱也是需要时间的。”

豪格立刻拿过盒子打开,发现里面放着整整齐齐的一叠银票。

来人笑道:“这是二十万两银子,可以在盛京的钱庄之中兑付,也是大明对大贝勒的一点诚意。”

豪格脸上露出了满意的表情,将银票收起。

大明和豪格,最近这几年来已经形成了非常稳定的合作关系。

促成这种合作关系的除了双方都有共同的敌人多尔衮及济尔哈朗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大明对豪格源源不断的金钱支持。

现在的豪格可不是当年黄台吉时期那个意气风发的皇帝长子了,他只不过是一个失势的贝勒,而且还是被两大辅政王同时打压的贝勒。

几十万两对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来说不算什么,对豪格而言却是绝对的巨款。

豪格小心翼翼的收起银票,然后对着来人道:“去告诉你们的太子殿下,多尔衮今天刚刚召集了会议,决定要出兵和你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