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解烦扬威(1 / 1)

兴汉使命 开先洞人 4239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第455章 解烦扬威

周瑜,杨修和戏志才在淮南对峙,仲帝袁术在秣陵伪帝宫那是一日三惊,每天都能收到很多谣言。

由于如皋舰队的有意封锁,直接导致了很多淮南方面的情报不能及时的送到伪帝袁术的手中。

周瑜退守合肥之后,为了避免浪费兵力。让丁奉等人回到孙权的麾下听用,只在合肥留下了十万大军,从而解除戏志才的戒心。同时也想让戏志才,把注意力都放在安风津的兴汉军身上。

孙权的八万大军顺江而下,在采石矶附近与张勋的守军展开激战。丁奉作为先锋统领两万大军围攻采石矶。张勋的守军仅有六千人。在这样兵力悬殊的局面下,张勋死守采石矶。

丁奉经过十数日的苦战,终于攻克了采石矶,成功的替楚军找到了前进基地。张勋力战而亡,开启了仲国大将阵亡的序幕。

一个月之后,纪灵带着雷薄和乐就在石子冈附近与八万楚军对阵。史称“石子冈战役”,十五万仲军一触即溃,雷薄死于乱军之中,纪灵被奋威将军张承困杀,乐就坠马之后无法脱身,也横死在了战场之上。

只有校尉陈兰,带着八千残兵退回了秣陵,成了伪帝仲都的最后一道防线。仲军主为的战败吓坏了秣陵城中的大小官员。特别是阎家,李家和杨家,都感觉到了穷途末路的悲凉。

在秣陵阎府中,阎象秘密召集了阎家的核心成员,把石子冈大败的消息告诉了参加家族会议的高层,打算集思广益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阎象的话音刚落,阎家人就炸开了锅,自从阎家与汝南袁家结盟以来,阎家在汉室十三州重新站稳了脚跟。

恰逢乱世,又机缘巧合的登上了袁家的战船。只是天有不测风云,本来如日中天的袁家,却由于袁术称帝变成了过街老鼠。天下诸侯一致讨伐伪仲帝袁术,伪仲国先是丢掉了根基之地汝南,连祖坟都魏王曹操给挖了。

再就是丢失了淮南,这可是伪仲帝袁术安身立命的本钱。两淮熟,天下足。伪仲国没有了钱粮的来源,根本就无力对抗楚军的攻击。

采石矶亡于补给断绝,张勋的忠诚并不能填饱麾下士卒的肚子,没有粮食就没有战斗力,纵是天险也没有能力防守。纪灵的十五万大军,照样是饿着肚子出征,自然也是兵无战心,将无斗志。关键是四世三公的传承理念崩塌了。伪帝袁术也成了众矢之的,根本就得不到江东世家的忠诚,至于汝南袁家的同盟,也是大难临头各自飞,纷纷的寻找新的出路。

面对必死之局,阎象决定为伪帝袁术尽忠。至于阎家的人,则是秘密与孙权接触,打算寻求楚军的保护。

与此同时,杨弘所在的杨家,李丰所在的李家,也召开了同样的家族会议,决定牺牲杨弘和李丰来保全整个家族的传承。

孙权在石子冈大胜之后并没有闲着,而是整饰兵马,分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营,每营人马五万。共计二十万大军水陆并进围攻秣陵。

伪帝袁术见大将只剩下陈兰一人,兵力也不超过三万,就知道不知天高地厚的称帝行为捅了马蜂窝,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他不敢留在秣陵城中等死,而是带着残兵仓惶的离开了伪帝宫,打算亲自看一眼拥有王气的建业。

然而伪仲帝袁术临战巡幸建业的消息走漏,三万大军才出秣陵城就遇上了张承的围城队伍。一场激战之后,只有三千残兵保护着伪仲帝袁术到了建业的建筑工地上。

孙权忙着接收秣陵,倒也没有急着对伪仲帝袁术痛下杀手。

伪仲帝袁术到了建业的大型工地之后,立即派人到曲阿传诏,让太子袁耀带着水军的五万主力到建业觐见。

由于突围的时候情况紧急,伪仲军拋弃了所有的辎重和粮草。到了建业之后,建筑工地上的物资补给也是严重短缺,根本就得不到有效的补充。

数日之后,伪仲帝袁术口干舌燥,想要饮一碗蜜水解渴。只是建筑工地还处于毛坯阶段,城池供水系统根本就没有建设。再加上大兴土木改变了地下水的出水位置,蜜水没有,泥水倒是不缺。

袁耀带着五万水军赶到建业大营的时候,伪仲帝袁术已经说不出话来了。他得知了伪仲帝袁术的心愿之后,立即命人端上一碗蜜水。

看着近在咫尺的蜜水,伪仲帝袁术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兴汉十四年七月十三,伪仲帝袁术在建业皇宫的工地上逝世。成为了卢门七郎中第一个逝世的诸侯王。老天爷是公平公正的,生命面前人人平等。伪仲帝袁术没有在临死之前喝到蜜水,哪怕是那碗水距离他只有一步之遥。

阎象,杨弘和李丰在各自的营帐中结束了残生。伪仲帝袁术称帝的闹剧总算是结束了。天下总算是恢复了诸侯并立,刘汉为尊的乱世格局。

袁耀代替伪仲帝袁术拟了罪己诏,宣布放弃了帝号和帝位。为了表示出悔过的诚意,甚至放弃了吴王的尊位,彻底的来一个无官一身轻。

只是汝南袁家掌握着大量的人力资源,建业工地上的五万仲国水军,更是袁家最后的精华。袁耀依旧有着跟孙权谈判的本钱。

深夜,袁耀秘密的进入了孙权的大营。袁家死士的存在,成功的把谈判使者袁耀送到了孙权的面前。

孙权问:“袁公子来找我,有什么要教我的吗?”

袁耀说:“我的父亲仲国之主,在三天前已经驾鹤西游了。我决定拿袁家最后的资源换取秣陵袁家最后的一线生机。”

孙权考虑了很久,同意了袁耀的请求。解烦军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二十万,拥有三郡之地。要是再拿下曲阿的五万水军,就可以与楚王孙策分庭抗礼了。吴王尊位的诱惑,让孙权决定与袁耀合作。

孙权觉得袁耀说得对——天授不取,反受其祸。他已经掌握了汝南袁家的一半资源,成为吴王那是应有之义。要是为了所谓的兄弟情义而放弃了天赐良机,将来就只能对侄儿孙绍大礼叩拜了。

作为一个不想屈居人下的男人,孙权不想放过取袁术而代之的机会。更何况攻打秣陵的军队全部都是解烦军出身,一旦错过了这次机会,孙权就会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了。

袁耀的话狠狠的刺激到了孙权,名正言顺的在建业称王,总比将来的某一天在长沙谋朝篡位要好得多。

第456军 孙权称王

兴汉十五年一月初二,孙权带着解烦军攻占曲阿,彻底的解决了伪帝袁术的残余势力。

一个月之后,孙权在建业宫正式诏告天下,宣布继承吴王之位,同时迎娶步练师为吴王妃,袁术的女儿为夫人,史称:袁夫人。

更是任命张承的父亲张昭为文相,大将丁奉为武相,实行双相并立的策略,执行与楚国截然不同的制度。

同时任命四位镇守地方的将军:青龙将军朱然,率领五万青龙军进驻吴郡,确保孙家的根基之地绝对安全。

白虎将军张承,带领五万白虎军坐镇豫章郡,负责挡住西面的程普。

玄武将军袁耀,依旧统领五万水军,算是孙权的投桃报李,以安袁家幸存人员的心。

朱雀将军严畯,带领五万朱雀军攻略会稽,准备着手解决严白虎和王朗的问题。

孙权自领五万解烦军坐镇建业,准备随时支援四方。

消息传到合肥之后,孙策非常的愤怒,周瑜更是三天没有吃饭,两人都气得不行——楚国的大好局面彻底的崩溃了。孙权称王,拥有二十五万大军,更有着五方大将统领,接收了袁家的遗产之后,通过联姻的手段进行整合。如今更是主动向长安城中的献帝示好,名正言顺的做了吴王。

楚王孙策的楚国东扩无门,南下无路,只选择西进江夏,与荆州的世家争夺土地。或者是北上合肥,继续在戏志才和杨修的面前虎口拔牙。

周瑜哭了,孙权称王标志着孙家的分裂,张昭和诸葛瑾选择效忠建业,更是釜底抽薪的断了楚国壮大的机会。

黄盖,程普和韩当三位老将的态度,也有些暧昧不明,根本就没有在第一时间向长沙表忠心,更没有给合肥方面写信解释。孙策唯一可以信任并且重用的人,就只剩下周瑜一个了。

面对这样的处境,能够确保楚国现有的地盘就已经很不错了。孙策也没有想到孙权会在争夺淮南的关键时刻称王,直接将楚国放在了烈火之上烧烤。

孙策问:“公瑾,仲谋这一称王,咱们可就尴尬了。无兵可调不说,大将更是捉襟见肘。你认为应该怎么办呢?”

周瑜也是头痛欲裂,孙权称王的时机太狠了,简直就是让楚国万劫不复。这回可是神仙难救了。且看孙权的排兵布阵,长江以北的土地一寸都没有要,就知道了孙权的小心思——保守之策昭然若揭。想要让东吴增援楚国,几乎就没有可能。

想到这里,周瑜泪流满面的说:“主公,没有办法了。二公子称王之后,楚军遭到了严重的削弱,如今的楚国勉强可以凑出二十万大军,但是却没有什么战斗力。合肥怕是要守不住了。更坏的情况就是二公子命令吴军西征,程普,韩当和黄盖三位老将肯定不会抵抗,或者说他们不可能在解烦军进攻的时候死守。一旦解烦军长趋直入,到时候长沙城就会无险可守了。要是吴老夫人亲自出面,迎接吴王孙权进长沙拜祭祖宗,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没有主公坐镇的长沙城,根本就挡不住解烦军,也没有理由横加阻拦。”

孙策听了周瑜的话之后,才知道楚国的处境已经非常的危险了。特别是面对背后捅刀子的吴王孙权,他俩更是束手无策,打不得,骂不得,更是躲不起。

楚军想要退回长沙城,也没有那么容易。至少庐江和寿春方面的大军肯定不会无动于衷。楚军要是敢轻举妄动,那后果可就严重了。

孙策再问:“公瑾,吴楚分流,造成的影响实在是太坏了。可以说得上是断了楚国的根基。能不能想个办法重新拧成一股绳?”

周瑜摇了摇头,对于孙策的奇葩想法,他怎么也不会同意。吴王孙权以解烦军起家,肯定会对拥有兵权的人进行防范。

楚王孙策积威二十年,倘若吴楚合而为一,自削王号的孙策肯定是没有机会带兵打仗了。至于直接掌握楚国水军的周瑜,同样会进入吴王孙权的黑名单。毕竟在外人看来,孙策和周瑜就是一个人的两种状态。

楚国归吴,孙策和周瑜一定会被圈养起来,再也无法跟兵权有任何的交集。面对不自信的孙权,交出楚国就等于交出自主命运的权利。

周瑜还想要继续征战沙场,就不会对吴国进行妥协。孙权称王的举动,一举毁掉了周瑜成为超神谋士的机会。这样说起来那也算是深仇大恨了。孙策和周瑜已经失去了守卫合肥的能力,肯定不会让孙权把他们当猪养。

青黄不接的楚军,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孙策只能顶着楚王的名头坚持到底,才有机会继续征讨各方,至死方休。

周瑜把利害关系讲明白之后,孙策也算是别无选择了。献出楚国增强东吴的实力。以孙权的性格,孙策和周瑜就只能提前养老了。

孙权只会守城,至于开疆拓土的本领,基本上一件都没有学会。消灭伪帝袁术那也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更有汝南和淮南的战斗打掉了袁术的自信。

总之合肥的孙策和周瑜是寝食难安了。既怕孙权趁火打劫拿下长沙城,又怕戏志才和杨修步步紧逼,让孙家兄弟在长江以南自相残杀。

孙策的楚王之位与手中的兵权挂钩,他没有办法拿楚国换取孙权的支持。周瑜的身上已经打下了楚国的烙印。只有跟随效忠楚王孙策,他才有用武之地。

孙权称王的消息传到寿春之后,杨修笑了。三位神谋竞技淮南战场,周瑜算是提前出局了。至于剩下的戏志才,那也是独木难支。杨修成为超神谋士的可能性已经超过了八成。只要兴汉军不犯错误,庐江的戏志才就没有翻盘的能力和机会。

陈到看着有些得意忘形的杨修,忍不住的劝说:“德祖,王爷曾经说过——战争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只问结果,不讲过程。淮南的归属直接决定了超神之光花落谁家。王爷给了你名垂千古的机会,你可不要掉以轻心。失败的代价,你和我都无力承担。”

杨修说:“督帅放心,我十年磨一剑,肯定不会大意轻敌。周瑜已经进退两难了,咱们只需要加强封锁淮河,继续的按兵不动。不动如山,就看戏志才有没有能力愚公移山了。”

杨修为了稳扎稳打,向梅园建议在安风津增设安风津舰队。恰逢彭城到寿春的运河开通,兴汉国的税赋收入有了极大的富余。更何况淮南战场几乎可以决定整个华夏的归属,五相会议批准了安风津舰队的建设。

淮南已经变成了兴汉国第五大粮仓,足以养活三十万大军。安风津驻扎了六万内河舰队和两万独立军,再加上寿春城的十万大军,总兵力也才十八万。再增加一个六万编制的安风津舰队,也不会形成后勤压力。

杨修坚信,周瑜一定不会把合肥的十万楚军送给戏志才。这才是杨修敢于坐山观虎斗的真正原因。周瑜则是后院起火了,不得不想方设法的把楚军主力带回长江以南,那样才有机会稳定局势。

兴汉军加强对淮河的掌控,这就是要捏住戏志才的脖子。成功的拿下神谋竞技第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