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6 章(1 / 1)

签到明末太子朱慈烺 熙檬父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里就完了。

吴三桂静静的看着信封最后的落款和多尔衮的私人印章,陷入了沉吟之中。

祖泽润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中顿时有些窃喜,在他看来,只要吴三桂没有直接再把这封信烧掉,那就是一件大好事。

吴三桂平静的说道:“还有其他的话让你带到的吗?”

祖泽润忙道:“没了,就这两封信。”

吴三桂淡淡的说道:“那你可以走了。”

祖泽润愣了一下,道:“贤弟啊,你总得给为兄一个回答吧。”

吴三桂加重了语气:“滚!”

祖泽润灰溜溜的走了。

片刻后,吴襄的脑袋从门缝探了进来:“三桂啊,爹能进来吗?”

吴三桂看了一眼吴襄,慢慢点头。

吴襄进入房间,然后小心翼翼的关门,在吴三桂的面前坐下,就好像是属下在面对长官一样。

吴三桂突然道:“父亲也同意他们的意见?”

吴襄顿了一下,有些尴尬的笑道:“三桂啊,这你都能知道。”

吴三桂道:“父亲何不说说自己的理由?”

吴襄的表情变得认真了起来,道:“其实你今天在宫里受的委屈,爹刚刚也听说了。太子殿下现在可是如日中天,咱们吴家又有、又有爹这个一个逃跑的败军之将,还有你舅父祖大寿投降满清的经历,又怎么可能得到年轻而一腔热血的太子殿下信任呢?

要爹说啊,咱们确实可以试着跟太子殿下和解一下,但也得看他同不同意。如果他不同意,那咱们就真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想办法把这位太子殿下废掉,要么就只能出关去满清投奔你舅舅了。”

吴三桂静静的听着吴襄的话,良久没有开口。

吴襄等了一会,有些忐忑的说道:“三桂,你倒是说说你的意见啊?”

吴三桂轻出一口气,平静的说道:“太子殿下是不可能跟我们和解的,放弃掉这种心思吧,父亲。”

吴三桂并不傻,他其实一直都能够从朱慈烺的身上感觉到一种警惕和敌意,而且还是发自内心的那种。

吴三桂并不知道为什么朱慈烺会如此的警惕他,但他清楚的知道,朱慈烺是不可能把他当成自己人了,尤其是在今天亲耳听到了那些太子府属官的任命后更是如此。

太子六师,全部都是大明内阁成员,就单单少一个吴三桂,这还不够明显吗?

吴襄道:“所以三桂你的意思是”

吴三桂抬起头来,道:“我的意思是,要么成为张居正第二,要么就只能当祖大寿第二了。”

吴襄笑了起来,认真道:“没事,不管当谁的第二,你都是父亲心中最棒的三桂吾儿!”

送走了吴襄,吴三桂面对着手里多尔衮的信,再度陷入迟疑。

他缓缓的将信伸向油灯,可当马上就要点燃的时候,他突然又把信收了回来。

啪嗒一声轻响,一个极其隐秘的墙壁暗格被弹了出来,吴三桂将这封信放进其中,然后关上。

走出书房之后,满天星光从吴三桂头顶洒落,他注视着夜空,喃喃自语。

“太子殿下啊,总不可能每次都是你赢吧?”

115多尔衮闻讯大喜朱慈烺有所警惕

翌日。

祖泽润刚刚起床,就看到了突然出现的吴襄。

祖泽润不敢怠慢:“见过姨父。”

吴襄笑呵呵的拍了拍祖泽润的肩膀,说道:“都是自家人,不必这么见外。对了,这里有一封信,你带回去给大寿兄,就告诉他,咱们这一次的合作是稳妥的!”

祖泽润闻言顿时惊喜:“姨父,三桂贤弟真的想开了?”

吴襄嘿嘿一笑,正色道:“你三桂弟弟呀,就是有点性子倔,但是不要紧,老夫已经说服他了。你回去之后告诉大寿兄和睿亲王,我们吴氏愿意配合,若是将来大清能入主中原,吴氏必然会鞍前马后,绝对让睿亲王满意!”

吴襄的想法是和吴三桂不同的,他自从救援祖大寿的路上逃跑之后就一直不被朝廷待见,李自成包围北京城的时候当了几天京营提督又被撸掉,心中对大明朝廷的观感自然极差,由此对满清的期待自然就比吴三桂更高,说话的时候语气自然也就更加的和蔼。

祖泽润闻言也是长出一口气,他毕竟是带着任务来的,如今圆满完成,心中自然欢喜。

吴襄叫来心腹管事,帮助祖泽润乔装打扮离开京城。

离开京城后祖泽润一路快马赶路,几天后便回到了盛京,将信交给祖大寿。

祖大寿得到消息后,也是马上带着信来到睿亲王府求见多尔衮。

多尔衮看着手中这封信,脸上露出笑容:“果然如俺所想一样,吴三桂确实和朱慈烺有矛盾,而且还有非常深的矛盾!”

祖大寿连连点头,道:“回主子的话,从我儿跟吴襄的交谈来看,吴氏应该是完全在大明政坛之中被孤立了,太子朱慈烺如今才是最为得势的人。若是吴氏想要翻盘的话,要么除掉朱慈烺,要么就只能投降我们大清了。”

多尔衮呵呵笑了起来,这一次的计策成功让他心情大好,道:“祖大寿,这件事情你这个奴才做得很不错,俺给你记一功。”

祖大寿忙道:“能为主子做点事情,那是奴才的荣幸。”

随意勉励了几句,多尔衮就把祖大寿给打发走了。

祖大寿离开之后,一旁的多铎摩拳擦掌,对着多尔衮道:“兄长,这样一来,这朱慈烺是不是就死定了?”

多尔衮摸着胡须,缓缓说道:“倒也未必。但吴三桂若是当真有本事的话,至少能够让朱慈烺被崇祯大为忌惮。崇祯这个皇帝俺早就已经知道他的性格了,多疑无断,要不然这些年明国政坛怎么会如此动荡不安?看着吧,他一定是会上钩的!”

多铎笑道:“那就最好不过了,明国其实也没几个人才,像朱慈烺这样的,还是让他赶紧去死吧。”

多尔衮同样也笑了起来,道:“希望如此。对了,等会还得和济尔哈朗商量一下,俺们大清在北京城之中的探子,这段时间应该安静一些。”

多铎愣住,有些不解的说道:“安静?俺们的探子不是应该积极发动起来,让他们多宣传一些朱慈烺的坏话,让大明皇帝父子更加离心吗?”

多尔衮摇头道:“这就是你不懂了。俺们大清的探子毕竟是外来的,若是太过招摇,很容易就会被明国人发现。到那个时候,他们说不定就要说此事乃是俺们大清的离间计,这反而会引起明国人的同仇敌忾,降低明国内斗的烈度。

反过来说,俺们大清完全没有出手,那无论是朱慈烺还是吴三桂都知道出手的只能是彼此,他们就一定会更加愤怒,也一定会走到你死我活的地步,那样对于我们大清来说才是真正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