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6 章(1 / 1)

大唐无双皇子 黑洞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较了解的,真要跟面前这些读书人比较起来,肯定不如他们,更不用说现在还要即兴赋诗一首了。

“无妨,要能够让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读书人长些见识,听上去也不错。”

李简随意一笑。

“很好,很自信。”

诗会的举办人面露不悦之色,不太想跟李简继续交流下去了。

因此,直接指着亭子外的那座荷塘道:“看到那座荷塘没有?现在你就以荷塘为题,然后作诗一首吧。”

“我知道这件事对于你来说难度很大,不过我也没办法给你太多的时间,就以七步为数,我走七步之后,你要答不上来,那就赶快离开此地。”

“你这分明就是刁难人!”

长孙娉婷直接看不下去了,这种难度的题目,完全就是在故意刁难李简,这个诗会的举办人,就这么迫切的想要将李简赶出诗会吗?

别说长孙娉婷觉得难度极大了,亭子里的其他读书人,在听到举办人所出的题目后,也面面相觑。

“七步诗,还要以荷塘为题?”

“这难度太大了一点吧?”

“别说那个百姓了,连我们这些读书人估计都完成不了这个题目。”

“真能做出来,那参加下一届科举,都有冲击新科状元的潜力了啊!”

只不过,这些读书人们虽然都心知肚明,但却无一人站出来说话。

毕竟他们跟李简素未谋面,彼此之间完全没有半点交情可言。

相比之下,这场诗会的主办人,在众多读书人心中的分量很重,他们不愿意为了一个李简,跑去得罪一个不该得罪的人。

举办人得意洋洋的扫了李简一眼,接着就朝着身后退了一步:“第一步。”

“等等。”

一直未曾说话的李简,这时候忽然开口道。

“怎么了,答不上来?想要放弃了?”

举办人笑道:“既如此,那你就走吧。”

“你大概误会我的意思了。”

李简脸色平静:“这首诗,就在你说出题目的时候,就已经作出来了,所以,你已经没必要在继续走出那七步了。”

“有意思。”

举办人微微一愣,不过很快便似笑非笑看着李简:“古有七步诗,现今又有七步诗,而你所用时间更短。”

“不过,你究竟是在吹嘘,还是真有其事,我等真期待的很。”

其他读书人纷纷看向李简,倍感期待,想要知道李简究竟能够做出何等的诗作来。

“对了,提醒你一句,如果套用他人的诗,可不会算数。”

举办人提醒。

“放心吧,我很懂规则。”

李简淡淡道:“我这首诗,叫做小池。”

“小池?”

还不等众人询问出声,李简就已经深吸口气,随即缓缓地念出那首在后世相当著名的宋词。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朝杨万里所做的诗词。

如今被李简念出来,也就意味着,这首诗提前出现在了唐朝,而且,纵然找遍整个大唐,都无法找出杨万里来,毕竟现在杨万里还没有出生……

所以,也就不存在什么抄袭之类的了。

这些小年轻,想要跟李简这个穿越者斗,还稍显年轻了一些。

果然,在李简念完这首诗之后,场上所有的读书人,包括那个诗会的举办人,全都愣住了。

满场鸦雀无声!

全都目瞪口呆的看着李简。

脑海中,也在不断的回忆着那首诗。

“夫君,这首诗,真是你写的?”

长孙娉婷呆呆的看着李简。

她从来见过如此厉害的诗词,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一副栩栩如生的画卷,当听到这首诗的时候,纵然闭着眼睛,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泉眼,树荫,小荷,蜻蜓,每一个都成为这首诗的点睛之笔。

“这……这绝对可被称之为传世之诗啊!”

终于,场上总算响起了一些读书人倒吸凉气的声音。

古往今来,不管朝代如何更迭,在诗词歌赋这方面,却是互通的。

每个读书人,都有一定的鉴赏诗词的能力。

所以,他们自然知道,李简的这首小池,到底何等的厉害。

“你……这首诗真是你作的?”

负责人看李简的目光如看待妖怪一样,这首诗如果真出自于李简之手,那他可就颜面扫地了,就像被李简重重的扇了一个耳光!

“没错,我作的。”

李简完全不觉得尴尬:“难道在我之前,还有人做出一模一样的诗词来吗?”

“真的是你?可这怎么可能啊!”

负责人倒退几步,满脸的骇然。

至于李简,则微微一笑。

“既然你等不相信这首诗是我作的,那我,就在作一首吧,也好打消你等心中的疑虑。”

第四百四十五章 惊呆了

说完,李简陷入沉思中。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到底要选择哪一首诗呢?

他心中知道的诗句很多,随便拿出来一首,都跟小池一样,能够令这帮读书人叹为观止。

不过……

诗句这个东西,还得符合目前的情景才行。

而这个时候,李简突然发现,正在举办灯会的大街上,许多尚未吃完的食物,都被行人随意丢弃在地上,大量的粮食因此被废弃。

使得一些进城来买生活物品的农民连连摇头,嘴里直呼这些城里人实在太过浪费。

而看到这一幕后,李简眼前一亮,心中突然有了主意。

他在凉亭的地上扫了几眼,很快就见到许多的花生米洒落在地上,当下就走过去捡起了一颗花生米,同时,脸上露出痛心的表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这……”

几乎在李简的诗词在耳边响起来的刹那,众人眼前都出现一副画面。

烈日炎炎,一个农民正在田野间挥汗如雨,勤勤恳恳的种植。

他脸上的汗水,不断地渗入脚下的农作物中。

此情此景,不管谁看到了,都会有一种心酸的感觉。

而农民之所为,不过为了能够种植出那些让人赖以为生的食物来。

一时间,许多人都明白了,李简为何要捡起地上的花生米,还作了这样一首诗。

当下,那些脚下有花生米的人,都不禁羞愧难当,低着头,从地上小心翼翼的捡起花生米。

在擦干净后,放入嘴里。

“妙啊,秒啊!”

这时候,先前曾经支持过李简的邓兄,从人群中站起来,给李简深深鞠了个躬:“先生三言两语之间,就作出两首足以传世的佳作,我等佩服!”

他的声音,转瞬间让其他那些处于蒙圈中的读书人反应了过来,因此一时间,众人纷纷起身对李简作揖。

至于这场诗会的举办人,现在也对李简深感歉意:“先生,刚刚是小的眼拙,不知先生大才,还望恕罪!”

李简能够连续做出两首传世佳作,此等功力,已经算得上当代文学大家了,跟在场的这些学子,完全不在一个级别!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李简看着面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