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建立北方道
颉利可汗落在了唐闲的手上。
随着颉利可汗的被抓,天亮之后,突厥兵的抵抗逐渐变弱,直到整个这场战争的结束。
唐闲看着草原上的尸体,还有那些惊慌失措的人。
心中还是有着一丝的不忍,毕竟他不是后世的法西斯屠夫。
而这样的大规模战争,给这片土地造成的伤害是永久性的。
随着颉利可汗的武装的倒台,侯君集的大军迅速完成了对整个东突厥各处大小部落的占领。
曾经威震北方数十年的一股大势力就此被瓦解。
占领东突厥的广阔领土之后,唐闲这边火速派人回到长安传信。
让李世民选派官员到草原上建立行政管理机构。
平定东突厥之后,唐闲并没有急着班师回朝。
他找了几个当地的人突厥人,带着他在广阔的草原上到处考察。
“真是一片天然的牧场啊,这要是都不好好利用起来,自己还真是对不起系统这强大的功能。”
唐闲心中暗暗想道,有了这几天的考察,唐闲让人拿出了绘制出来的地图。
在突厥广阔的疆域上画了几个圈,选定了地理位置最好的几处天然牧场。
“你把这个带回长安,跟皇帝陛下说,这几块土地我看上了,让他特批给我。”
唐闲叫过来身后的一名护卫,将地图交给他,并且让他开着车直接回长安。
而唐闲自己则是留下来在这里建造军事基地。
他的这几处牧场可不仅仅是供应大唐的奶制品,如果有可能,唐闲还想要供应二十一世纪的华夏。
这时候的华夏由于缺少高质量的天然牧场,整个奶制品行业一直都是受到国外巨头的极大挤压。
而现在华夏和西方的关系日益紧张,想来这也必然会成为西方攻击华夏的一个筹码。
如果唐闲有了这个供应基地,就可以和后世的奶制品两大巨头合作。
一起振兴国产奶制品行业,从而打破西方的行业垄断地位。
不得不说,打下东突厥之后,唐闲看到这广阔的草原,一时间心中想到了很多。
他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而现在的唐闲也开始找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
以前他只是想要倒卖一些古董,赚点钱,养家糊口,再远一点就是要让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跟着自己的这些人过上好日子。
至于更远的家国情怀,唐闲并没有想太多。
虽然他曾经是特种兵,曾经为这片土地流过血流过泪。
但是说句实话,脱下军装的那一刻,他的内心还是无比的失落的。
现在唐闲再次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定位。
他觉得自己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倒卖古董,自己应该为这个世界留下一些什么。
有国才有家,唐闲再次找回了自己的使命。
远在长安的李世民一听说已经成功灭掉了东突厥,并且抓住了颉利可汗。
一时间大喜过望。
这个自己宿命中的敌人竟然就这样被消灭了。
李世民心中不免有些失落,同时也为一代枭雄颉利可汗的悲剧结尾而不免有些惋惜。
大朝会上,不少朝中的重臣都已经知道前方的战报。
所以今日的朝会上可以说是一扫连日来的阴霾,整个朝会上气氛都轻松了不少。
“诸位爱卿,我大唐铁蹄已经踏平东突厥,前日领军统帅唐闲派人回来让朕选派官员前去建立管理机构,不知道诸位可有好的人选。”
“陛下,老臣以为应该先商量如何管理这广大的土地,设置什么机构来管理,这才是当务之急,至于选什么人,这倒是其次了,毕竟我大军留在北方,突厥一时半会儿也必然不敢再作乱。”
擅长管理的房玄龄首先站出来说道。
东突厥这么大的土地,肯定是要设置一个比较大的行政机构来管理的。
“陛下,臣以为管理突厥广大的土地,最好是设置专门的都护府来管理,前汉曾经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来管理西域。
我觉得我们管理原东突厥的领土也可以效仿这个模式,鉴于原东突厥领土广袤人口稀少,我觉得设置一个都护府就足够了。”
管理管的是人,而不是土地,杜如晦可以说是领悟到了政务管理的精髓,不愧是一代名相。
听了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的话,李世民点了点头,这确实是目前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对于这块土地的管理机构如何命名,诸位爱卿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呢?”
可以说直到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提出了这样的建议之后,李世民才真正是觉得这些土地已经归于大唐了。
“陛下,老臣以为,既然突厥在大唐的正北方,不如就叫北方道好了,我看就将北方道的管理机构设置在乌兰巴托这个地方,这里原本就是原东突厥境内最大的城市。”
长孙无忌显然也是做了一些功课的,北方道可是一块处女地,对唐帝国的这些门阀世家而言,那里有着无数的机会。
有了朝中三位重臣定下的基调,接下来的朝会开得无比的和谐。
一场朝会下来,李世民已经将整件事情都理清楚,并且也责令中书省昭告天下。
从即日起,大唐正式建立北方道,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去北方道任职的官员,凡是有志于去北方道发展的官员,都可以到各处州府报名。
这一纸文告出来,顿时在大唐掀起了轩然大波。
不过震惊归震惊,高兴归高兴,但是实际上愿意去的人并不多。
毕竟这个时代的人还是缺少开拓精神,再者突厥人给他们的感觉还是非常凶狠的。
看着都害怕,更别说是去管理了。
所以文告虽然发出去了,时间也过了半个月,但是偌大个唐朝,报名的人竟然只有不到二十个。
这一下让李世民及一干朝中大臣犯难了。
人家不愿意去,你总不能是逼着人家去吧。
不得已,李世民再次找到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一干朝中重臣开起了小会。
“诸位爱卿,情况你们都知道了,可有解决方案?”
李世民目光灼灼的看着自己的这些肱股之臣。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一时间都陷入沉默。
要说这事,他们还真是没有想到好的办法。
李世民看着他们沉默,明显有些怒气。
“怎么着,唐闲他们不辞劳苦,千里奔波,打下偌大的疆土,让你们找人管理,你们都找不到吗?”
历来都是武将开疆拓土,文臣管理国家。
这是文臣和武将各自的使命,可是如今武将打下了疆土,文臣却找不到人去管理。
这叫什么事情,难怪李世民要冒火。
听到唐闲的名字,长孙无忌心中一动。
对啊,还有谁比唐闲更合适呢,如果能够将唐闲拴在北方草原上啃沙子,这不是一举多得嘛。
想到这里,长孙无忌心中一阵激动,不由得有些忘了形。
他的表情变化自然被李世民收入眼中,李世民随即问道。
“齐国公想必是有了主意了,不妨说出来大家一起商议一下如何?”
李世民话音刚落,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都尽皆看向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心中已经捋清楚了这件事情,这时候自然是知道该如何说。
“启奏陛下,老臣以为没有谁比唐闲更适合管理北方道了。”
长孙无忌这话一出口,李世民和其他朝中重臣都陷入了沉思。
“陛下,老臣以为此事不可……”
作为唐闲在朝中最亲密的盟友,魏征当然不愿意就这样看着唐闲在北方啃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