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1 / 1)

哈佛管理技能培训教程 佚名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到增力作用。

  非权力性影响力在领导影响力中的地位:非权力性影响力较之权力性影响力具有更大的作用。非权力性影响力才是在领导影响力中起决定作用的力量,是领导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既然非权力性影响力在领导影响力中的地位如此重要,那么,哈佛经理务必重视这一问题。一个明智的哈佛经理不应注意权力的大小,而应注重自身行为和素养的提高,才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影响力。

  二、哈佛经理魅力法则

  品格魅力法则

  造就哈佛经理的,决不仅仅是超凡出众的洞察力,更主要的是他们的品格。

  哈佛经理的品格是决定领导人才自身价值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哈佛经理魅力的重要源泉。夏尔·戴高乐就曾说:“那些具有品格的人会放射出磁石般的力量,对于追随他们的人来说,他们是最终目标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那么品格是怎样产生作用的呢?

  从理论上讲,领导作为一种指挥和控制行为,实际上就是哈佛经理对被领导者产生影响的过程。一个成功的领导关键就在于他具有超过一般人的影响力,更有效地影响或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有的学者就干脆将领导定义为“有效的影响力”。那么影响力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影响力来自于两个方面:即强制性影响(如传统因素、权力因素、资历因素等)和自然性影响。自然性影响又称非权力性影响,品格就是产生这种影响的主要来源。一个团体的领导能否获得其成员的真心拥护,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他的品格修养。哈佛经理的品格通过两种途径产生作用:即认同和模仿。

  认同是指在群体活动中,个体大都有一种强烈的从感情上要将自己认同于另一个体,特别是认同于哈佛经理的品格特质的心理趋势;模仿则是指品格对于被领导者产生刺激从而引起被领导者再现某一榜样的一种社会心理行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哈佛经理的品格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良好的品格可以使人登上权力顶峰。因为只有良好的品格才能引起公众的认同感,从而赋予他们相应的权力。如华盛顿就以其完美的品格赢得了新生美国的信任,他当上了第一任总统。1788年,出席制宪会议的一位代表皮尔斯·巴特勒在谈到总统权限的规定时说:“代表中有许多人瞩目选举华盛顿将军担任总统,而且根据他们对华盛顿品格的看法而决定他们应当给予总统多大的权力。”良好的品格造就优秀的哈佛经理,恶劣的品行则是成功的羁绊。比如在美国四年一度的大选中,在众多的候选人激烈角逐的情况下,政治家唇枪舌剑、你死我活、贬低对方的品格以作负面宣传。而大众传媒和选民们的注意力有时往往并不是在竞选人辩论的政治社会问题上,而是在竞选人本人的品格形象上。恶劣的品行显然是难以承受对手的攻击和舆论的声讨的。

  另一方面,良好的品格有助于有效领导的实现,由于模仿和认同两种心理趋势,良好的品格便可加强群体或组织的整体性,甚至使领导和被领导者休戚与共、荣辱相依,从而加快组织目标实现的进程。如果品格低劣,即使大权在握,也不能实施有效领导。正因为品格具有如此重要性,因此一些国家就公民成为候选人所必须具备的品德条件作了不同规定。如卡塔尔就规定,没有犯过道德罪或已经依法恢复了名誉的人才具有当选的资格;冰岛则规定,品行良好的人才有被选举权。

  领导人的品格具有多层次的内容,我们可以从两个大方面来加以考察,即道德品质和个性品格。

  1.道德品质

  关于政治家是否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同看法。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在他的《君主论》一书中,就将自己在政治上轻视道德的主张发挥得淋漓尽致。他认为:一个君主如果需要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不道德的事情。君主必须依靠掳掠、勒索、敲诈和使用他人财物,必须懂得怎样善于使用野兽和人类所持有的斗争方法;君主应当效法狐狸和狮子,当于己不利时,绝不能够、也不应当遵守信义。所以一个君主必须有一种精神准备,随时顺应命运的风向和事物变幻情况而转变。

  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领袖之一丹东,享有“革命家”的盛名,人们难以忘怀外敌入侵时,丹东在议会中发出的“大胆、大胆、再大胆,法国就得救了”那挽救民族于危亡的口号,但丹东却极端地鄙视道德,他曾经不加掩饰地说:“没有任何道德比每天夜间我和我老婆的情谊更牢靠的了。”正是这位有“革命家”盛名的道德鄙视者,放浪无形,利用职权营私舞弊,大发国难财。

  本世纪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他的《领导者》一书中也对道德表示了某种程度的轻视:“美德不是伟人领袖高于其他人的因素。”此外甚至有人认为道德与权力是矛盾对抗的。美国人多诺万曾尖锐地指出:“任何一个能使自己被提名并获得当选总统的人,在道德上都不够资格成为一位总统。”

  实际上,这些对道德的蔑视的认识都基于一个不正确的出发点,即将权力等同于权术。权术往往是不择手段的,在不科学的权力机制下,它可能起作用,正如伏尔泰所言:“国家的繁荣昌盛仅仅系于一个人的品格,这就是君主国的命运。”然而越是在科学的、制度化的民主权力机制下,这些认识显然越是行不通的。一个哈佛经理的道德品质往往会成为他最终成败的关键。关于丹东,罗伯斯庇尔就曾认为“他的手和心一样黑,象他那样一个毫道德可言的人是不可能成为自由事业的捍卫者的。”最终丹东被革命送上了断头台;尼克松最终也因“水门事件”而颜面丢尽。

  因此,只有道德上被人认可,才能通向权力之巅;只有道德上被人认可,才能行使有效的领导。

  2.个性品格

  “性格”来源于希腊语的“雕刻、铭记”,从某种意义上讲,性格就是生活在人身上打下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