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山河日下(1 / 1)

大明:废材穿越做狠人 公子好坏 1855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第47章 山河日下

  申时有人递信到王府。

  让王登库拿一百万两现银赎回儿子。

  一百万!

  王登库并没被吓到。

  他大儿子病怏怏的,只二儿子看着还有点希望。

  他也不可能把近千万的财产带进土包。

  让他气愤的是,对方竟公然署名:路人甲。

  甲,这个字让他想到那伙甲士。

  当然让他有此猜测的还有对方约定的交换地点,就在云中山上次货物被劫的地方。

  这就是赤裸裸的挑衅加打脸!

  欺负你王家拿他们没办法。

  老子有甲士,有精骑,你王家除了银子还有什么?

  要是十年前,赵洛自然不敢这么玩。

  而现下,大明朝廷没余力大动干戈来对付他。

  整个河南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朝廷哪有精力来对付他这小鱼小虾。

  何况,赵洛又没揭杆攻城。

  他们还只是山贼,算不上反贼。

  大明现下乱臣贼子何其多,崇祯想管也管不过来。

  王登库绞尽脑汁也没想不出好办法。

  其实目前山西三四万兵力还是有的。只不过,都已经部署在重要的关卡,防止流贼进入晋地。

  这点兵力要防几十万流贼本就吃紧。

  最重要的是,蔡巡抚也好,周总兵也好,都不太卖他们八大家面子。

  而就算能调一二万兵过来,也灭不了这伙路人甲。

  姜总兵就是前车之鉴。

  即算能灭,他又能救回儿子?

  第二天早上,王登库眼睛都是红的。

  憔悴地吩咐管事,“按对方要求去准备银子吧。”

  “是!”管事不敢多说一句。

  王家能量还是惊人的。

  仅半天就把一百万两银装好车。

  足足七十五两牛车。

  这点车队在大明朝算不得大场面。

  很多商队动辄数百辆,在城门口排出数里。

  王登库请了五百官兵做做样子。

  申时到达云中山指定地点。

  三千持戈黑漆甲士把他们团团围住。

  官兵双股颤栗,拿了王家二两银,怕没命花。

  但交易很顺利。

  赵洛很讲信用。

  毕竟,后面还有生意要做。

  坏了名声,以后别家不信任他怎么办?

  七十五车现银风风火火运回勾子寨。

  赵洛第一句话对高顺说,“扩军,马上扩军到三万。”

  第二句,“马将军也扩军到一万。”

  “末将领命!”高顺马超极高兴。

  娘西皮……

  赵洛觉得这一次扩军后,朝廷不可能还无视他。

  但他也没办法。

  大明朝廷保不了他安全,他还不能靠自己啊?

  老朱最好莫发兵来。

  现下,孙传庭督师十万在河南剿贼。

  这一支军队寄托了大明最后的希望。

  可惜下个月就败了,传庭也战死。

  河南陕西尽归李闯。

  就算朝廷看出赵洛势头不对,要发兵剿灭,也只有用山西和大同的兵力。

  但这两个地方,一个要防鞑子,一个要防流贼,兵力本就堪忧,可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朝廷如果还用兵对付他,只会亡得更快。

  “你们干得很好。”回到营寨大堂,赵洛夸龙渊六人。

  仅三四天时间,就帮他弄回了一百万两银子。

  “为主上效力是龙渊份内之事。”龙渊平淡回道。

  赵洛微笑,对于系统出品,他也不需要多说。

  “那么,就再接再厉。”

  “遵命。”龙渊六人退去。

  之前,赵洛下过令,一家家来。

  王家只不过是头一茬。

  只不过,八大皇商多半在太原。

  距离上有些远,递个消息都得两三天。

  赵洛在勾子寨住下来。

  接下来,寨子大规模招人入伙。

  现下这年月,饥民流民难民遍地都是。

  听说勾子寨能吃饱还有钱发,大批大批的人纷踏而来。

  也有其他山贼举寨来投诚。

  赵洛却不欢迎山贼,只对老实壮年的农民来者不拒。

  高顺也贯彻他的募兵方针,宁缺毋滥。

  勾子寨外每天人满为患。

  赵洛下令设了几个棚子,没被选上的也免费提供一顿粥水。

  半旬工夫,基本上完成扩军目标。

  这么大的动作自然也惊动了官府。

  大同山西巡抚也都把勾子寨的问题摆到桌面上谈。

  但谈不出一个好的方案。

  山西蔡懋德整日忧心忡忡,大明山河日下,已有倾覆之危,他作为一省巡抚,却无能为力。

  总兵周遇吉昼夜巡走关防,内忧外敌事事于心。

  他记得总兵山西临行前,崇祯平台召对。

  山西为京西之屏障,社稷存亡,朕托付以卿。

  社稷存亡,朕托付以卿!

  周遇吉时常想起这句话,心中除了为君效死之外,便是满腔悲痛……

  “督师……”他目光越过王屋,越过黄河,望向悠悠的东南,焦切而期待。

  “总戎!”亲兵小声唤。

  周遇吉回过神,“何事?”

  “抚臣大人传信,云中山贼伙聚众数万,有揭杆之虞。”

  周遇吉皱眉,早几天还传闻数千,怎么眨眼就数万呢?

  原因他自然清楚,心中叹气。

  “而今督师在豫地与闯贼鏖战,本官也要配合督师防贼蹿境,实在脱不开身,请抚臣大人再忍耐些时日。”

  “是!”亲兵去传信。

  一天后,太原蔡懋德收到回信,默然。

  他闭上眼,一种无力感涌遍全身。

  就前一刻,他接到战报:督师汝州兵败,退回关内。

  损兵四万,辎重无算!

  蔡懋德知道大明最后一付家当也赔了。

  朝廷再也无力组织出一支像样的军队。

  而他晋地也再无宁日。

  浑噩一阵,他猛地睁眼,今日之大明,必须振作。

  他挥毫写下数千字奏言,直抨朝廷腐败,朝廷大员官商勾结,请求陛下肃清朝堂,铲除蠹国害民之辈。

  其中,他并没直指大员姓名。

  而是重点阐述晋商之害,包括通敌资敌……

  晋商不除,国无宁日。

  这一篇奏疏可以说是赌上他的性命前程。

  希望只有万分之一。

  或许千分之一,因为,崇祯即位之初,曾除阉党,定御案,数百官员人头滚滚。

  崇祯有胆识,有魄力,也有雷霆手段。

  只可惜,这份奏疏到不了崇祯手上。

  原因简单,截住这份奏疏就是保住无数颗人头。

  六部,通政司,司礼监,内阁诸公人头……

  包括他蔡懋德又何尝没拿过晋商的孝敬。

  大明官员如果靠俸禄,要饿死一半。

  是蔡懋德突然良心发现?

  不是……

  平素他不收好处,怎么养家,怎么升迁?

  而现在,他认为再这样下去,国将不存。

  民族大义面前,一个人微不足道。

  虽千万人,吾往矣。

  蔡懋德写完奏疏,心情激荡,命人加急送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