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
可大宋这里,书籍价格非常昂贵。差不离都是以贯为单位。
李格非这满架子的书自然花费不菲,若是再喜欢淘换珍本孤本什么的,那就更笑了。
之前李格非得知秦观要带做出鹊桥仙的青年才俊来拜访,心中还是挺期待的。
不过当他看到王霄带来的一板车礼物,当即就黑了脸。
“末学后进王霄,王子厚,见过大学正。”王霄拱手行礼说“自从前些时日见到极为震撼,特请淮海居士代为引荐。”
听到王霄仰慕自己的作品,李格非的面色好看了些。
伸手指着王霄带来的那些礼物“这些我不要。”
王霄笑了笑,起身来到板车旁边,伸手揭开了盖在上面的布帛。
“晚生岂是那种不识进退,折损大学正清名的无知之辈。晚生仰慕大学正采,想拜学正为师,这些不过是拜师礼。”
王霄带来的礼物最多的就是纸,还不是名贵的宣纸,就是最普通的那种书写用纸。
此外还有同样属于消耗品的笔墨砚等等。外加一些大路货色的书籍。
看着堆起来一大堆,实际上却并不值多少钱。
李格非扫了眼礼物,面色终于是平静了下来“拜师之事再说,先进来饮茶。”
儒家讲究天地君亲师,拜师这种事情可不是随便说说就能成的。
最起码,李格非得了解一下王霄才会做打算。
秦观呵呵笑着给王霄打了个眼色,一起跟着李格非进了书房。
闲谈几句,家中仆役送上茶水。
也是巧了,送上来的居然是王霄弄的绿茶。
“近日,汴梁城内兴起了炒茶之风。余特意采购了一些。一尝之下果然意境不凡,清香袭人。不过就是价钱太过昂贵,一斤索价数贯,真是奸商。你们也尝尝。”
李格非拿出了让自己很是心疼买来的绿茶招待客人,言语间还有些许的炫耀与喜爱。
噗!
秦观直接就笑喷了“哈哈哈哈”
李格非疑惑的看着他“少游何故如此发笑?”
秦观一手抹嘴,一手指着有些尴尬的王霄“叔,你所说的奸商就是这小子。你家买的这绿茶,就是这小子自己鼓捣出来的。”
王霄还能怎么办,只能是苦笑解释“我出售的时候每斤不过贯许,这都是那些二道贩子们在中间加价,真不关我的事。”
北宋的时候,君子不谈钱的风气还没有那么严重。
王霄自己弄绿茶发卖,倒也不至于让人指责什么。
李格非还没说什么,门外却是传来了笑声。
这位大学正面色一正“进来!”
房门被推开,一个小姑娘怯生生的走了进来。
手 机 站:
第二百五十四章 你这个弟弟我认定了 (为盟主 一明扉一加更)
没什么可形容的,就是聪明伶俐的小姑娘。
看到有客人来,好奇心之下就过来偷听。
听到自己父亲心疼许久,花费重金买来的绿茶想要在客人面前显摆,却是直接请到了卖家的身上,当即就忍不住的笑了。
王霄目不斜视,目不斜视的什么也不说,就当没看到。
现在还不是时候啊。
有客人在,李格非教训了两句就让小姑娘走了。
王霄这才悄然松了口气。
几人接着喝茶聊天,说着说着就谈到了诗词歌赋上面。
没办法,大宋这个时候正是诗词歌赋最为繁荣的时代。不会这个在这个时代里都不好意思称自己是读书人。
身为原作者的秦观,对身为抄公的王霄非常推崇,大力称赞那首鹊桥仙乃传世之作。
哪怕是以王霄那厚如长城的脸皮,这个时候也是微微泛红。
而李格非与秦观却是将这当作是年轻人懂得进退,年少成名也是不骄不躁,反倒是更加高看他。
王霄的经验极为丰富,说话又好听。不大会的功夫就已经是让李格非连连点头,目光之中大为满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李格非放下茶杯,神色郑重的看着王霄“此话何解?”
王霄愣了下,随即反应过来。这不是提前给他泄题,这是在考校。
这句出自孟子的话很有名,王霄以往学孟子的时候,那些状元榜眼探花们就曾经从各个方面,多种角度给他做过全方位的解读。
虽然已经过去许久,可大致还是能够记得的。
王霄思索了一番,然后给出了回应。
明朝在科举制度方面比起大宋完善了许多。那些大头巾们虽然没有大宋名士的风骨,可对于经史子集的注解却是更加完善与全面。
王霄的回应不但压题,还有一些全新的观点。这让李格非与秦观都是非常惊讶。
“好好。”李格非捋着胡须,满意点头。接着又问了几个问题,王霄都是认真回应。
一旁的秦观早就看出来了,这个时候他也加了把劲。
“子厚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不但诗赋出众,还写的一笔好字。我等观之,不亚于东坡居士。”
“哦?”
李格非这下是真的惊讶了。
天纵奇才的苏东坡,在学上的造诣无人可比。
这可不仅仅是写出了众多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他还精通各种学,尤其是一手好字更是堪称书法大家。
秦观在坛也是有地位的,不可能随便吹捧一个小年轻。他既然敢这么说,那王霄肯定是有真材实料。
没什么说的,直接就是在这李格非的书房里研墨提笔,铺开宣纸。
“就再写一遍鹊桥仙好了。”秦观笑呵呵的站在一旁打趣“不过子厚若是有新的诗词出来,那就更好不过。”
王霄苦笑一声,他可是正人君子,做抄公的事情哪里能天天来。他也是要面子的好吧。
“那就写首新词好了。”
王霄想了想说“前两年曾经回过一趟原籍老家,当时在村中的经历心有所感,心头有了几句诗词。”
秦观连连点头“快写啊!”
提笔凝神,然后落字于纸上。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好!”秦观大喜,用力击掌。
一旁的李格非也是神彩连连“的确是好诗,尤其是这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实乃点睛之笔。不过就是这口气,感觉跟上了年纪似的。你这不是莫少年老成啊?”
“管这么多做甚。”秦观满意的欣赏,赞叹连连“如此佳作,当浮一大白。东坡居士最喜才华横溢之士,他日回东京必然看重子厚。”
这话说的王霄竟然无言以对。
他的确是仰慕苏东坡这位真正才华横溢的天才人物。可既然这方世界选择了走内部路线,那实在是没办法跟苏东坡太过接近,至少是短期内不合适。
年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