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大声喊道:“不用锁定气息,直接用肉眼定位!”话音刚落,箭便稀稀拉拉地射向西装骷髅。西装骷髅左闪右躲,始终中了一箭,然后散架。
可惜,那只是一个顶着头骨前进的【影子分身】罢了。那头骨明显是刚从某个死人身上摘来的,都还没倒干净的脑浆子此刻夺眶而出,就像乳黄色的泪。
………………………………
清沂顿时想起这个场景,对薛多的自我介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若说npc也有战技的话,薛多的战技定是“上善”无疑,只不过他并非以“上善”主动进攻,而是制造一个又一个陷阱,伺机而动。战技的使用方向虽然与大众不同,但无可否认这正是“上善”的特点之一:如流水随心所欲,并无定规。而薛多在“上善”的高深造诣,恐怕正是它能掌握领域的前提。
提着麦克风架子,西装骷髅走向已高度保持警戒的红莲巫女,笑道:“宿主你就安心听歌吧!哈哈哈哈,以自身为中心控制体外的能量——‘领域’说到底也就那么回事儿嘛!”
虚空中垂下黑色帘幕,一帘又一帘,深深压在红莲火上,将火势给压低,还完全遮盖住火光,使得重重帘幕包围中的可视范围压缩到最小。三个穿阴影晚礼服、貌似女性的骷髅在深深帘幕中唯一的空处摆动腰肢(还极有韵律),上下颚一开一合,仿佛在唱和声,却一个音节也未唱出。一时之间,人们仿佛置身于某个小众得只能窝在没人气酒吧里的蓝调live。
清沂算看明白了。薛多制造“领域”的手段简单粗暴,就是抽取【黑暗寄生】、【影子分身】、【阴影跳跃】、【黑刃回旋】本质,将它们强行结合在一起。影子并非能量,但用以制造影子的光却是能量,薛多的领域正是以消弭“光”为己任,对光属性魔法有极强的克制,与传统的暗属性领域效果相似却截然不同。
【无光殿堂】薛多能用阴影覆盖他所在的区域,主宰光线的每一寸流动。领域(非精神力驱动,可视为力场)。吸收50%的光属性魔法效果;领域内的目标无法被领域外的远程技能自动锁定;增加15%的阴影技能效果。
深深帘幕覆盖范围不小,也将红莲巫女包裹在黑暗中。被阴影笼罩的一瞬间,彼岸莲华没有做出任何闪避动作,而是镇静地伸手试了试。她发现这些幕布有丝绸的质感,稍一施力就会碎裂,但会神奇地聚合无痕,幸好红莲火能对其烧灼(虽然火势也被其压抑)。就目前来看,它们没有杀伤力。
而她视野里,已经失去了西装骷髅的身影。
------------
第五十四章:石头剪刀布
最近,搜索排行榜第一名的时间便是“中国高校研究人员发布石头剪刀布制胜攻略 ”。网络上众网友也是撒花的撒花,拍砖的拍砖。有的人认为这样的研究很有意思,很有趣,但更多的人觉着“中国科学家们吃饱了没事儿干了”。
小创仔细看了新闻之后还是觉得,对于这件事大多数网友有误解。如果大家仅仅是觉得“石头剪刀布”是小孩子玩的弱智游戏,那么你们就可能错过一次精彩的对于博弈论的研究。要知道“石头剪刀布”其实是一个世界顶级策略游戏,它集合了逻辑、概率、心理、抗压性、反应力等诸多高智商才能。
那么小创先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和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网站上发表研究报告,他们通过实验发现了石头剪刀布的一个制胜策略。
研究人员招募了360名学生,将他们分成六组,随机配对玩300轮石头剪刀布游戏,在每一轮中获胜的学生将会获得少量人民币奖励。通过观察学生使用的策略,他们发现了获胜者或失利者习惯使用的游戏策略。
简单来说,如果你的剪刀输给了对手的石头,那么下一轮你更有可能出能战胜石头的布;而如果你是获胜者,那么下一轮你更有可能沿用相同的出手。这就是研究人员总结的赢家保持现状输家做出改变的策略。
石头剪刀布的制胜策略就是:如果你是输家,下一轮换用能打败对手的出手;如果你是赢家,下一轮不要再使用原来的出手。也就是说,你用石头打败了对手的剪刀,那么下一轮你不能再出石头,而应该出剪刀,因为对方很有可能会出布。
另外还有一些附议的网友提供了这些数据:
出布的时候人心情最为放松,出石头的话人心情最为紧张,由于石头剪刀布得游戏带有竞争性,人心情往往紧张,所以出石头的概率大。
所以在持续几次与对手出手相同的时,气氛变得越发的紧张,对手下意识出石头的概率就越大,所以可以出布收割。
是不是非常的高大上?
接下来小创和大家分享一下专业人士的观点与看法。
“嗯,我来一个看起来高大上的说明吧,虽然不是学这方面的……
大家知道,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是“理性人假设”,也就是说假定人是无限理性的,于是很多事情可以归结到数学中博弈论的范畴里,因为假定了无限理性的存在,所以可以做出很多很漂亮的结果。而很多经济学理论正是基于这个假设的。
问题是,我们也知道,人并不总是理性的。有很多重大的经济事件,比如银行挤兑,开端与发展都不完全是理性的。而在微观角度,一些几个人之间的经济互动也不总是理性的。为了研究这些现象,其实很必要理解人到底理性到什么程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能针对更多情况的理论。
但是人性是很复杂的,如果一下子研究非常复杂的活动的话,恐怕很难研究出结果。因此,研究人员一般会从比较简单的游戏开始。
比如说,n个人报1到100之间的数字,最靠近报出的所有数字的平均值的2/3的人获胜。如果所有参加者都是无限理性的话,那么显然每个人都会报1,但事实上不是这样。
而这次对猜拳的研究,同样如此。如果所有参加者都是无限理性的话,那么每个人的最佳策略都是以1/3的比例完全随机地混合三种选择,而对于 多回合结果的统计也证实了,混合的比例的确大概是1/3。
但是随机性呢?
作为一个随机数发生器,人脑的表现非常差,很多时候可以预测。比如说随便让你报6到27之间的数字,一般人都会报一个十几到二十出头的数,而不会报7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