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当即有十几个青年人站出来。
孙德胜让他们翻身上马,简单的演练一下。呵,还真的会。
大喜过望。
没说的,立刻补充到队伍里面。
同时给他们发新四军的军装。还有全套武器装备。清一色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
高景林顿时就眼红了。
还有军装!
他们也要军装!
只有穿上军装,才是真正的新四军啊!
“我们也要!”
“行!给你五百套。”
杨岳也不客气。
军装是必须的。必然怎么能说是正规军呢?
穿着老百姓的衣服打仗,咱们看都没有威势。只有穿上真正的军装,部队的威风才能打出来。
“好!”
“好!”
高景林乐不可支。
没想到有这样的好事。军装立刻到位。
当即命令大家换装。
果然,换上军装以后,大家的精气神顿时就起来了。
然后又发现了大量的油酥烧饼。却是杨岳借花献佛。
大家敞开肚皮吃。
一个个都吃的饱饱的。
什么?重伤以后不应该吃太饱?
不存在的!他们马上就要去打仗!日寇也有可能马上到来。
到时候,战火纷飞,能不能活下来还不知道呢!怎么能不吃饱?万一牺牲了,到了阴曹地府,那也是吃饱了才来的……
杨岳开始了解陈桥镇及周围的情况。
陈桥镇说是一个镇,其实规模相当的不少。有好几万人。
在当时,几万人差不多就是一个小的县城了。可见这里的人口稠密。而且经济也比较发达。
旁边就是淮河。下游就是寿县。然后是蚌埠。
嗯,从淮河顺流而下,就可以直接攻打蚌埠。
当然,日寇顺着淮河逆流而上,也可以攻打陈桥镇。不过日寇对淮河的利用率不高。
主要是平原地区,交通路网相对发达。日寇的汽车,还有骑兵,都可以畅通无阻。尤其是骑兵,简直是纵横南北,东西驰骋,来去如风。
陈桥镇的商家很多,每年的税收都不错。
如果是以前,杨岳是不会在乎这些数据的。搞破坏才是他的强项。
但是现在不行了。现在也需要兼顾建设了。
根据地建设,肯定是需要各种资源的。包括人力、无力、财力。
八路军的根据地也有税收的。只是很轻。但是蚊子肉也是肉啊!
不然,每个战士每个月两块钱的津贴都给不起。
根据地也是要做生意的。也需要买入卖出商品。
陈桥镇就是他拿下的第一个根据地。以后肯定是要成为中心镇的。
对此,杨岳有足够的信心。
可惜,他没有太多的时间在这里停留。
打仗才是他的强项。
当务之急,乃是首先消灭周围的敌人。
不管是日寇,还是顽军,都要全部消灭。尤其是马家军骑兵,更是一大祸害。
当即和孙德胜准备出发。
刚好,孙德胜已经挑选了二十名新鲜血液,组成了一个骑兵排。
“现在就走?”
“对!”
杨岳点点头。
他要扫荡整个淮南地区。
哪里有敌人就扫荡哪里。
以前是日寇发动扫荡。现在是他发起扫荡。
但凡是有日本人出现的地方,全部都是他的战场。不管是有多少日本人,都要消灭。
厉兵秣马。
跃跃欲试。
“你们要去矿上吗?”高景林说道,“那边的日寇很多啊!”
“有多少?”杨岳不动声色的问道。
高景林:“有一个大队呢!”
孙德胜:“这么多?”
高景林:“是刚刚调来不久的。鬼子还从其他地方拉来了不少劳工,准备加大煤矿的开采。说是他们很需要煤矿。”
孙德胜转头看着杨岳。
一个大队的鬼子,对付起来有点难度啊!
他们只有三十多名骑兵,袭扰一个大队的鬼子,或许还有几分希望。消灭却是很难做到的。
除非是将高景林的步兵拉出去。但是显然不可能。
高景林的三营,才刚刚编组完成,至少需要训练好几天吧。不然有人连打枪都不会,还怎么战斗?
“没事。”
杨岳却是不以为然。
不就是一个大队的鬼子吗?不怕。
关键是,高景林后来透露的信息。鬼子需要煤矿。还有劳工。
这就完美了。
刚好可以破坏鬼子的资源补给。
同时解救一批的劳工。
还可以将煤矿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现在已经是11月初,马上就要过冬。江淮地区的冬天还是非常冷的。
新四军也要过冬。过冬就需要取暖。
取暖依靠什么?
第一,棉花。
第二,煤炭。
棉花暂时没办法解决。但是煤炭眼前就有。
放着这么大一块肥肉,必须拿到手。
须知道,这片区域,以后就是淮南军区自己的地盘。
这里的一切资源,都属于中国人所有。
日本人还想霸占?做梦!
“走!”
当即带队出发。
1921以为八路军骑兵是泥捏的
又是黑夜。
凄风冷雨。
北风一来,冷雨也飘起来。
赶狗都不出门的天气,奎冲尾煤矿却是灯火通明。
到处都是忙碌的煤矿工人。
一辆辆的斗车,从矿洞里面满载着煤炭出来。
所有的工人都是黑乎乎的。比非洲人还要黑。
“啪!”
“啪!”
还有监工的皮鞭乱挥。
推斗车的稍微慢一点,都会挨鞭子。打的皮开肉绽。
那些监工都是日本人的走狗。是两条腿的狗。比真正的狗还要凶残。所有欺负人的事情,几乎都是监工在做。
不过,他们自己也是被凄风冷雨冻得好像一条条真正的狗。
只有日本人才能保持温暖。
以前,煤矿晚上是不生产的。费电。
之前,日本人并不着急。但是现在着急了。因为它们缺资源。
帝国现在需要大量的资源。其中就包括煤炭资源。奎冲尾煤矿原本是排不上号的。现在也被重视了。
大量的劳工被驱赶到这里,干着最危险,最沉重的体力活。
没有太多的机械化生产。几乎全部都是人力。所以需要大量劳工以节省成本。
每天都有新的劳工被送来。光是小小的奎冲尾煤矿,就已经是增加到上千人。
何况还有其他的十几个煤矿。
全副武装的日寇在外面监视。
不过,它们主要的监视对象,是煤矿里面,而不是外面。
驻扎在奎冲尾煤矿的日寇数量有一个中队,人数算是比较多的,平时并没有抗日武装前来袭扰。所以,日寇都不觉得外面有什么危险。
要是算上其他的矿区,驻守的日军足足有一个联队呢!他们直接受派遣军司令部指挥。
说有生产出来的煤矿,也是归南京方面调配。
据说南京、上海部分日军过冬需要的煤炭,都得依靠这里供应。
什么?
最多煤炭的不是山西吗?
以前不都是从山西运来的煤炭吗?成本低廉,质量又好。
问题是,现在的山西,还能运煤吗?
铁路三天两头的就遭受袭击,运输武器弹药都来不及,哪里还有能力运输煤矿?
只能就地解决。
日军于是就瞄准了淮南地区的煤矿。
“嘭!”
“嘭!”
忽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