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94 章(1 / 1)

红楼之磨石为玉 山岩尽美色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让伤口再流点血出来,那样的话,你想松开都不能了,准保让你享受一下温柔。

身为一个秀才郎,连勾魂一个女裙钗都不会,活该你去吃沙子。老夫当年一记眼神,就让一位青春年少的女娇娥等了我三年,最终归于我手,还做了我的继室。

可怜我的女学生了,且看为师给你搭桥铺路。日后,你也要如你父亲如海一般,再给老夫铺一条金光大道才好。

“可是有事?尽管与先生道来,一切都有先生给你做主。”

呸,黛玉一蹙眉,哪个要你做什么主,我是要你的粮食。

“先生可看过林家的藏书?”

贾雨村还真是在眼神中闪过一抹怀念,那段岁月是他人生中难得的惬意时光。没有了蝇营狗苟,没有了处心积虑,每日里朝茶暮酒,或与小黛玉讲讲功课,或与林如海谈谈时政;约上三五酒友,还可买醉到天明。

想到这儿,贾雨村难得的流露真心:“林家待我不薄,如海兄更是与我平心相处,我也在林家藏书中,受益甚多。”

黛玉等得就是他这一句。

“如先生这般通世事的大才都说我家藏书可堪一用,又有国子监收下并入典籍,何况天子还褒奖与我。那我林家的书,是否可刊印天下呢?”

贾雨村心思一转,笑道:“可是想卖些书钱了?刻印不易啊,你看他的双手,都是刻在字模留下的伤口。真要这么一刀刀刻下去,费时费力不说,靡费也大,得不偿失的。”

黛玉摇摇头,伸手悄悄一拉李修的衣角,李修哈哈大笑:“大人算错了账,我印的书,本钱是极低的。人工不花钱,都是书院同窗们的辛苦;不用字模,先刻写在蜡纸上,只要油墨并印纸就好,一天快着些,一个人就能刷出几十册。我还打算改进一下工具,再能多印个几倍。”

贾雨村眼睛一亮:“这印刷的法子倒是有趣。”

黛玉福身一礼:“送给先生了。”

李修偏头去看黛玉,我送人你就不乐意,怎么轮到了你也要送。

贾雨村笑了笑,沉思了片刻说道:“由运河过来运到京城,剩下的路你们自己去走。我再添上五千担。”

李修这才明白黛玉先行礼的意思,用印书的法子,再换五千担粮食。

黛玉看着李修:“世兄,如此可行的吗?玉儿不知道路的。”

雪雁翘起嘴角发笑,小姐撒娇服软呢,李公子你可不要不解风情啊。

风情自然是要解的,风物更要放眼量。

林恭人受封的事,很快就誉满京城,被贾雨村点破了真身的甄宝玉,恨得摔碎了满屋子的瓷器。

再不能借壳还魂了,只好回到了客栈,等着体仁书院学子来京。

国子监则开开心心的收下了林家的藏书,一并也接下了“战书”,约定七日后,国子监褚生恭候草木书院一行。

贾琮、贾琏连家都没敢回,在黛玉走后不久,接上贾府三春回了林庄。

唯有薛宝钗,被贾雨村逼到了墙角不能腾挪。

回到梨香院里痛骂了贾雨村一天后,金玉良言的传闻,传出了荣国府,与林黛玉封诰命的消息,一同流散在京中。

这一日,深宫内的贾贵妃,从抱琴那里听到了这个消息,本来大怒想要亲手拆了这门亲。却被抱琴的一句话改了主意。

“薛家女有义忠亲王的消息。”

“什么?她一个闺阁女,哪里来的消息?”

抱琴附耳元春窃窃私语:“她有个亲叔叔,是义忠麾下的钱袋。常年游走西域各国,替那边招兵买马。”

贾元春拿起一张抄录来的纸笺,又仔细的看了一遍,那上面写的是紫薇舍人的生平。

“原来如此啊,也是个脚踩两只船的主意。”

抱琴接过那张纸,就着蜡烛点燃了它,听着小姐喃喃自语:“紫薇舍人不过是个中丞郎,唯一的依靠就是先帝的青睐。义忠老亲王当年又是太子,薛家投在他身上一支押宝,算不得错处。如此这么说,哀家倒是明白了为何是这四家在金陵相互依存终成金陵四大家了。你说是薛家女特意的派人跟你说起这事?”

抱琴点点头:“否则奴婢也不会传回来这句话。”

贾元春眯起来眼睛,心里有了个主意,既要抓住义忠老亲王,又要收薛家另一支为自己的钱囊。

好,金玉良缘,只要你还有金,本宫的弟弟纳了你做个侧室,也不是不行。

可惜了林家的女儿我的亲表妹了,四品的恭人,宝玉兄弟啊,你捐个官来做好不好?

第七十五集 贾雨村立言谋后路

七日后比试的消息,不胫而走,朝堂之上也有了议论。

倒不是说草木书院如何如何,而是借题发挥,要搅动后宫那潭深水。

两位贵妃看似是占据了先手,但也有不同。贾贵妃勋贵将门出身,文臣极力的反对,一朝的皇后,怎可是武勋家的女儿,断断不能接受。

吴贵妃其家声名不显,祖上耕读到都不是白身,到了其父辈这一代,才算科场进仕有了官身。身家是极清白的,却少了几分底蕴,略有德不配位之嫌。

转来转去,还是要说起太妃亲自调教的本朝望族,江宁体仁院总裁之女,甄玉嬛。

论家族的身份地位,甄玉嬛不在贾元春之下,却还不是武勋,实乃一时之选。

而庙堂之上凡事讲究个因果,总不能平白直叙的说哪位不行,万一不看好的人得了龙种,可没地买后悔药去。

可巧,这时候蹦出来草木书院与国子监之间要切磋的新闻。于是乎,不约而同地拿这件雅事当个药引子,要引出后宫凤位落主。

怎么引呢?

衍圣公孔继宗难得的上了朝,奏上一本说道林家女的功绩。悄然间话锋一转,带到了贾家。

“林家女幼时便进京,由荣国府太夫人亲手抚养长大。七年春秋过去了,果然教导出一位品性淑良不让须眉的奇女子来。有如此的家教,才有能如此的才女。勋贵之说,贵就贵在家风严谨治学有道上。我朝也是该有些女子位列史书了。”

谁都不傻,衍圣公想把林家的功劳算到贾家身上,暗里还不是替贾贵妃站脚。

真没想到。贾家还能有衍圣公这样的盟友在朝堂,真是小觑了。

四王八公一脉,除了北静水溶外,纷纷附和起来。真情还是假意不知道,声势有了。

天子笑而不语,几经布置下,终于到了短兵相接时,到底要看看太上一脉的底蕴。

他想看的自然是谁替甄家出头,衍圣公和四王八公的话,天子是一句都不会听。别人不知道的事,他还能不清楚吗。林家的女儿要还是在贾家,根本不会有什么书院和印书,那都是敦煌子的所为。

“衍圣公话有偏颇,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