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六章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 / 1)

辛亥大英雄 河马散人 4757 汉字|35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五一六章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一秒记住【.】,本站为您提供热门小说免费阅读。

清晨的上海已经忙碌起来,几年前还脏乱差的华区正变得越来越繁华。反倒是之前规模庞大的租界区因为德日俄三国自动或被强行撤销后,租界区一下缩小很多。失去租界后日本领事馆搬进了公共租界,和大英帝国一样日本也不愿意将总领馆搬到南京,似乎想用这种方式紧跟盟友。领事馆前,几个学生鬼鬼祟祟,远远地见到他们后印度巡警立刻鸣哨警告。

几张大字报和标语却已经被贴到墙上,还有用毛笔书写擦不掉的斥骂和怒火。

日本驻华大使小幡酉吉站在窗口,默默看着没让保护领馆的士兵去干涉。马关条约后伊藤博文等日本有志之士努力建立起来的中日特殊关系在上次中日战争后已经荡然无存,两国民众间的敌对行为越来越多,随着中国教育部将甲午、旅顺大屠杀等等事件正式写入教科书,中日之间的宿怨不是缩小而是扩大了无数倍!黄海冲突后,普通中国人心中的仇日思想再被点燃,报纸评论口诛笔伐,大有淹没日本岛的架势,在这种疯狂的鼓动下学生们首先参与了进来,游行、抗议乃至像刚才这样在各类日本驻华地区抹黑发泄。

短短几天,四十几岁的他鬓角都白了不少。

到底怎么了?从1911年起,远东就似乎出现了一个让人看不见却时时刻刻笼罩扩大的漩涡。冲突、谩骂、对峙、交战中日两国各不相让,无数生命和年轻人被卷入进来。花了二十年时间。耗资巨大部署和扶持的在华利益代理人和亲日派几乎被彻底扫了个干净,孙逸仙那些被扶持的政客也直接踢出国门至今不敢回来。中国年轻人正变得越来越自信,过去三年赴日留学生人数减少到个位!反而转向更遥远的美法英三国,全面学习日本的口号也变成了“学习西欧,超越日本”。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和那个高大甚至需要仰视的身影有关。

他统一了中国,实行全民9年制免费教育。推进国家基础建设、加速工业化革命,改革社会和土地政策,完善国家赋税制度。实现立法与行政的分离,让二十年前毫无斗志的军队摇身变成连欧洲都不敢轻言打败的强军!很多事情其实单独看并没什么太过人之处,但将所有这些捏合到一起就会发现。他正在逐步奠定现代中国的基础!!所以,美国人称其为“东方华盛顿”,法国赞许他为世界最大民主领导者,德国也一度视其为东方的最好合作伙伴,就连一项吝啬赞美的大英帝国,都称其是“拥有纳尔逊精神的开拓者。”

愚昧封建的中国似乎一夜间就成了香饽饽,连保守的英国下议院上月都首次敞开议会大门,欢迎国社党青年会会长陈果夫和财政部长张文景访英,并公开赞许他们是中国年轻一辈的佼佼者。这是怎么做到的?很多学者都反复深究其中原因,但在小幡酉吉这类资深外交家看来。一切都非常非常的简单。

军事胜利和积极靠拢欧洲的走出去战略。

对北洋的压倒性优势!对日本的胜利!主动走向欧洲参与世界最大战争,并以一场被各国奉为经典的陆军大战役拉开走出去战略,在没有能力制定规则前干脆遵守西方制度和规则,重视西方的契约精神,并公开在美国国会许诺!然后就是跟在军队后面的是留学大潮。商业贸易的走出去融合。当这些汇聚起来,就变成了一股自上而下的汹涌大潮!作为研究中国多年的政治家他很清楚,这个国家有一种叫仿效效应,如果直接点或者可以说成攀比效应。当以杨秋为首的道:“谢谢副总统关心,我安排她去南京女子中学读书。”

希望知识能改变她的人生吧。杨秋心里自言自语一句后,才转回工作问道:“日本那边准备好了吗?”

“日本?”唐绍仪有些纳闷,虽然他知道情报部门针对日本展开了很多工作,但突然提起这个话题还是有些莫名,问道:“辰华,日本有什么?”

杨秋一拍额头,笑道:“看我,忘记和您说了。”

随着他的话,唐绍仪渐渐了解了。陈浩辉虽然潜伏结束回国,但针对日本的潜伏并没有结束,反而由于控制了金九这些朝鲜人,通过朝鲜和自己这边安排再次安插不少间谍。这些人平时主要负责收集各类民间和军事情报,黄海冲突后其中部分被激活,投入到了这场亚洲主导者的竞争中。

上次陈浩辉他们的行动堪称情报经典战术,所以唐绍仪大致了解后也对情报部的工作很好奇,问道:“这么说,辰华是准备发动情报员对日本后方进行破坏?”

陈浩辉呵呵一笑:“总理把我们看得太厉害了,510事件后日本情报部就怀疑是我们下黑手,所以请出了闲赋在家的福岛安正,经他的捏合日本情报效率上升很多,这次用运送贵金属的机会我们就抓获数百潜伏和被收买的人,好几位还是当地的头面人物。”

“那你们这次准备怎么办?”唐绍仪问道。

方瑞拿出一叠厚厚的资料,递给唐绍仪说道:“这是最近几年日本国内的一些基本情况,总理您看看,发现什么蹊跷了吗?”

唐绍仪接过资料,一边看一边对情报部门赞不绝口。这份资料并没什么特殊,主要记载的也是民生问题,但内容之详细简直就像是日本政府自己的统计。从资料看,日本国内的封建压迫现象极为严重,尤其是财阀和地主的苛刻比民国厉害数倍。比如土地问题上,一半以上的日本农民是没有土地的。这个比例比1911年前的中国高很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成为日本农村阶级对立的一个尖锐矛盾。日本地主向农民征收地租时还采用最落后的实物地租形式。不论丰年或歉收,农民要把全年收获的一半甚至7成都交给地主。而且因为日本不重视或者说技术不足,导致全国上下到现在都没有一家肥料厂,相反汉阳自1912年从德国换到合成氨技术后,就一直苦心研究国产化。并与1917年首次建成第一套国产50万吨级合成氨设备。截至去年,全国化肥厂数量已经增加到7家,全年化肥产量达到300万吨。各类拖拉机的保有量也从1911年的7辆增加到目前的6500辆。而日本却只有可怜的172辆,正因为不重视或者技术落后,导致日本农业生产力得不到发展。尤其在丢了东北后,国家粮食严痔旎足使得国民长期挣扎于饥饿线上。

欧战爆发后,欧洲对商品的需求达到了天文数字,日本虽苦于原材料不足,但代加工和造船业却因为英国的支持获得了不小收益,工人数量从1911年的80万增加到目前的110万,各家工厂财阀也赚的盆满钵满。但这种财富赚的也很辛苦,因为代加工本身利润薄等问题,所以工厂对工人的压榨简直到了极点!工厂主为了留住工人,甚至采用奴工制和包工制。也就是将工人骗来后关上大门就禁止离开,日夜加班轮流休息。对农工的压榨使得日本社会结构出现了非常大的问题,只不过是被压制还没爆发出来。

资料看完后唐绍仪也觉得触目心惊。何止是他,其实此刻真正了解日本的国人又有多少呢?长门级战列舰的鲜亮外衣背后,是以百万计被压榨的工人和农民!不过他还是有些奇怪。资料上虽然说日本国内矛盾非常严重,但日本天皇在国内的影响力非常大,财阀政治也深入人心,民族单一且长期被奴役导致成为习惯,所以想从外部破坏还是很有难度的。

不过陈浩辉和方瑞却明显胸有成竹,后者指着一组数据提醒道:“总理看这里。这是日本工人工资的一份数据。日本国内工人工作时间普遍在12到14小时,比我国的10小时要高。但工资却非常微薄,以去年的纺织工为例,女工日工资只有4角8分,男工也不过9角2分,且工资中的2成要被各种各样的惩罚克扣掉。”

唐绍仪掐着手指算完后,狐疑道:“女工每天4角8分,一月下来就是14日元,扣除2成的话是1旧元。上次战后日元贬值,按照汇率算大概是我国的10民元左右这个不是和我们一些工厂差不多嘛?”

杨秋忍不住笑了起来:“的确和我国民间差些的工厂差不多,可有件事总理您忘了。日本工人每天要工作14小时,我国却已经立法最长10小时工作制。此外还有一点最重要,我国目前的米价是每升大米1角钱,日本每升是4角钱!就是说,吃得差些的话,我国女工干一天可以养活4个人,而日本却只能买一升米!仅仅够养活自己。”

方瑞接口道:“按照这次日本联合舰队出动的规模算,将至少消耗30万吨威尔士白煤!10万吨重油!但截至去年日本全国石油贮备只有20万吨,白煤不足50万,所以两个月后他们就要面临燃料不足的问题。陆军不好受,想要同时守住朝鲜和台湾,至少需要再动员30万军队,这样算来需要养活的军人至少在80万左右!根据这个比例我们认为,日本米价很可能将在最近暴涨到每升6角甚至1元!”

嘶!

陈浩辉刚说完,唐绍仪都倒吸口冷气。如果米价暴涨到6角钱,恐怕日本国内很多人连饭都吃不上了!要是涨到1元那几乎就是要了日本老命。方瑞见状却没任何表情,淡淡道:“白玉堂已经带潜艇出发了,吴锐正在金九那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暂时耗一段时间,时间一长日本国内压力就会放大。到时候就能煽动在日本的朝鲜人找米价的借口乱一下。我们预测,如果顺利,粮食问题会在短时间席卷全日本。”

“好!这个办法好!”唐绍仪一拍大腿,哈哈大笑起来:“之前我还在想,现在这个天气三个月恐怕打不完,但有了这个办法却能省很多了。只要逼得日本国内粮食紧张出现骚乱,他们的前线将士就肯定无心再打。我倒要看看牧野伸显和田中首相还有什么辙。”

“不!总理错了,我们这次可不仅仅是为缓解前线压力。”陈浩辉看一眼端起茶杯面带微笑的杨秋,再看看惊愕的唐绍仪。嘴角慢慢勾了起来:“最终目的是要在日本农民中间竖立起程城老师的名声。”

“程城?程城法案!”唐绍仪跳了起来,看向杨秋的目光也变了:“辰华,你准备向日本输出国社?”

“我向伯纳德和英国政府许诺了。我们不需要殖民地也不会向外扩张,但政党是没有国界的。”杨秋点点头,凝视唐绍仪的目光深邃而遥远,缓缓向茶杯放在了桌上。

轰隆隆。

茶杯放稳的同时,朝鲜平安北道龟城上空笼罩许久的压抑和沉寂终于被打破。来自第8步兵师26旅炮兵团的12门m1917法制施耐德155mm榴弹炮和24门国产105mm野战榴弹炮鸣响了国防军进攻朝鲜的序幕。

时隔五年老对手重逢后,却是完全不对称的火力强度。

陆军出生的杨秋在海军上一筹莫展,但在陆军建设上却从不放松。经历四年欧战和巴黎和会上的鲸吞,国防军终于完成炮兵编制改造,全军除固定防御点和储备外正式淘汰57mm、75mm、122mm这些口径,70mm步兵炮和60mm迫击炮成为营连级火力。80mm、120mm迫击炮和研制中的85mm榴弹炮成为旅团级火力,而师级火力则由160mm迫击炮和105mm,155mm(还有部分150mm存在)榴弹炮组成,全军114个旅属炮兵团、66个师级加农重炮团(远程加农炮)、20个独立炮兵团(要塞或机动)、24个铁道炮兵营编制也与年初完成。

爆炸掀开冰层,卷起雪花。冻得**的土地都无法抗衡炮弹。尤其是155mm重炮更是威力骇人,每次落下都能砸开一个大大弹坑。经历过西线大炮兵考验的国防军炮手们用欧洲式的炮火挤压战术让敌人战栗颤抖。大炮将日军压在冰冷的泥地里抬不起头,没等熬过炮火覆盖,来自1旅的14辆t1型(一战的ft-17)坦克喷着黑烟就出现在视野中。

“跟上注意你们的脚步!躲在坦克避弹区不要离开。左右,小心左右的伏击!不要让敌人靠近坦克50米!”

坦克的后面,杜子山戴着头盔。披着洁白的伪装斗篷,高举心爱的美国产m1912霰弹枪不断呼喊提醒士兵注意队形,偶然间露出的臂章告诉大家他现在已经是一位连长。这位在西线血雨中鏖战了两年,参加过百日攻势和震惊世界的“瑞尼韦尔龙哮”战役,和战友一起得到法国荣誉骑士军团勋章,国防军陆军二级勋章,欧战老兵勋章的老兵带着浑身荣耀和奖金回家后,发现全家已经移民到奉天,不仅买了500亩地,弟弟妹妹也跨上书包免费上学,于是左思右想选择回到部队。

因为功勋卓著他被分配到了国防军赫赫王牌第一师,还因为熟悉装甲步兵战术被编入第1装甲旅,成为13装甲步兵团的一位连长。天寒地冻冰渣满地,让他仿佛回到了残酷的西线,爆炸、火焰和穿梭的子弹不仅没让他们这些老兵害怕,反而有这种说不出来的兴奋。

坦克上的14挺12.7毒牙重机枪肆虐横扫,缺乏重装备的日军士兵只能徒劳的用步枪在坦克上打出无数白点,然后看人家继续一点点靠近。几十位日军士兵组成敢死队,抱着手榴弹准备实施肉弹突击,但才冲出阵地就被跟在坦克后面的步兵打死。当坦克连终于抵达阵堤旎远后,杜子山一马率领大家冲出避弹区,低着头弯着腰如同一匹饿狼闪转腾挪向前突击。“杀死他,快杀死他!”一位日军曹长指着他下令射击,可与雪地融合成一色的白色斗篷连老兵都很难捕捉目标,况且日军只要是一露头就会遭到坦克机枪的点射打击。

杜子山一个横滚就冲入了日军堑壕,手中的霰弹枪想也不想左右先各自猛轰一枪。可怕地大号鹿弹散开后直接扎入几个冲上来的日本兵身体里,他们连让各国闻名丧胆的嚎叫都没发出就浑身是血。随着越来越多战友冲入阵地向左右扩散,日军完全挡不住霰弹枪和冲锋枪组成的迅猛火力,只得丢弃这个山头阵地向城内撤退。

望着撤退的日军,杜子山用力挠挠头。

怎么好像日军变弱了呢?

不是日军变弱,而是国防军自己完全变了。从1911年建军时的几十门小炮,到如今飞机、大炮、坦克、轻重机枪等等武器一应俱全,骨干老兵和军官大部分也都经历过最残酷的欧战锻炼后,已经真正的成长起来。相反日军虽然也吸收了不少中日战争时期的经验教训,可被海军吞掉太多军费后,已经完全追不上由装甲和大炮兵组成的陆军革命潮流,对国防军的印象也还在五年前。

与龟城同时打响的还有宣川。为尽快打开局面,朝鲜方面军司令秦章书一出手就是重锤打豆腐,用两个重装旅不说,还带上了装甲连和师属重炮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攻两地。只花了6个小时,日军这两个突前部就被击破,15万在安东和新义州待命多时的国防军主力、6万朝鲜独立军还有5万余朝鲜民夫组成的主力大军如同冲破栅栏的狼群。

歌声嘹亮:“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