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05 章(1 / 1)

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上善若无水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阻王霄的大臣们,纷纷心怀忐忑的站了过去。

“朕问你们一句,你们是哪里的大臣?”

“我等是大唐的大臣,是陛下的臣子。”

“好,那朕再问你们一句。现在安禄山叛乱攻打范阳,大唐危急,尔等是否愿意为大唐舍身赴难?”

依旧是整齐划一的回应“臣等愿意。”

王霄干脆站起身来“现在朕要去为大唐解决危机,尔等是否愿意随朕同去?”

这下那些大臣们都沉默起来。

战场上刀枪无眼的,真要是没在了战场上,那自己的权势,家中的财富娇妻美眷什么的可都成了过眼云烟了。

“哼哼。”

王霄冷笑不止“自己不敢去,又不让朕去。你们想怎么样?难道在这长安城里念你们那经书,就能把安禄山的叛军都给念死了不成?一群废物!”

他用力一甩袖口,转身离开“站出来的这些人,全部随军出征!有不从者,皆以通贼论处!”

几天之后,大军整顿出发之前,不少被点名同行的大臣,都纷纷上书称自己身体不适,无法随军云云。

王霄对此的回应很简单,上书的这些他全都应了下来,然后一道张九龄附印的圣旨再发回去“既然身体不行了,那就回老家好好养身子去吧。朝堂上的工作不能停,你们的职务自有他

人来顶替。”

如此圣旨一出,这帮人全都麻爪了。

寒窗苦读这么多年,为的不就是现在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过好日子吗。

一道圣旨下来,这么多年的努力全都没了,这谁能受得了。

还没来得及称病的,赶忙急匆匆的赶过来随军。

而那些被发回老家的,则是四处活动想要讨个机会。

只是,他们现在没有机会了。

王霄出动的大军并不多。

长安城周边驻防的十六卫之中,抽调出来大约十万人马。

加上西域各镇抽调的两万精兵,也就是十二万人。

因为是在国内行军,所以随军的民夫并不多,全加起来也不到二十万。

而他们的目的地,则是直接去往河东镇。

现在的河东镇节度使是王忠嗣,他那边还有六万三千兵马。

与长安城的援军汇合之后,就是一股可怕的洪流,可以从河东出击直接去抄安禄山的后路。

当然了,前提是驻守在范阳的郭子仪,能够扛得住安禄山的猛攻。

哥舒翰因为年事已高,所以留守长安城坐镇后方。

张九龄也留下了,负责处置各方事务以及往前线输送钱粮物资。

王忠嗣提前出发,赶回了河东镇做前期接应的准备。

所以此时聚集在王霄身边的名将,则是以高仙芝,封常清,李嗣业为主。

“陛下。”

被任命为行军大将的高仙芝,正在与王霄探讨着军情。

“咱们只有直奔河东镇,随后出关抄安禄山后路这一个计划。”

“你想说什么?”

“臣的意思是,若郭子仪那边没能扛得住,让安禄山的大军杀入范阳,我们连应变的方案都没有,那到时候就是中原糜烂的局面。”

数以十万计的大军的移动,那可不是战旗游戏里随随便便鼠标点一点就行的事情。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前期的道路修缮,各处营寨的建设,粮草物资的沿途准备等等,都是很麻烦很要命的事情。

不做好前期准备的话,想转向都转不了。

现在王霄直奔河东,丝毫不在乎郭子仪那边战败的可能。

作为名义上的统兵大将,高仙芝自然是忧心忡忡。

王霄的回应是“你相信朕吗?”

“臣当然相信陛下了。”

“很好。”马背上的王霄微微一笑“我也相信郭子仪。”

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安史之乱 (中)

王霄相信郭子仪的能力,自然不是因为历史书上的记载。

一旦真的穿越了,那历史也就不是历史了。

没有相同的经历,自然也不可能成长为历史上的样子。

现在的郭子仪,经历了在王霄身边长期的培养,之后又在西域各处军镇之中不断磨砺。

从一军中小校一路上升到了军镇节度使之位,无论是能力还是阅历,郭子仪都已经达到了自己的巅峰时期。

他算是被王霄培养出来的,所以王霄对他很有信心。

万千世界之中,王霄教过的人不少,还真没有给他丢过脸的。

范阳这里,郭子仪正在指挥自己麾下七万六千名军镇正规军,分布在各处关隘上抵抗安禄山大军的疯狂进攻。

“节度使,咱们这边人手没叛贼的多,还要分散守护所有的关隘,力有不逮啊。”

因为安禄山虚张声势,几乎将草原上的男女老幼全都给扫了过来做炮灰。

范阳镇这里缺乏情报,不知道其真正的主攻方向,只能是在沿途各处关隘上都分散布置下守军。

“无妨。”

全身披挂的郭子仪,正是年富力强的巅峰时期。

他站在关头看着远处的叛军大营,哈哈大笑“我料那安禄山必然主攻在我渝关,我分兵各处就是为了让他安心的过来!”

渝关始建于隋朝,背靠燕山面朝大海,是连接燕云十六州与平卢(朝阳)的咽喉之地。

八百年之后的明朝大将徐达,将这里改名为山海关。

郭子仪麾下的将领很是应景的询问“节度使何出此言?”

“很简单,他安禄山可是有着快三十万的人马。再加上其从大草原上搜罗的炮灰,如此规模庞大的队伍,只有从我渝关这里,才能真正的进入范阳。”

范阳的北边是绵延的燕山山脉。

虽然这山脉之中有着不少的通道可以通行,但是大都狭窄的很。

属于那种数万大军可以过,数十万大军就会被堵很久的那种。

对于安禄山来说,现在对他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时间。

如果不能在大唐援军抵达之前攻入范阳,从而获取范阳那丰厚的储备物资与众多的人口,那这次叛乱必然是以失败而告终。

安禄山自己就是军镇节度使,对于大唐的实力有多么可怕可谓是非常清楚。

他现在的唯一希望,就是在那些位于遥远边疆的边军回来之前,打烂大唐那承平已久,战斗力不足的腹心之地。,从而造成席卷天下的大混乱。

众多通往范阳之地的通道之中,唯有渝关这里足够宽敞,能够在短时间内让他的大军杀入范阳腹地。

所以郭子仪料定安禄山的主力,必然是走这边。这也是他为何亲自来此坐镇的原因所在。

安禄山的营地之中,身躯肥胖的安禄山没办法穿戴甲胄,他穿的是一身上等绸缎做的明黄色蟒袍。

他倒是没有直接穿龙袍,不过明黄色已经将其野心暴露无遗。

看着远处城门楼上那杆随风飘扬的郭字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