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04 章(1 / 1)

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上善若无水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舒服了,赏你黄金。”

冬儿先是红脸,毕竟之前大王可从未对她如此亲密过。

再有就是噘嘴,因为黄金什么的在这王宫之内根本没什么用处。

最大的用处,就是在陪太后玩麻将的时候,拿去输钱抵账。

这都是没办法的事情,跟太后打麻将,谁敢赢啊。

不但不敢赢,还得输的有模有样,不能让太后察觉出来是故意输的,从而败坏心情。

所以说,王宫里的人虽然很多。可真正能上太后牌桌的,太少了。

冬儿认认真真的给王霄捶腿捏脚,至于王霄,则是舒舒服服的睡大觉。

时间就这么平静的流淌下去。

几天之后,吕不韦又来了。

这次过来,是向王霄禀报有关赵国之事。

王霄过来的时候,是直接出现在了登基大典的时间点上。所以对于之前赵国的故事,并没有什么印象。

不过吕不韦还有冬儿他们,却是印象深刻。

因为那都是曾经的仇人。

第六百四十章 水渠的重要性

赢姓是上古八大姓之一,身份地位血统什么的都很高。

八大姓分别是姜、姬、姚、嬴、姒、妘、妊、妫。

姜子牙的姜,姬周的姬,大禹的姒,姚与妫都源于舜帝,妘则是祝融之后。

至于赢,则是被认为是少昊的后人。

实际上看着这些姓氏的女字偏旁就知道,基本上都是源于母系氏族时代的大型部落。

姬姓昌盛了八百年了,现在终于落寞,轮到了赢姓。

而这其中,秦赢与赵赢根源上都是一家人。

只不过,这两边的一家人,都是恨不得干掉对方。

之前嬴政在邯郸做质子的时候,自然是各种被欺负。

在最冲动,最记仇的年纪被各种欺辱,嬴政早就发誓要报仇雪恨。

可这誓言他不是王霄发的。

所以当吕不韦找过来,商议赵国使节带来的有关赵国太子消息的时候。王霄更加关注的,反倒是赵国的使节。

“赵使名字是毛遂?”

“是,是叫毛遂。”

“毛遂自荐啊,这还真是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时代。”

华夏的成语千千万,可大部分都是出自于春秋战国时代。

由此可见,这个时代究竟是璀璨到了何种程度。

只可惜,如此繁华的文明。秦末大乱的时候毁灭了一次。儒家上位之后毁灭了一次。董卓火烧洛阳的时候,又毁灭了一次。

到了后世,只能是通过考古研究来探寻这个时代的辉煌。

“本王想见见这位毛遂。”

听了王霄的话,吕不韦垂下目光“臣来安排。之后是否是再接见韩国使者郑国,听取修建水渠之事?”

这种小坑,哪里能坑的住王霄这种狐狸。

王霄目光真诚的看着吕不韦“相邦,水渠之事相邦自己做主就是,顶多去问问太后的意见。本王说过了,国家大事在亲政之前一概不问。”

吕不韦谦虚的笑着“臣定当禀明太后。”

赵姬除了漂亮之外,一无是处。

她是凭着漂亮做到大秦监国太后的,可要说到政事,那就小花猫遇鲨鱼,她无处下爪。

现在精明至极的大王又主动放权,吕不韦当然是会高兴了。

至于说王霄一次又一次的警告,都被吕不韦当做了耳旁风。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身处于这个位置上,他也没有别的选择。

这个时候向王霄示好,退让,交出大权?

别说他自己受不了,他麾下的那些人也不干。

到了这个位置上,吕不韦所代表的,早就不是他自己一个人了。

事情就这么定下了。

派人去紧急召见毛遂,让他来参见大王。

至于吕不韦,则是去了太后的寝宫商议有关修建水渠的事情。

水渠这种东西,在农业时代里是蘑菇蛋级别的存在。

为什么这么说,那是因为水渠能够极大的扩展有效灌溉范围。

后世农业机械化,集成化。甚至很多人都没见过是怎么做农活的。

那是因为科技发达了,很多事情也就变得简单起来。

可是现在的话,在这个农民们还在用木制石质农具耕种的时代里,种地是一件极为辛苦,极为消耗的苦事。

春耕翻地的时候,那真的是能累死人的节奏。

死硬的地面,你得一块块的翻开,而且用的还是垃圾一样的工具。

那种辛苦,自然是可想而知。

若是有了水渠,放水泡上一段时间,松软下来自然轻松的很。也就有了更多的体力与时间,可以开垦出来更大的田地。

至于说铁器牛耕什么的,秦国能有多少铁器,能有多少头牛?

春耕之后,就是漫长的养护时期。

粮食想要长的好,那一天天的扛着水桶去打水,在回到田里用水瓢,一株株的浇灌是必然的工作。

这种活人累不说,全家一起上也最多能照顾个几十亩的土地。

为什么那么多的大地主,拼死拼活的都想要招募更多的佃户长工卖身奴什么的。那是因为你土地再多,也得有人手去干活才行。

有多少人手能够照顾多少亩的地,这都是有定例的。

在粮食亩产量基本固定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解放人手去照顾更多的田亩,就成了最大的动力。

有了水渠的话,人力资源将会被极大的解放,可以照顾更多的田地,产出更多的粮食来。

这个时代的土地其实是很多的,缺少的只是开垦与照顾的人力资源。

别看后世那么多人找工作困难,好像人力资源用不完似的。

那个时候多少人,现在才多少人。

整个大秦,说破天了也不过才五百来万的人口。

全天下加起来,估计也就是两千万的样子。

吕不韦推行黄老,一心想的就是吸引各国的民众来秦国这里干活居住缴纳税赋外加服兵役。

所以说水渠系统,在这个时代里就是战略性的武器。

一条能够进行大规模灌溉的水渠,就意味着粮食产量的大规模增加。

而粮食多了,不但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去耕地,更加可以让秦军有着更长的出征时间。

长平之战,赵国不就是输在了粮食不够吃上的嘛。

秦国与其说是打赢了赵国,不如说是耗赢了。

修建规模庞大的郑国渠,的确是要长时间的调动大秦的人力物力资源。这段时间内,甚至还会影响到大秦的对外征战。

要是山东六国抓住机会,合力一起打过来,那就是倒霉完蛋的节奏。

不过好处前边讲过了,等到郑国渠修建完毕,加上李冰修建的都江堰。

富饶的关中平原加上成都平原,足以为大秦提供横扫六国的物资粮食。

吕不韦坚信这条水渠会是自己的政绩,会让自己名留青史。

他等不及在这里看着王霄如何接待赵国使者,急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