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82 章(1 / 1)

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上善若无水 2000 汉字|7 英文 字 4个月前

以回报。

要么是给钱给物给地,要么就是干脆整个人投效大佬,自然而然的就会形成一股势力。

现在王霄要取消这个,影响到的人太多了。

对于王霄来说,他并不在乎勋贵们的反对。

历史上小猪的建元新政之所以被废,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手持虎符的窦太后,成为了反对集团的领军人物。

利益受损的勋贵们,纷纷团结到了窦太后的身边,轻而易举的就将小猪身边亲信宰了,新政全部废除。如果不是当时有羽林军护卫,说不得小猪就得暴病而亡。

现在的话,王霄是在主动推着那些除了浪费粮食之外毫无用处的勋贵们,去团结在王太后的身边。

把敌人都从黑暗之中赶出来,然后一鼓作气给干掉。远比让他们待在阴暗角落里玩阴谋诡计要强的多。

王霄的目光,看的是草原,是西域,是印度,是中亚,是地中海,是...

他不想耗费精力在这种内耗上,有那时间和精力,还不如多找几个妹子一起洗衣服来的舒坦。

想要抵消王太后用来作为护身符的孝道,王霄需要从几个层面下手。

思想上要清除黄老派,这种讲究无为而治的保守派思想,在国力不足的时候的确是有用处。

可在此时准备对外作战的时候,就成为了桎梏。

历史上小猪用的是儒家,而王霄却是决定百家争鸣。

再有就是信息披露,王霄要让天下人都知道,不能一句孝道下来什么事情都能做。

他之前弄出来了造纸与印刷的技术,用在这方面绝对是恰到好处。

造出了纸张,还能进行大规模的印刷,这就从源头上解决了信息传播的资源困难。

毕竟写在竹简上费时费力,而且写的少,重量大。

用绢帛的话,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来说,成本简直是让人望而却步。

纸张的好处毋庸置疑,承载的信息量很大,同时成本极低。

“拜见天子。”

田蚡走了之后,董仲舒很快就来陛见。

“交代你的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董仲舒非常恭敬的行礼“回天子话,报纸已经做好了,微臣带来了第一份样板,请陛下观鉴。”

来长安城之前,董仲舒非常高傲的。因为他相信自己的才学,肯定会得到天子重用。

既然会被天子有所求,那自然是会带着傲气。

可一场考试下来,董仲舒见到了太多真正的天才,百家之间互相争夺,更是让他有着强烈的危机感。

被王霄仍在中常侍的位置上几年,整天和那些宦官们打交道,董仲舒的心性早已经被磨平了棱角。

所以当之前王霄让他去做世界上第一份报纸的时候,哪怕不知道报纸是什么玩意,他也是非常兴奋的用心去做。

“拿过来看看。”王霄露出了笑容“你到是挺快的。”

王霄这儿当然不会有专门的新闻纸,也就是白报纸,那玩意属于细致分工。

为了压缩成本,用的是产量最大的,那种淡黄色的纸张。

单张大小约等于十六开的尺寸,几张钉在一起就成了一份报纸。

‘陛下悼念孝文太皇太后文...’

第一张就是王霄亲笔撰写的纪念祭文,仔细看一遍那叫一个错别字都没有。

董仲舒出声说“这是臣单独核对的,绝无一字差错。”

这倒不是王霄在较真,而是这些东西都是要发行全天下的。

哪怕上面只是错了一个字,成千上万份的印刷出来发下去,看到的人都会当是天子写错了。他们可不会去理解什么叫做排版校错。

“不错,有心了。”王霄颔首,翻过去看下边的。

‘未央宫卫尉卫青,一个从骑奴走向将军的男子汉...’

一连几个wei之后,这是为卫青摇旗呐喊的文章,算是为他回来之后上位在铺路。

最起码,得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卫青的功勋。

至于他卫青是个什么样的人,那真的是报纸上写什么,全天下的百姓们就当是什么。

“这里有一点要修改。”

王霄指着文章里的一处“把这句‘卫青乃卫夫人之弟’改成‘因卫青之功,天子特迎其姐入未央宫。’”

真被挑出了错来,董仲舒连忙应声“喏,立刻就改。”

“以后正式印刷发行之前,必须送到朕这里来审阅。审阅过了才准去印刷,并且原版要留在兰台。一旦发行出去的报纸与兰台留下的原版有不一样的地方,从编撰到印刷的,全都送廷尉衙门。”

董仲舒背上出汗,本以为这是个能够宣扬公羊派的好机会,没想到还暗藏着如此危险。

“别担心。”

看到董仲舒这么害怕,王霄笑着安抚他说“印刷之术现在只有少府才有,别人想害你们也没那本事。”

王霄在大汉各地普及了造纸术,因为纸张的确是可以很大程度上为百姓们带来好处。

别的不说,柔软的纸张肯定比坚硬的厕筹好用的多。

可印刷术这边,王霄却是牢牢掌握着技术源头,除了重兵看护的少府作坊之外,根本就没人知道那些几乎一模一样的字体,是怎么印刷出来的。

知识推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种大规模推广知识的能力,必须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否则的话,一旦印刷术被普及开来,那些野心家们真的是什么都敢写。

而且更重要的是,百姓们几乎都是没文化的文盲,他们基本上就是看到什么就相信什么。

所以,王霄可以普及造纸,但是印刷这边却是绝对不许外传。

再往后面翻看下去,就是诸如‘廷尉衙门审结XX侯XX案...’

‘朝廷下发明文,要求各地藩王必须推动推恩令之事...’

‘秋收即将到来,收获之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有关此次南征,立功人员名单...’

‘笔名‘写手注定没前途’所写封神榜第一章...’

除了没有花里胡哨的广告,别的方面已经是比较接近现代世界的报纸了。

王霄满意颔首“不错,比邸报强的多。”

邸报这个东西,其实现在大汉这里就有了。

不过这种邸报并非是报纸,而是一种定期把天子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传递去往各处的信息传播体。

当然了,这个时候也不叫邸报,这名字是宋朝才出现的,为了行文方便才这么表述。

而王霄手里的这份新报纸,则是涵盖了方方面面。是真正面向全天下百姓的,而不是只给郡守县令与诸侯王们看。

“以后你就是大汉新闻的总编辑。”

王霄起身将报纸还给了董仲舒“待遇方面中两千石。”

之前还在忧心忡忡,害怕承担责任的董仲舒,一听到这个待遇,立马精神饱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