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36 章(1 / 1)

大魏宫廷 贱宗首席弟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国连横必将严重威胁到他们韩国。

可没想到,第二次魏韩北疆战役,没过多久就让他们韩国落于劣势,整个上党郡沦陷暂且不说,魏军居然还反攻到他们韩国邯郸郡,将战线一路推到淇关。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暴鸢还是荡阴侯韩阳,亦或是其余兵将,皆感到压力倍增。

他们无法想象,倘若被魏军攻破了淇水关,那会是怎样一副景象到时候,魏兵便可以长驱直入,攻打他们韩国的王都邯郸。

“无论如何,都要在这淇水关,击败魏军”

在淇水关楼内的军议会上,荡阴侯韩阳慷慨激昂地说道。

可是听了他的话,在座的诸将领们却是默然不语。

不得不说,近一阵子,他们被魏军打击地不轻。

记得前一阵子听闻上党郡被魏公子润麾下的肃王军攻陷时,在座的这些将领心下还幸灾乐祸地暗暗偷笑:什么北原十豪,三名北原十豪,居然被一个魏公子润打地狼狈逃窜,丢盔弃甲。

而如今,他们总算是领教了这支魏军的强大,领教了那位魏公子润的谋略。

对方只是设计了一种战车,设计了一种战术,就让他们韩国强大的骑兵无用武之地,在战场的地位比步兵都不如。

可能是见在座的诸位将领一个个缄口不言,荡阴侯韩阳将目光投向暴鸢,希望他出面说两句,迎合一下他的话。

见此,暴鸢沉吟了一番,开口说道:“荡阴侯大人所言极是,淇关乃邯郸之门户,此关若失,魏军便可长驱直进,因此无论如何,我等都要将魏军挡在淇关以外。至于御敌之策,我这边有几点建议,说出来与诸位探讨一下。”

顿了顿,暴鸢正色说道:“淇关地势险要,一面临山,三面环水,纵使是魏公子润麾下的魏国精锐之师,短时间内亦无法攻克此地。我猜测,魏军很有可能会跨越淇河,去打滑县,然后进攻荡阴,绕过我淇关,因此我建议,分兵驻防滑县,在淇河东岸构筑防御,严防魏军渡河。”

他一番有条有理的话,听得在座的诸位韩军将领们连连点头:这的确是目前最稳妥的办法。

于是乎当日,荡阴侯韩阳分出一半的兵力前往滑县,趁肃王军还未在淇关门前的卫河南岸站稳脚跟,率先于滑县一带构筑防御。

然而这一切,却瞒不过肃王赵弘润的眼睛,淇关守军刚有动静,便已有黑鸦众将这个消息传到了赵弘润耳中。

“看来,韩军已经考虑到我有可能攻打滑县啊不错不错。”

在听到这个消息后,赵弘润咂了咂嘴,意味不明地说道。

事实上他心中亦有些遗憾,因为他麾下军队尚未在卫河西南岸造好军营,否则,他便可以派去攻打滑县。

此时,清楚自家殿下战略意图的宗卫长卫骄皱眉问道:“殿下,那还出兵打滑县么”

赵弘润吸了口气,沉思了片刻,皱着眉头缓缓说道:“滑县是要打的,淇关嘛,也是要打的我军既然要攻打韩国王都,岂可留着这颗钉子”

“可是淇关地势险要,恐强攻不易啊。”宗卫吕牧在旁插嘴道。

赵弘润闻言点了点头,随即舒展眉头笑着说道:“无妨,叫士卒们打造井阑车。既然韩人认为淇关是一座险关,那么咱们就先打淇关”

说这话时,赵弘润心中暗笑。

既已有了水泥,岂还会在意区区一条河流

------------

第995章:淇关之战

淇关门前流经的卫河,因曾经属于卫国而得名,它源起于太行山,流经共地,在淇县一带与淇水汇流,此后又接纳漳水、洹水等河流,一部分水势汇入大河,另外一部分,则从支流与并行流向东海。

不同于统一称呼的大河,卫河由许多不同称呼的河段组成,比如淇水、漳水,以及肃王军在攻打邯郸途中必定会遇到的洹水,这些支流与卫河汇合,这才组成一个水系,卫人称之为卫河,而韩人则有部分人称之为漳卫河。

而淇关门前的这条卫河,它属于是卫河的上游,正是尚未与淇水、洹水、漳水汇合的时候,据赵弘润的目测,这附近的卫河狭隘处仅二十丈,极阔之处才有近五十丈的距离。

比如说淇关的东南侧,也就是卫河与淇水交汇的地方,那里简直好比是一片湖泊。

而至于淇关门前的这段卫河,河面宽度则在将近三十丈左右。

不得不说,河面宽度三十丈的河流,已经称得上是天险,在赵弘润的印象中,足以与楚国王都寿郢门前的涡河相提并论。注:文中的肃氏度量衡问世后,丈,一律约等于今两米。

唯一要说有什么破绽,那就是卫河距离淇关有些距离,约有大概五六里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倘若肃王军悄然渡过,淇关韩军是不见得能够及时反映过来的。

当然,韩军绝非傻子,他们在卫河的北岸建造了岗楼,就是为了防备这类偷袭。

不过对于赵弘润来说,淇关韩军部署在卫河北岸岗哨的哨兵,充其量也就是聊胜于无罢了。

毫不夸张地说,即便河对岸有五百名韩国士卒驻守,今晚赵弘润只需出动五十名黑鸦众,让这些黑鸦众趁夜色游到河对岸,便能将那五百名韩军士卒暗杀岗哨卫士,对于精于暗杀之技的黑鸦众来说,纯粹就是一群插标卖首的家伙而已。

问题在于,肃王军该如何渡过这条卫河。

记得一开始的时候,赵弘润自信满满,因为在他看来,在拥有了水泥的情况下,筑造一座水泥桥完全就是轻而易举的是,可没想到的是,当他叫来商水军、鄢陵军的一干将领,将造桥的事宜吩咐下去后,诸位将领却露出了呆懵的神色,根本无法理解赵弘润所说的造桥步骤。

此时,赵弘润这才恍然:此刻他手底下的这些人,是兵卒,而不是冶造局的那些工匠们冶造局的工匠们能够理解他的意图,哪怕是在尚未拥有水泥的当初,亦能在博浪沙那种环境恶劣的地方打下建设河港的坚实铜墩,但是商水军与鄢陵军的兵将们,却不见得可以领会他的意图。

让这些兵卒们打造浮桥尚且可以办到,让他们筑造水泥桥他们甚至连如何打桥墩都不懂,谈什么造桥

在这种情况下,赵弘润只有改变原定的计划。

当时,赵弘润心中浮现一个念头,他觉得,有必要创建一支以工程兵为主的后勤军,专门负责在战争期间的碉堡、据点防御建设在赵弘润看来,既然已经拥有了水泥这种快速筑造建筑的胶凝材料,单单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