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你这是拿着贾家的姐妹给她搭桥。”
一甩袖子,不等李修答话,黛玉飘摇而去。
李修只好把气发在贾敬等人身上:“要我管不是不行,但有一条,我说用谁就是谁,敢有不从的,怎么说。”
“凉水缸里泡三天。”
李修冲贾赦一挑大拇指:“恩侯公不去刑部审案真是屈才。我应下来了,先把贵府三小姐找来吧,给她准备笔墨,我去找人搭架子挂匾。”
那边的黛玉也去了贾府女眷处,对贾母是直言相告:“因圣上留了墨宝,敬大伯他们恐坏了御笔,不得不请李修出面...统管。”
“什么?”王夫人绝不敢信。
黛玉又说了一遍:“统管。”
王夫人一口气没倒匀,呛得自己直咳嗽。
贾母除了叹气还能说什么,丢人丢到这个份上,也算是京城第一,迎个驾都不会了,可见后辈无人用。
也难怪贾府这么难堪,圣上猛然间要来荣国府,还不是微服私访,动用的礼制是半点也错不得,否则圣驾当前就能办贾家一个殆慢君父的罪过。
贾母稳住了心神,暗暗赞许贾敬,还是他能看的破行的稳,抬出李修来行事,好坏都是他的,自家就不争这个风头了。
万一圣上是来找事敲打自己家的,有李修顶在前面,自家也能少受点责罚。
贾母一言而决,林黛玉调兵遣将,带着刚与李修商议的人选,好汤汤去见李修。
第一百一十一集 群钗聚 小儿女争气
李修的办法真是不难,门外候着的就有山子野等工部大匠,园子是他们修的,省亲的不管是谁,满意了要有赏赐,焉能不来。
出大门亲自去找来他们,就问了一句:“脚手架和拉索可带了来?”
山子野心头一喜,连声说都备着呢,君前献艺非同小可,赏赐也必定是极丰厚的。
李修是有意成全他们,论起他在京城结交的诸多人中,山子野这一支,才是能让他实现“天书”中种种技法的人,所以才痛快接了贾家的差事,用他们家的台子唱自己的戏。
喊来同样在门外旮旯里臊眉耷眼的薛蟠,锤了锤他肉墩墩的胸口,安慰他道:“不就是蹲了几天刑部的大狱么,有什么的,出来又是一条好汉。”
“修哥莫闹。”薛蟠萎缩着不敢抬头:“我算是真领教了国法,再也不敢胡闹了。”
“当真?”
薛蟠自然是一番赌咒发誓,刑部大狱中诸多惨状骇的他是魂飞魄散,哪敢还再进去真的领教一二。
“跟着我进去出把子力气。”
薛蟠没那么多心眼,李修又是他救苦救难的“活菩萨”,自然说什么就是什么,也不顾自己刚刚出狱身虚体弱,拍着胸口应承下来。
备好了工具,又与护卫验明了各人的身份,李修带着一众工匠并薛蟠回到了省亲别墅内。
通过了层层的护卫,渐次来到了正等着挂匾的“顾恩思义”殿前,留下了薛蟠与工匠在一旁候着,自己唱名要进殿面君。
出来的是一名宫娥,自称是抱琴,李修瞧着她眼熟,总也想不起来再哪见过她。
抱琴也不瞒他:“在圣恩寺前与公子照过面的,我以前也是贾家的丫鬟。”
李修做个揖,随即笑言:“原来如此,姑娘便是琴棋书画之首的琴姑娘了。修见过琴宫娥。”
可不是如此么,贾府四春元、迎、探、惜四位小姐配属的大丫鬟正是抱琴、司棋、侍书和入画,正好是琴棋书画。
抱琴不禁莞尔,请着李修进殿,却放慢了脚步轻声的询问李修:“李敦煌使甄家玉嬛出家可有金屋藏娇之意?”
“哦?见过了是么?”
抱琴点点头,方才林黛玉带着一众女孩儿前来,其中就有身着缁衣的带发女尼---妙玉。
李修脚下不停,也压低了声音告诉了抱琴,其实也是告诉贤德妃:“古人云爱屋及乌,贾家替贵妃养一个金丝雀在家,好过她流落到有心人的手中。不知这番意思可还能说的过去?”
抱琴别有深意的看了李修一眼,不在作答,只是引着他进殿面君。
趁着李修行国礼与君王作答时,把方才这番话告诉了贾元春。
贾元春仔细思量了片刻,又想了想一身缁衣更显出尘清冷的妙玉,点了一下头,认可了李修的办法。
她也知道皇上让李修安置这个妙玉的意思,不过是想把妙玉放置在林庄内,圣驾用探访书院的名义方便常来往。
而李修怎么肯让林庄背上个金屋的名头,林黛玉还要不要清名,书院还要不要声誉,我李修还要不要万古流芳?
所以他把妙玉带回了京城,就安置在省亲别墅内,让你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边,是看的见却摸不着。
你想来么?
想来就得带着贾元春一起来,大不了每个月都省次亲,只要你豁的出去脸,贾元春是乐见其成,爱屋及乌吗,李修都给讲明白了,他俩要是真能成,怎么也绕不过自己,李修不想做宠臣,自己可是想要做宠妃。
想到这嘴角就扬了起来,愈发看李修愈顺眼,多好的外臣啊,贾家没了王家,必要拉拢这个敦煌李家。
她都能想得明白的事,圣上又岂能不知,恨的是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
瞪着跪在地上的李修,心里百般的不满。尤其是那妙玉,刚才在外面还略显内疚的瞧了几眼李修,更是让君王醋海生波。
李修几次递话过去想站起身回话,天子就是不接茬,任凭他跪在那里好似受罚一个样。
旁边心疼了林黛玉,一双柳叶眉就蹙了起来。
没这么欺负人的,没李修从中做事,你此刻还能不能坐这个位子都未可知,如今你宫中之危刚解,就要过河拆桥不成。果然伴君如伴虎,自古君王多凉薄。
眼神飘过殿内众人,正中间坐着的是君王与省亲的贵妃,他们身后侧立的是宫娥、內侍;殿下跪着的是李修,自己和一众女儿都在殿右屏风后,计有妙玉、湘云、宝钗、和贾府三春六人。
贾探春面前是笔墨纸砚,她坐在桌前愁眉不展,仔细看着圣上的墨宝几番想下笔都停了下来。
薛宝钗过去问了几句又躲了走,湘云想过去看看又被她拉住不许,惜春守在探春旁仔细的调着墨色,迎春和妙玉则抄写着题记,何年何月何人何事在此题笔,各个都有事忙。
眼珠一转有了主意,放下自己要写的颂圣诗,踱步到探春身旁,探头先看看御笔,果然是颜体。女子多思而柔美,写不尽颜体的雄伟端庄,往往只在柳、赵二体上下功夫,饶是贾探春有一手的好书法,可要临摹出帝王的颜体,一时半会儿也真是为难了她。
“难在了哪儿?”
探春也不抬头,只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