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世界大佬们的口水战
“猪猡!混蛋!这帮黄皮的混蛋!”贾米奇咆哮了。15万在阿富汗和国防军打了两年,又被包围饿得两眼发绿,估计人肉也没少吃的苏军向自己冲来这那里是突围,分明是故意放水啊!气死了,要气死了!向来只见大英帝国坑队员,谁见过队友坑大英帝国的事情?等等中英好像还不是队友吧?那就是纵敌为祸,对,纵敌为祸。
贾米奇像个碎嘴老太婆,一边叫骂一边急吼吼将他发明的新词发往孟买的英印军司令部。作为一支只有不到七千人,总计才十几门75毫米速射炮,连机枪都没几挺杂牌师,想挡住十几万已经杀红眼拼死突围的苏军,和找死一样。
这边第8英印师狼奔豕突排兵布阵,那边孟买也乱了套。奎南中将只得先将电报转回国,然后安抚贾米奇和第8英印师,表示自己将亲自率领两个师来支援。当然,他也没忘在发回伦敦的电报里告黑状,把杨秋和国防军骂得狗血淋头。不过他不知道,就在他发出电报的同时,王正廷也已经和顾维钧急匆匆赶到北京英国大使馆,郑重其事的通知许阁森。还表示此次失误是因为部队正准备过新年,所以一下子没留神让苏军逃了出来,不过他们正在弥补错误,已经逮捕犯错的军官,还从喀布尔调集部队前往坎大哈阻击,尽量不给英国朋友带来麻烦云云。
逮捕确实逮捕了,不过只有十几名逃兵,当天晚些时候就被孙传芳就地枪决,死无对证。许阁森闻讯后大惊失色,哪还有心思去检查逮捕名单的真假,立刻联系国内告知印度部队防范未然。
两封差不多同时抵达的电报让白厅爆炸了,眼看日本军又要在孟加拉和缅甸发起新攻势,苏联人居然横插一脚跑来捣乱,这算什么事?这里是大英帝国的王冠,又不是你家后院,没事都往这里跑干嘛?
“守住!一定要守住奎达!”
正在策划占领挪威的丘吉尔也顾不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了,立刻下令一定要死守,还让坎宁安带地中海舰队出击,又亲自发电报给第8英印师。
这封电报很有名,大意是:“贾米奇上校,你要好好守住,国王在看着你呢,大英帝国的国运就在你手里了。不过你也别紧张,苏联人不会打仗。你看,伊朗、哈萨克还有芬兰,他们被揍得多惨啊,所以你只要保持大英帝国军人的尊严,枪声一响他们就会自动崩溃的。”
贾米奇怎么接到电报后怎么想的没人知道,但这封电报后来成为报纸嘲讽丘吉尔明明一窍不通,又喜欢对军队指手画脚的罪证。
向来不睬媒体的丘吉尔发完电报后,忽然发觉这是一个好机会,于是又急匆匆跑到下议院,告诉元老院的老顽固们。印度快要丢了,你们就别再藏着掖着了,把钱都拿出来吧,我要去买美国军火,要组建一百个师去拯救世界。
组建一百个师肯定是不可能的,向来一毛不拔的元老院连听都不愿听,但苏军残兵进入印度却真的引起了恐慌,连王室都被惊动了,乔治六世立刻责成张伯伦想办法,并且要求军队一定要确保印度安全。
张伯伦当然知道印度的重要性,别看目前日军侵犯,内部三派对峙,但谁都知道只要英国缓过气来,印度还是印度,连近在咫尺的中国都没辙,毕竟几百年的殖民根基不是玩笑!但谁会想到,中国还没插手呢,输得都快当裤子的斯大林居然让部队往印度突围,这是无视大英帝国的威严啊!
张伯伦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无法履行首相职责了,乱七八糟的突发事件让这位老爵爷疲于应付。于是丘吉尔挺身而出,不就是区区十几万残兵嘛!他立刻发电报给莫斯科,要求斯大林下令苏军即刻停止前进,还信誓旦旦表示要是你们去印度,帝国大军就要不客气了。
斯大林直接把电报扔进垃圾桶。你当我傻啊!停止前进?阿富汗方面军已经三个月没补给了,要不是朱可夫在任时提早储备了大量粮食和弹药,恐怕已经像哈萨克那样弹尽粮绝投降了。现在好不容易冲出包围圈,居然让方面军停止前进。这是伟大的苏维埃红军,又不是你们英国的罪恶殖民军。再说了,不往印度往哪里?马什哈德全是山,山只要随便来支部队堵住一天,部队就会全线崩溃!
所以他对这种微乎其微的代价还很怀疑,以为英军要打游击战拖延,还疑神疑鬼派出小股部队搜索前进,直到侦察部队汇报奎达已经看不到英军,满城都是丢弃的军火和物资后,才真的相信英国人逃跑了。
冲啊,抢啊!
饿坏了的苏军冲入奎达后顿时引发一场大灾难,眼睛红红的苏军几乎将全城所有吃的和牲畜都抢走,还至少有五百妇女被吃饱喝足的苏军强暴,贾米奇来不及炸掉的大量武器和储备也都成了别人的战利品。等第二天早上土库曼集团军的三个步兵师赶到,这里就像遭到龙卷风肆虐一样,骡马没了、粮食没了,就差刮地三尺了!满城都是嚎啕大哭的百姓。
既然祸是自己惹出来的,总该好好善后吧?于是孙传芳下令停止追击,又从后方调来大批粮食安抚百姓,最起码要确保人家平平安安渡过这个冬天。这样一耽误自然没法继续追击,何况前面是印度,上面和英国也没有共同对付苏联的协议,所以三个师心安理得的在奎达驻扎下来。
这边孙传芳开始清扫小股残部,会师马什哈德和马雷开始准备春季攻势,那边的奎南中将却倒了八辈子霉。等他带着一万人浩浩荡荡坐火车抵达锡比,恰好遭遇贾米奇的残兵,这才知道奎达已经丢了,只好先收拢部队安抚残兵,然后就地组织防御。
没有追兵的里亚贝舍夫反而不急了,带着十五万部队一路慢悠悠行军调整部队状态。毕竟阿富汗方面军的将士好久都没想享受过这种悠闲的日子,联想到之前不是飞机炸就是大炮轰,每天躲在山洞里吃压缩饼干的日子,现在简直就是天堂,所以最后花了三天才抵达锡比。一个要挡,一个要去北方邦,双方立刻在锡比展开一场“大战”。说是大战,其实就是科孜洛夫的摩步师和奎南一个半英印师的较量。面对在阿富汗打了几年的苏联老兵,奎南把手里几个澳大利亚营全派出去也没能挡住,只坚守了一天就被科孜洛夫冲散,五千多印度士兵成了俘虏。
里亚贝舍夫很开心的夸奖了一番科孜洛夫和摩步师,还向莫斯科汇报“大捷”。一名参谋见到英印师居然这么弱,更是突发狂想说应该直接南下攻打孟买!一举赶走英国人解放全印度。还好里亚贝舍夫比较理智,英印师是弱,但苏军毕竟是外来户,而且国大党,穆盟和党三派的游击队各有十几万人。何况印度有几亿人口,他们这边的重装备又丢了大半,弹药也严重不足,所以拒绝建议要求部队继续征集沿途畜力,避免纠缠加速向北方邦前进。
奎达丢了,锡比会战也败了,这下大英帝国彻底震动了!也不知是谁,居然还把消息捅到报纸上,结果整个英国都陷入轩然大波。加上苏军已经在芬兰占据优势,这下全英国人民都不干了,聚集起数万人到唐宁街,表示他们已经受够了,要求张伯伦下台。
希特勒也趁机落尽下石,公开叫嚣印度的高种姓白人是雅利安后裔,所以德国应该帮助他们,组建雅利安军团,联手苏联解放全印度。“。”斯大林恨不能亲自宰了小胡子,这不是把我往火坑里推吗?!他恨完小胡子,又不得不面对里亚贝舍夫的装备求援电报,所以立刻让莫托洛夫联络日本。毕竟这次阿富汗方面军丢了大部分重装备,弹药也奇缺,自己没法运过去只好求助日本。
裕仁很为难,找来永田和东条英机商量。永田直接拒绝,认为支援苏联孤军已经没有意义,反而会促使英国求助中国,开放印度战场让杨秋进入。但东条英机却强烈支持,认为日本需要维持两面夹击才能确保杨秋不敢对日本出手,顺利消化南洋。两人为此还大打出手,吵得天翻地覆。但最后,野心勃勃的裕仁还是拍板决定,将马来亚、菲律宾等地缴获武器交一部分给里亚贝舍夫。
当然,是出售,要钱的。
这次冲突让永田铁山和东条英机彻底撕破脸,最后他干脆逼迫近卫文麿辞职,准备推选海军派的米内光政出任首相,遏制日益贪婪的东条英机大陆派。但这种赤裸裸背叛陆军的行为,让他遭到陆军上下的集体围攻,日本政局再次陷入混乱。
地中海的墨索里尼也跳出来看好戏,说意大利很乐意帮助英国,就像西班牙内战那样,愿意出兵五十万剿灭gc主义的军队。最后甚至还惊动了白宫,罗斯福立刻打电话给丘吉尔,并向孟买派出五艘满载军火的万吨轮。
世界的大佬们集体登场,全世界的报纸都开始报道这场大佬之间的口水仗,唯有张伯伦是真急了!立刻责成陆海空三军消灭进入印度的苏军。但奇怪的是,向来最爱出风头,自诩大英帝国唯一救星的丘吉尔爵爷却突然悠闲起来,对国内政治不闻不问,更不参加大佬的口水战,反而打电话给法国总理雷诺:“不要再让中国22舰队使用吉布提港了,塞舌尔也不行。”
雷诺听得满头雾水,你不去关心挪威和印度,突然提吉布提干吗?他可太熟悉这个黑心黑腹满肚子坏水,向来死道友不死贫道的胖子,立刻提高警觉。丘吉尔当然不会说真话,故意吓他说怀疑中德有勾结,必须先暂缓合作,观察观察再说。雷诺还真被说服了,毕竟中德两国战前协议众多,军事合作也多。而且法国也很想报杨秋攻打苏联,导致法国失去最重要东方牵制力量的仇,所以法国政府对法国gc党组织国际纵队去苏联作战不仅不阻止,还秘密赠送了大量武器装备。何况英国才是最重要盟友,所以雷诺最后答应暂缓中法军事合作。
当然,雷诺也需要中国,毕竟法属东印度还在中国海军的保护下呢,要是得罪杨秋《撕毁中法南海协议》,恐怕日军会立刻扑上来。所以达尔朗一度拒绝执行这个命令,直到雷诺详细解释了英国的重要性,这位对英国向来不友好的海军领导人才慢腾腾的发电报给中国海军司令陈绍宽,借口说吉布提设备老化,需要封港几个月大修,你们先自己找地方忍一忍吧。
达尔朗刚发出电报,吴焕先和阿尤布已经率部抵达苏莱曼山脉东陂尽头的德拉加齐罕。
吴焕先很清楚,第16高原旅和两个穆盟师是挡不住苏军的。何况他这次来也不是阻挡,只是上面要给穆盟一个安全交代,希望尽可能消耗部分苏军。所以他没主动进入山脉伏击,而是选择山势余尽的这里作为阻击点。和卓凡据城死守不同,他按照山地部队的作战习惯,将部队散开在两翼各处要点,放出通往德拉加齐罕的大路,形成一个倒八字葫芦口伏击圈。
这种部署让阿尤布和穆盟军官很诧异,为何不进入更好的山区呢?经过解释他们才明白,苏莱曼山脉是进入印度大平原的最后天险,里亚贝舍夫肯定会格外小心,为躲避伏击必定会下令日夜兼程还可能多次改道,这样一来,苏军上下肯定很格外疲劳,等他们钻出山脉肯定会放松警惕。
最后情况和吴焕先判断得一模一样,里亚贝舍夫率部钻出山脉后大松口气,下面的士兵也放松了警惕,根本没想到连续击溃英军后,会在山势尽头遭到三万部队的伏击。拉开进攻序幕的是16旅的16门12管107火箭炮,这种只需要一匹马就能拖拽的火箭炮很受山地和轻装部队的欢迎,就是火箭弹制造比较麻烦,所以还没普及装备。
每秒一发的火箭弹从六公里外冲向正在休息的苏军宿营地,密密麻麻的火箭弹拖着橘红色尾焰,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道灰褐色尾迹,如同坠落的陨石般砸向苏军。由于不像重炮发射时有巨响,所以直到炮弹落下苏军才发现遭到袭击。轰隆隆的爆炸将里亚贝舍夫等军官吓了一跳,开始还以为是中国或英国轰炸机来了,等看到地面的火球后才明白是重炮部队。16门107火箭炮营造出的威势是惊人的,远远看去竟像三到四个炮兵团在开火,连穆盟军官都差点吞下舌头,没想到这种怪怪的小东西打起来这么猛。
等到迫击炮和阿尤布的炮兵营也从四面八方连续开火后,里亚贝舍夫和科孜洛夫错误判断伏击的是英军主力,为避免纠缠,干脆连入城都放弃了,下令部队加速通过印度河。
冬季枯水期帮了里亚贝舍夫的大忙,工程兵没花多少力气就搭建起浮桥。于是德拉加齐罕阻击战出现了很怪异的一幕,无心恋战的苏军只派出少量部队阻击,主力就像头皮糙肉厚不怕伤血的蛮牛,不断从吴焕先故意放出的八字口突围。而第16旅的一万将士和两万穆盟士兵也没能力吃掉对方,干脆集中全部火力对准八字口猛轰。
就这样一个死打,一个埋头狂逃,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上,等姗姗来迟的英国轰炸机投下一百多枚小炸弹后,阻击战宣告结束,总计八千苏军被打死或打伤俘虏。随后几天吴焕先还发动多次追击战,但进入平原后苏军行动明显加快,可选择的道路也更多,所以追到沙漠边缘的巴哈瓦尔布尔后,放弃了冲入沙漠的打算,收兵回白沙瓦。
随后赶来的英军也多次试图阻拦里亚贝舍夫,但不是被击溃白送装备,就是被趁夜逃走,随着十几万苏军迅速逼近德里,印度上下顿时乱作一团。
最新全本: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