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你还没有洗漱,嘴里有味道。”
陈娇面色大红,连连拍打王霄“还不是你...”
随着报纸的出现,以及少府不惜重金的打造宣传途径。发生在长安城的事情,最多两个来月的功夫就会传遍天涯海角,甚至匈奴那儿都能知道。
对于掌握了舆论的王霄来说,自然是在报纸上宣传太后失德,田蚡等人利欲熏心不为人臣。
然后说天子感念昊天上帝的好生之德,并没有把那些逆贼们都给统统腰斩去写几个惨字。而是除爵之后没收所有财产,发配去做河工赎罪。
在大汉百姓们看来,天子果然是个好天子,不是一个嗜杀的。
然而实际上这些失去了一切的前勋贵们,在重体力的河道上干活,根本就撑不了多久的。
每天都是修堤,砸石头扛木头抬泥土的,他们最终的下场非常明确,那就是活活类似在河工的工地上。
王霄之所以不大开杀戒,那是因为这次参与其中的人非常多。
按照汉律的株连之罪,不算女眷的话,那些勋贵私兵游侠仆役奴隶什么的加起来足有数万之多。
这些可都是妥妥的壮劳力,就这么杀掉太可惜了。
让他们在河工上干几年在累死,远比直接干掉要有用的多。
这次的除爵规模极大,单单是侯爵就高达一百多位。
可以说,整个长安城的勋贵集团,几乎都被一扫而空。
当然了,这也与之前王霄不断派人去拉这些人入田蚡的伙有关系。
可你若是没有这个心思,这次的倒霉事情自然也轮不到你。
剩下的那些勋贵们,全都噤若寒蝉,再无往日里横行跋扈的姿态。
报纸上连篇累牍的给王太后泼墨水的同时,还大力抨击了黄老派所主张的保守态度。
最近这几十年里,窦太后就是黄老派最大的靠山与支持者。
王太后本来也想要接过这份影响力的,可现在反倒是连累了黄老派。
百姓们看到这些,听到这些都是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大声吆喝着谁谁谁倒霉了云云。
而那些诸子百家的人看到了,却是立马开始动身前往长安城。
因为他们都能够从报纸之中看的出来,黄老派要完了。
.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覆水难收
诸子百家百花齐鸣的时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那个时代真的是一个思想爆发的时代,什么样的学派都有。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优胜劣汰的选择下,最后声息的那都是华夏精神文化的精髓。
秦国用法家治国,用墨家造兵器农具,用农家生产粮食,用纵横家破坏六国合纵。
可以说,秦国的成果并非是一家之功,而是许多人才一起努力的结果。
只不过是因为法家治国,所以大家都当秦国是法家当道。
秦末天下大乱,整个国家几乎都被逐鹿中原的诸侯所摧毁。
高皇帝刘邦在废墟之中建造大汉的时候,采用了休养生息的方式来治愈伤痛与损失。
因为当时的人口数量,经济能力,粮食产量等等方面都到了非常危险的程度。
继续横征暴敛,又或者穷兵黩武的话,结果只能是直接崩溃。
从那之后,无论是吕雉临朝称制,还是文景之治都是尽可能的保守。
诸子百家之中,讲究无为而治的黄老派,很是契合这种现象,所以也就很自然的被当做了国策。
黄老派已经吃了几十年的红利与好处,早就是让其他诸子百家们羡慕妒忌恨到了极致。
没有哪个国策是能永远不变的。
大汉没有实力的时候,缩起头来韬光养晦,自然是黄老派说啥就是啥。
可现在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大汉重新站起来了,黄老派的那一套自然也就会被抛弃。
所谓的黄老派,实际上就是道家的其中一个分支。
而道家作为诸子百家之一,并非是后世之人所认为的那样,真的清静无为什么都不在乎。
在外来教派传入之前,道家的势力极大。
就像是此时的大汉,就是标准的‘黄老独盛,压倒百家’。
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也不过是在模仿黄老派而已。
历史上的小猪,用儒家推倒了黄老派的掣肘。
而到了王霄这里,他选将黄老派在高层的根基一网打尽。
没有了从太后到勋贵们的庞大支持力量,向来都是走上层路线的黄老派,那就等于是被挖掉了根基,再无翻身的可能。
全天下的诸子百家们,都看到了这一点。也是知道现在天子需要一个全新的治国之策,所以他们都是疯了似的赶过来,想要为自己的学派争取机会。
从此之后,推崇无为而治的黄老派与道家,算是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他们转而去走X教向发展,可他们也没有想到,几百年之后居然又被外来光头和尚们给撞的头晕眼花。
“陛下。”朱买臣上前行礼说“公孙弘,主父偃,董仲舒等人在外求见。”
正在处理公务的王霄,头也不抬的挥手“谁也不见。告诉他们,不把心思用在为朕做事上面,那就都滚蛋。”
越来越多诸子百家的人汇聚长安城,千方百计的想要影响到王霄的抉择。
主父偃和董仲舒他们,都是来为自己的学派做说客的。
“喏。”
暂时出任中侍的朱买臣,告退出去把王霄的原话转告几人。
等他回来的时候,却是看到王霄不停的打量着他。
“陛下?”朱买臣下意思的检查了一下自己的仪容,没什么毛病啊。
“你前妻的丧事,已经办完了?”
朱买臣面色一红,急忙回应“有劳陛下关心,已经办完了。”
王霄跟着追问“你真的把一盆水泼在地上,让你前妻全都收回去?”
朱买臣低下了头“是。”
他年轻的时候家境贫寒,其妻受不了这种苦逼的日子,要求与他和离。
朱买臣说,自己发达的日子就在眼前,你可别在这个时候放弃啊。
他妻子不听,与他和离之后另嫁他人。
后面的事情就是王霄开考试,朱买臣咬牙卖掉了家中的祖屋和田地,换了盘缠一路风尘仆仆的走到长安城参加考试,随后一举被录用,成为了吃皇粮的大人物。
这个时代的信息交流极差,朱买臣封爵都好几年了,他家乡的人对此事依旧是一无所知。
之后还是王霄弄出来了报纸,分发到了朱买臣的家乡。
他家乡人听念报纸的人说了报纸上朱买臣的名字,这才让当地人震惊之余开始去打听。
这一打听,还真是那个他们认识的穷小子朱买臣!
然后就有人把这事儿告知了朱买臣的前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