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8 章(1 / 1)

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上善若无水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的回信则是表示我早就有这个心了,当今官家无道,朝廷暗无天日。我们一起携手替天行道云云。

内容不算什么,反贼的信都是这么写的。

可问题在于,以他名义写的回信居然真的是他的字迹,而且还用上了他的花押!

范琼脑袋里一片晕乎乎的,莫不成他真的写过这些信件?

“冤枉啊”

范琼没别的办法,只能是不停的喊冤。

就是要冤枉你!

王霄目光微冷的盯着这个汉奸。绝对不会因为这个世界里他还没有来得及做过那些恶行就放过他。

梁山的俘虏之中有一个绰号圣手书生叫萧让的,擅长模仿别人字迹。

控制住范琼的营地后,搜出众多范琼所写书信给萧让观摩,然后就写下了这几封用来冤枉他的信件。

王霄喊了一声“中军司马。”

中军司马当即站了出来行礼“将军。”

“临战通敌,以军法论该当何罪?”

中军司马大声高喊“当斩!”

王霄重重的叹了口气,起身迈步来到了浑身颤抖不已的范琼面前说“范将军与我一见如故,还是给他留具全尸吧。”

扈成大声招呼士卒去一旁架设火堆。

王霄蹲下身子看着范琼“你之前说过愿意为我赴汤蹈火的,不要食言啊。”

满头大汗的范琼这一刻恍然酒醒,瞬间想明白了一切。

“你为何要害我?我们无冤无仇啊!”

范琼不敢置信的瞪着王霄。

他跟王霄真的是第一次见面,以往更是连名号都没听说过。

而且自己还给他送钱花,仅仅是想要分润一些军功罢了。这点小事值得当什么的?他居然想要自己的命!

范琼就算是想破了脑袋也想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王霄俯身压低了声音“什么都别说了,你该死!”

火堆被点燃,扈成带人上来拖着范琼就走。

熊熊火焰映亮了王霄的脸。

火光跳跃之间,王霄缓缓闭上了眼睛。

“马边悬男首,马后载妇人。把这畜生寄给你们,聊表心意。还有其他人,一个个的都会送去的。希望你们九泉之下能够安息。”

靖康,一个让男人们羞于提起的词。

系统给了王霄一个重推历史的机会。这一世,绝不会让悲剧再演!

捷报送到汴梁城的时候,这段时日里因为方腊席卷江南而焦头烂额的赵佶与朝中的诸位相公们当即是大喜过望。

整天听到的都是这里失守,那边兵马被消灭的坏消息。赵佶已经是有段时间没有什么好心情了。

这次接到凌州附近府县的捷报,确定是一场真真正正的大捷之后,赵佶难得的露出了笑容。

“高爱卿,听说这武二郎是你简拔起来的。你看人的眼光不错。”

高俅心说官家,我也是没想到啊。

“这都是陛下洪福齐天。国逢大难之时降下大将为陛下解忧,臣为陛下贺。”

想要在赵佶的身边混,拍马屁的技能那是必须要点满的。这技能不熟练,根本就混不下去。

几位相公们暗中撇嘴,不过是粗坯武夫罢了。

不过他们的身体却是很诚实,齐齐向着赵佶行礼“臣为陛下贺。”

“哈哈哈哈”最喜受人奉承的赵佶捋须大笑,心情极为舒畅。

“高爱卿,你举荐有功。封尉氏县子,食邑六百户。食实封三百户。”

宋朝的爵位都是带食邑的,什么样的爵位就有什么样的食邑。

不过食邑只是虚数,也就是听着好听。只有食实封才有实际利益,实封多少户就能收到多少户的赋税。

而且这些爵位是不能子孙世袭的。

区区县子看着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封地是在尉氏县就不同了。那可是在汴梁城的左近。

“微臣叩谢陛下!”

高俅大喜过望,连忙下拜行礼。

“至于那武二郎。”赵佶捋须考虑着要如何封赏他。

虽然打了打胜仗,可封爵还够不上。这毕竟只是剿匪,不是国战。

而且大宋的武将一向都是地位低下,很难封爵的。

心中高兴坏了的高俅决定投桃送李,帮王霄一把。

毕竟以后王霄若是还能继续打胜仗,他这个提拔王霄的人得到的也会越来越多。

“陛下,那武二郎早前在山东阳谷县的时候曾经赤手空拳打死过为害乡野的猛虎,乃是不世出之猛将。”

“哦?”赵佶来了兴趣“居然有这种事情?”

“阳谷县的确是送过有关这事的条呈。”宰相王黼在这个时候送上了助攻。

大宋现在不是歌舞升平了,各地烽烟四起。武将的地位也开始提升。

这个时候帮王霄说两句好话,日后分润功劳的时候说话底气也足一些。

“果真猛士也。”

赵佶缓缓点头“既然如此,那就让他任捧日军右厢都指挥使,权山东剿寇事,领枢密副承旨。”

大宋的官职非常混乱而且复杂,各种改制也是变动频繁。

但凡是个官,至少有官阶,官职与差遣三个官名。再加上各种虚衔,官名一长串看的人眼花缭乱。

大宋的官和职是分开的。

官是虚衔,王霄的枢密副承旨也就是正四品的俸禄。

职则是地位,捧日军右厢都指挥使就是王霄的职务。

而差遣指的就是实际的工作,王霄的权山东剿寇事说的就是王霄暂时掌管剿灭山东各地匪寇诸事。

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捧日军右厢都指挥使。

禁军一般是百人为都,五都为指挥,五指挥为军,十军为厢。

厢分左右,两厢加一块就是番号军,例如捧日,天武,龙卫诸军。

理论上一厢足有两万五千人马的庞大数量。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数字。

禁军各部都是缺编,尤其是上四军缺编严重。王霄的捧日军右厢指挥使撑死了只能有一万两千人的编制。

也就是说,朝廷只会给他发一万两千人的俸禄。

而且捧日军右厢原本的编制还在,那些只有名字没有人的空饷,还有除了拿俸禄粮饷之外从不去兵营的人也是算在编制里的。

王霄不可能把那些不存在的人,或者干吃俸禄的人带出去打仗。实际上的人数还是他之前麾下的那些。

好在高俅很看好他。毕竟高俅是太尉,手下有一支能战的兵马对他来说很重要。

所以他动用自己的职权,给了王霄扩编一军的权利。

这不是番号军,是标准编制两千五百人的普通军,通称为营。就像是王霄之前的锐武营一样。

也就是说王霄名义上最多可以指挥两万五千人马,实际上麾下的编制是一万两千人,但是真正能够带出去打仗的,也就是五六千。这还是在他不吃空饷的情况下。

大宋军制之腐烂透顶,由此可见一斑。

赵佶跟着来上了一句“诸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