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49 章(1 / 1)

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上善若无水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有自己的田地房舍,不但不收税,朝廷还高价买粮。

对于淳朴的华夏百姓们来说,哪边才是自己想要的,自然是不言而喻。

随着大量人口的流失,晋地的士绅们急忙行动起来,封锁道路禁止百姓离开。

百姓们都跑了,谁来给他们家族种地干活,谁来服侍他们衣食起居倒马桶?

面对高压,晋地百姓选择偷跑。

被抓住鲨了,还连累家人。可这样却愈发激起了百姓们的怒火与不满。

现在朝廷大军终于打回来了,自然是一入晋地就激起了连锁反应。

而且,卫时春带来的这支兵马,本就是驻扎在北直隶南部地区,大部分都是从晋地来的百姓之中招募的。

他们也想要帮助自己的家乡。

军心不稳之下,无奈的卫时春只能是给京师送信,询问究竟该怎么办。

接到军报的崇祯,几乎下意识的就要派遣援军去横扫晋地。

可他毕竟是接受了王霄两年的培训,终究是在下令之前冷静下来。

随后亲自策马出宫,跑去了王霄的行宫。

所谓的行宫,实际上就是之前王霄强占的龚鼎孳宅邸。

这种上了贰臣传的叛贼,没人会为他说话。

马背上的崇祯,有些自我解嘲的想着‘朕策马行天下,也算是马上皇帝了。’

守卫行宫的锦衣卫,看着马上英姿勃发,龙行虎步的皇帝,都是心生感慨‘大明终于有了武皇帝,大明有救了。’

问了王承恩派来服侍的太监,得知王霄此时正在后花园,崇祯急忙就跑了过去。

来到月亮门前,就听到里面有人抚琴,还有女声唱和。

崇祯心头苦笑‘自己整天忙的脚不着地,可这位祖爷爷却是惬意的很呐。’

想自然是这么想的,不过若是王霄真的跑去宫中占了他的位置,整天代替他处理各项政务,估计崇祯就得急眼了。

“祖爷爷~~~”

在外面喊了一嗓子,等到琴声与唱和之声都停了,崇祯这才整理了下衣袖,迈步走进了花园之中。

“拜见陛下。”

抚琴的是顾眉,唱和的是陈圆圆。

她们见到皇帝走进来,急忙行礼。

崇祯摆摆手,目不斜视的不看她们。

不过此时崇祯心里却是在想‘真没想到,祖爷爷居然好这一口。这岂不是与那曹贼一样了?’

他若是知道,王霄曾经在其他世界里做过曹贼的继承人,自然就不会感觉到惊奇。

迈步走到躺在摇椅上,闭目嗮太阳的王霄身边,崇祯恭敬行礼说“见过祖爷爷。”

“哦。”

王霄睁开眼睛“你来了?何事?”

他知道崇祯很勤劳,一回到京师就整日里埋首在文案政务之中。

如果不是有重要的事情的话,不会在这个时候亲自跑来找自己。

崇祯急忙将卫时春禀报的事情说了一遍。

“这事简单。”

王霄摆摆手说“无需给他派援军,也不用增调粮草物资。就让他就地剿灭逆贼,缴获田地直接分发给当地百姓,分田落户。”

“缴获的种子耕牛,也分发下去。还有那些粮食布帛,棉衣棉被什么的全都发。免赋税什么的,都按照北直隶的模式来执行。”

崇祯想了想说“不抓那些晋商了?”

“当然抓了。”

王霄打了个哈欠,接过顾眉递过来的茶碗喝上一口“顺路抓,让他把晋地各处府县都走一遍。你再从学堂里调遣一批速成培训班出来的过去接管政务。”

所谓学堂,就是招募那些愿意投效新大明,认可分田分地废除读书人特权的人去进修。

教导他们政务农事,再去各处实习一段时间,就可以上岗干活了。

这些人的主要工作不是去做官,而是去各地为吏员。

可别小看了吏员,古代各处都是皇权不下乡,真正掌握底层的都是这些吏员。

当然了,该有的道德品质培训,以及大明律的学习都不会少。

谁要是忍不住的伸手,各种处置违法吏员的刑场,这些学员们可都是去看过的。

至于速成培训班,就是那种集中培训半年就毕业的速成班。

“让孟兆祥去晋地做巡抚,掌控政务全局。”

孟兆祥历史上也是殉国大臣,为官清廉并且赞同分地。

崇祯却是有些犹豫“孟刑部乃是晋地人”

“你这种狭隘的地域观念要不得,他是大明的人。”

王霄瞪了他一眼“还有没有事?没事就回去忙你的去,别耽误我听歌。”

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晋地事 (下)

孟兆祥是晋地泽州人,之前一直在刑部做事。

王霄提供意见重编的新大明律,就是他带人给完善的。

大明崩溃的原因有很多,律法成为了废纸就是其中之一。

现在崇祯要打新靖难之役,北直隶关外等地逐渐安稳下来,律法就成了头等大事。

大明除了通过速成学堂大批培训吏员之外,还有宣讲学堂,负责宣讲朝廷方针以及新的大明律。

孟兆祥接到圣旨的时候,没去问为何自己是晋人却能去晋地做官,而是急匆匆的跑去了宣讲学堂。

找到学堂的山长,任职太傅的张庆臻,当即问他“你这一期的毕业生有多少?”

“四百余人,不过毕业还要等到下个月。”

“等不了了。”孟兆祥当即就往档案室走“把他们的档案全都掉给我,所有人都跟我一起去晋地。”

“这可不行啊。”张庆臻大吃一惊,连忙阻止“他们的分配去处都安排好了的,岂可让你都带走。”

北直隶许多读书人深恨新大明,因为分了他们家的田地,而且没了科举想做官只能先从佐吏做起。

而家中没什么田产的读书人,则是对此不怎么在乎。

不过哪怕他们应征了做事,要么是去衙门里做吏员等待升迁,要么就是去学堂做老师。

不教四书五经,只教识文断字。

少数懂得几何物理的,则是去突击培训学生。

这些从流民饥民之中挑选出来的学生,才是新大明未来的主力。

他们上午学字,下午学几何物理,晚上还有夜校教授道德品质与大明律。

紧急完成基础培训之后,就会被分流到政务学堂和宣讲学堂等处,做速成班进修。

在进修的时候,他们未来的工作岗位实际上就已经被逐步确定下来。

因为之前的一切都被一扫而空,空白的纸张上急需这些年轻人去填补,所以每一个哪怕都是速成出来的,依旧是抢手的很。

“老夫要去救家乡父老!”

孟兆祥很杠,直接拉着张庆臻的胳膊“必须把人都给我!”

“此事真的办不了。”

张庆臻连连摇头“你去找陛下拿圣旨,有了圣旨什么都好说。”

孟兆祥是天启二年出道的,可张庆臻却是早在万历年间就已经承爵,出任五军都督府左军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