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3 章(1 / 1)

签到明末太子朱慈烺 熙檬父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言所针对的不是别人,正是坐在他面前的两名掌控兵权的官员,庐凤总督马士英,宁南伯左良玉。

马士英叹了一口气,道:“张尚书,不是本官不想要勤王,实在是如今庐州凤阳连自保都困难,你让本官又拿什么来招兵买马勤王呢?你是户部尚书,你要是能让南京户部拿出银子来,本官立刻就北上勤王,如何?”

张慎言闻言,不由十分恼火的说道:“银子和粮食都是要运往北方去给京师那边的,怎么能随意花用?”

马士英双手一摊,道:“但现在不是运不到北京嘛!你就先给本官招兵买马,到时候本官才能出兵去勤王,难道你就不想以勤王为重?”

马士英的一番反问,让张慎言不由哑然。

张慎言并不是不愿意拿出粮食和银子,而是他内心非常清楚,就算给了这些东西给马士英,马士英除了拿来招兵买马扩充势力之外,绝对不可能北上半步!

于是张慎言转头看向了另外一位掌控兵权的将领:“宁南伯,你可不像马总督一样手中没兵,为何你也是迟迟不愿意北上勤王?”

宁南伯左良玉和左梦庚父子如今驻扎在武昌,号称二十万雄兵之多。

左良玉须发皆白,一副老态龙钟模样,缓缓说道:“兵?当然是有兵的。但是,老夫若是调兵北上的话,湖北和江西可就没有人把守了。到那个时候,若是张献忠突然出川,沿着长江顺流而下,不出一个月就能抵达南京。老夫想要请问一下,到那个时候,南京又拿什么来应对张献忠呢?”

张慎言再度噎住,然后极为恼火的说道:“先勤王,再说其他!”

左良玉呵呵一笑,不紧不慢的反问道:“张尚书,你是想要勤王了,但是你再看看在座的其他尚书、侍郎大人们,他们愿意吗?”

张慎言转头看向其他同僚,却发现这群尚书、侍郎纷纷低头,无人和张慎言对视,更无人敢站起来支持张慎言。

张慎言见状,心中也是不由心灰意冷,叹道:“君父受难,身为臣子却无计可施,张慎言真乃无能之辈也!”

就在此时,一名将军突然快步冲入堂中,高声叫道:“诸位大人,刚刚传来的消息,朝廷大捷,大捷!”

在场所有人都愣住。

张慎言腾一下站了起来,不敢相信的问道:“什么大捷?”

将军展开面前的情报,高声道:“四月十二,英国公大破李自成于保定,李自成全军覆没,仅有不到一万人随其逃过黄河,在开封继续招兵买马。四月二十一,太子殿下率军在山海关力拒建奴,杀建奴镶红旗副都统爱新觉罗满达海于阵前,斩首建奴过万,建奴郑亲王济尔哈朗不得已率兵狼狈逃回沈阳!”

这两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一般直接炸开,让在场的南京群臣全部呆滞。

片刻后,张慎言第一个跳了起来,大笑出声:“太好了,实在是太好了,大明还有希望,大明还有希望!”

霎时间,大堂之中一片欢腾。

马士英和左良玉对视一眼,都察觉到对方眼神之中的慌乱。

原本这两人都觉得李自成应该是能攻破北京,大明完蛋了,所以才百般拖延不愿意出兵勤王。

可是现在

马士英突然跳了起来,摩拳擦掌,高声道:“诸位,眼下陛下有难,我等身为臣子,理当勤王!老夫明日便率领麾下三万兵马北上,不知诸位觉得如何?”

左良玉不甘示弱,花白胡子吹得飞起,沉声道:“马总督之言,左某也是非常赞同。左某决定明日便让我儿左梦庚率领五万兵马北上,务必要协助太子殿下彻底击垮李自成,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两人慷慨激昂,一副愿为大明尽忠赴死的模样。

在场的南京群臣先是一愣,随后脸色开始变化,纷纷鼓掌叫好。

“两位大人果然公忠体国,真乃我大明臣子模范也!”

“老夫不才,也愿为勤王之事尽一份力!”

“务必要使陛下和太子殿下知我南京群臣之忠心也!”

看着这群情激奋的模样,被众人一致推举来主持勤王事宜的张慎言张了张嘴,有些说不出话来。

此刻的张慎言心中除了得知北京无事的喜悦之外,更有一种隐藏在内心的悲哀和迷茫。

这样的大明,真的还能继续坚持下去吗?

这个世界上,还有人能拯救这个腐朽而老迈,虚弱而蹒跚的大明王朝吗?

张慎言深吸一口气,竭力赶走脑海之中所有的负面念头,沉声道:“既然如此,那么诸位大人,就让我等来商议一下这个出兵的具体事项吧!”

无论如何,先救大明再说!

113崇祯赐太子开府三桂少赏赐恼怒

看着面前的北京城,朱慈烺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终于回来了!”

朱慈烺的心情是高兴的,每一次的出征,都能让这座京师变得越发的安全。

大明天子镇国门的国策无疑是一种冒险,同样更是勇气的象征,朱慈烺作为大明的接班人,守住了作为国门的首都,没有给大明丢脸!

在朱慈烺的身边,襄城伯李国桢同样也是兴高采烈,对着朱慈烺笑道:“太子殿下,今日可是有陛下亲自到宫外迎接,实在是臣等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啊!”

李国桢太开心了。

这一次前往山海关,李国桢名义上是主将,但实际上的指挥都是有朱慈烺负责的,可是功劳呢又绝对不可能绕得过李国桢。

说白了,李国桢就是挂了个名当领导,然后甩手掌柜啥也没干。下面的人辛苦拿了个项目第一,最后由李国桢这个领导去领奖,简直不要太舒服。

当然了,朱慈烺的功劳也是谁都拿不走的,但李国桢对此完全没有任何意见,因为他非常清楚自己才是抱大腿的那个人。

朱慈烺听完李国桢的话之后,也是笑着点头:“是啊,这肯定是非常隆重的凯旋仪式!”

虽然在电视剧里面看过,但电视剧嘛都知道是演的而已,又怎么可能比得上亲身经历更加让人期待?

至于李国桢这个家伙,由于这一次出征山海关异乎寻常的配合,朱慈烺对他的观感也是好了不少。

大明其实真不缺少人才,上亿的人口摆在这里,说没有人才那就是扯淡。大明真正缺的是那些懂进退,愿意当工具人,不争权夺利的忠臣,这李国桢也算是马马虎虎,能摸到个边。

突然,朱慈烺目光一亮,发现在前方的道路上,不知何时已经聚集了无数的人群。

“太子殿下千岁!”

“大明万岁!”

“恭迎太子殿下凯旋!”

无数声音乱糟糟的,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声浪进入到朱慈烺的耳中。

朱慈烺看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