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 大战役 五
苏军的反攻渐入**,在大炮和坦克的支援下,百万苏军向中亚防线发起一**的疯狂进攻。在铁木辛哥的指挥下,卢金和罗科索夫斯基分别率中央方面军、西伯利亚方面军、乌拉尔第一方面军,从库尔干和科斯塔奈同时向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发起进攻。基尔波诺斯和马利诺夫斯基率乌拉尔第二方面军、西哈萨克方面军,进攻萨雷科帕湖和伊尔吉兹。为尽早打开局面,还组建汉特曼西斯克方面军,由华西列夫斯基率领,在北方的汉特曼西斯克集结后,沿额尔齐斯河快速南下,向西西伯利亚战略重镇鄂木斯克挺近。
铁木辛哥就像匹争强好胜的雄马,一上来就摆出标准的骑兵战术,多线多头同时进攻,试图以快速冲击,一举压垮防线。同样是骑兵出身的梅生也不甘示弱,先让孙传芳和范石生率十二个军,亲自坐镇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和伊希姆河防线,又以第102装甲师、第4装甲师、第77摩步师、波兰第1军和4个哈萨克骑步师组成右翼集群,任命前第一装甲师师长乐士文为司令,迎头阻击华西列夫斯基。命戴锦堂和李玉国为中路集群,率四个军防御萨雷科帕湖地区,还从卡拉干达、克孜勒奥尔达等地抽调总计两个军,星夜驰援伊尔吉兹突出部的杜子山部。
6月12日,乐士文以102装甲师和波兰第1装甲师为箭头,从塔拉越过额尔齐斯河,用两天时间,绕过伊姆格特沼泽,突然出现在下瓦尔托夫斯克。驻守这里的苏军虽然顽强抵抗,但在两个装甲师和两个骑兵师的冲击下,只能匆匆丢下数千具尸体向西北的苏尔古特撤退。面对侧翼岌岌可危的局面,华西列夫斯基力排众议。同样以一个迂回,以八个师的主力,攻占秋明州和鄂木斯克州交界的扎耶沃兹基诺。乐士文立即以77摩步师和波兰第一军回应,快速拿下伊希姆这个战略重镇,并让第4装甲师向西直逼秋明!华西列夫斯基还不死心,干脆利用寒区地形复杂,森林茂密的条件,将部队化整为零,试图继续向鄂木斯克挺近。这一战术起到了效果,乐士文也只好暂停钳形攻势。拆开部队分散阻击。双方总计三十几个师,在寒区地带展开了惊心动魄的绞杀战。
右翼陷入僵持的情况下,向来不喜欢被阵地束缚的梅生以徐象谦为箭头,调集三个装甲师、两个摩步师和三个哈萨克土库曼步兵师,从伊希姆河中部的尼古拉耶夫突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特罗耶夫拉茨基,一举切断库尔干和科斯塔奈的东部铁路联系。铁木辛哥闻讯后大惊失色,但指挥中央方面军的罗科索夫斯基却不为所动,反而让乌克兰第三集团军沿徐象谦部打开的缺口实施反穿插。一举成功渡过伊希姆河。
徐象谦闻讯后,立刻掉头,准备切断乌克兰第三集团军和库尔干的联系,配合主力吃掉敌人。但此时卢金的顿河集团军却快速由南向北逼近列宁斯克耶,致使他错失良机。不过他并没束手待毙,立即分出五个师,佯装担心遭夹击。向东快速撤退。立功心切的苏军没意识到危险,当库罗奇金率领第三坦克军330辆坦克急追至谢尔盖耶夫卡时,立刻遭101装甲师和第17装甲师的伏击。在一百多架飞机攻击机的配合下。双方的五百多辆坦克激战一天一夜。最终,苏军中将库罗奇金当场战死,273辆最新的t34/85和kv100坦克被摧毁,而徐象谦却仅仅损失47辆36型‘东北虎’主战坦克。
“谢尔盖耶夫卡钢铁战”,是继库尔加森坦克会战后,中苏的又一次坦克会战。这次战斗,再次暴露了苏军新军经验差,装备差距明显的劣势。铺满谢尔盖耶夫卡谷地的钢铁残骸,彻底打寒了苏军坦克部队,一直到战争结束,苏军指挥部都没再投入过超100辆的坦克进行装甲会战。
第三坦克军的覆灭,让卢金不得不收回拳头。李玉国看准机会,以蒋先云的76机步师和邱清泉的63摩步师为箭头,组织4个师攻占库什穆伦,与徐象谦部遥遥相望,形成对科斯塔奈的两个突出箭头。
乐士文、徐向谦、蒋先云、邱清泉,还有华西列夫斯基、卢金、罗科索夫斯基等等,这些指挥员们,用一次次堪称经典的穿插和反穿插,用几乎相同的大纵深作战思维,展示了他们杰出的军事指挥能力。但局部的精彩却无法掩盖整体战事的焦灼,面对中亚联军绝对优势的空中打击,苏军很快就丧失制空权,无休止的炸弹,蝗虫般掠过天空的战机,让很多苏联军官甚至不敢看每天送来的伤亡数字!梅生和孙传芳同样不好受,即使空军不辞辛苦,但卢金和罗科索夫斯基两人珠联璧合,除第三坦克军这个意外,两人的攻守非常平衡,让他们迟迟找不到反击缺口。
中亚大战正酣时,波斯湾同样风火雷鸣。伊拉克的反叛并没逃脱英**情五处的眼线,早在4月3日,仇视英国的拉希德-阿里-艾格拉尼上台时,军情五处就警告丘吉尔,苏德加强了在伊拉克的活动,并有苏联士兵伪装成游击队进入摩苏尔。但因为当时西班牙和北非吃紧,加上丘吉尔认为伊拉克军毫无战斗力,所以把中东部队几乎全调往地中海参战。这个严重误判,导致哈巴尼亚空军基地快速沦陷,四千多名英军被俘。为弥补错误,在无兵可调的情况下,丘吉尔打起了中国波斯集团军的注意,但白崇禧却以进攻德黑兰的借口,拒绝了从科威特出兵建议。
就在丘吉尔想尽办法夺回伊拉克时,希特勒却陷入兴奋。伊军攻占哈巴尼亚的当天,他就找戈林商量,组建‘中东军团’。戈林当然立马叫好,连夜找来空军上校沃纳容克,授权他组建特别航空队充当先头部队。戈林在给沃纳的命令中称:“元首希望行动能掀起阿拉伯人的反英圣战”。沃纳上校也没辜负元首重托,就在英国驻伊大使康沃利斯爵士离开阿瓦士时。刷上伊拉克空军标志的24架bf110c战斗机、7架he111h轰炸机、30架ju52型和7架ju90运输机取道南斯拉夫和维希法国控制的叙利亚,抵达巴格达机场,并带来340名精锐伞兵。
6月15日,墨索里尼也突然插一脚,意军第155中队的16架cr-42战斗机和20架ju52运输机飞抵基尔库克,277名首批意大利伞兵加入‘圣战’计划。
苏德意相继插手,白崇禧又无兵可派,丘吉尔只好去求助美国。沉浸在西伯利亚公投中的罗斯福也不希望伊拉克落入杨秋手里,所以立刻让艾森豪威尔想办法。被德军打得节节败退的艾森豪威尔哪还有办法,只好连夜用阿尔及尔败下阵来的士兵。组建三个步兵团,用运输机送往亚历山大港,然后让他们与当地的一千多名海军陆战队配合,帮助英军进攻伊拉克。丘吉尔也咬着牙,把埃及的第10英印师调往约旦。
趁英美干涉伊拉克之际,白崇禧也没闲着,集结十五个师,耗时五天一举攻克库姆,打通了前往德黑兰的最后通道。同时。杜聿明率土库曼集团军六个师、阿富汗和伊朗四个师,也沿着里海向西进攻。七天内连克贝赫沙赫尔、内卡、萨里和巴博勒四城,逼迫巴甫洛夫只能沿达马瓦德山和尼兹瓦尔山据守,彻底丧失了伊朗战区的主动权。白崇禧攻克库姆后。并没有急于包围德黑兰,而是让李晋率三个师,在伊军的配合下,向哈马丹和库尔德斯坦省运动。从侧翼威慑巴格达的同时,也希望切断德黑兰和大不里士的联系。
虽然德黑兰有被合围的危险,但中国土库曼和波斯湾集团军双双被牵制的局面。正是斯大林希望看到的,于是亲自打电话给前线的铁木辛哥,要求他抓住中国援兵不多的机会,全力进攻,夺回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就在他踌躇满志时,一份重要情报,却让克里姆林宫再度体验严冬的彻骨冰寒!
叶尼塞河以东地区,即将举行脱离苏联的地区公民投票!
====
诺里尔斯克,苏联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州极北的边荒小城,以拥有高品位镍、铜、铂族等有色金属闻名后世。历史上,这里是大清洗时代最重要的罪犯流放地之一,但这个时空里却不同。自从1920年中国强行以武力控制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切断苏联向东的西伯利亚铁路大动脉后,整个叶尼塞河以东的苏联地区,都陷入长期的游击战和动荡中。战争和饥荒造成上百万苏联移民离开或死亡,使当地人口从1918年的270万,下降到不足33万!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为刺激经济。杨秋大肆举债,掀起振兴中国的基础建设**。在各种工程和金属石油加工业的带动下,大量汉族家庭开始移居赤塔、北海(今伊尔库茨克)和乌梁海等北方省份,人口也迅速膨胀到300万。为继续向北拓展,杨秋不顾苏联的强烈抗议,动用军队修筑价格便宜的窄轨便道,深入苏联的雅库茨克等地区,掀起极北淘金和开矿热潮。在报纸引导和巨额财富的引诱下,北方移民的脚步开始向北极寒地深入。1933年初,两艘中国海军破冰船更是在夏季成功走东北航道,穿越白令海峡抵达新西伯利亚群岛进行水纹勘测。
截止目前,不包括赤塔等中国北方省份,总计有约五十万中国移民居住在苏属东西伯利亚地区,占当地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五十,其中大部分都是工矿企业的员工和家属。斯大林对此恨之入骨,一度打算修建北极铁路,但终因技术无法实现而告终。
3010计划启动后,国内对珍惜有色金属的需求开始加剧,促进了“西北地质大发现”进程。诺里尔斯克也是在那时,被发现有大量镍铜和铂族矿,最终由中国北方矿业公司接手开发。经过数年开发,不仅修建起火力发电厂,冶炼厂和食品加工厂,还形成一个较大的工业居住区。目前约七千居民住在这里。百分之九十都是矿业公司的工人和家属,剩余也都是游牧的埃文基族。因为实在是太偏,所以每年只有5到10月可以从叶尼塞河前往这里,其余时间均要靠定期航班来往。为防止苏军袭扰,这里还常年驻有一个警备营,并有一个大型室内机库。
卡瑞斯搭乘中国空军运输机抵达这里时,天空还飘着小雪花。
“啊!这里真美,快看,再下雪。”一名来自国内的女记者显然没见过六月飞雪的景象,禁不住呼喊出来。
记者们很快被士兵安排上了一辆卡车。卡瑞斯坐在前面,目光在身边陪同他们的辜玉文身上绕了几圈。“卡瑞斯先生?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辜玉文的英语很好,扭头询问道。
卡瑞斯知道,这个年轻人和霍普金斯一样,是杨秋最信赖的私人顾问之一,参与过很多国家决策。所以也想从他嘴里套套话:“辜先生,贵国为什么要组织这样的投票呢?这里是苏联国土。”
“这里确实是苏联国土,但那只是过去。卡瑞斯先生,您忘记了?我们目前的工作。士兵们付出鲜血好和牺牲,不正是要打破独裁和野蛮吗?所以总统认为,既然我们解放了这里,就应该给这里的人民一个自由选择的权利。”辜玉文的口才很好。说话滴水不漏。
“但这里是贵国公司投资的矿区,工人也都是贵国公民,他们部应该获得投票权。”
“不不,您错了!既然他们居住和工作在这片土地上。那么就有应该和当地人一样,拥有选择的权利!这里的每一个公民都应该获得。这不正是我们两国一直在提倡的自由、公正和民主吗?”。
卡瑞斯动动嘴角,辜玉文犀利的言语。让他一时找不到辩驳的言词,总不能说美国不民主吧?
辜玉文笑笑,手指着摆在士兵身边的选票箱:“听说您在二十多年前,与总统一起见证了《程城法案》的诞生。那么您应该能感觉到这个国家,同样不缺乏自由的权利,不缺乏公正。今天,您将再一次的见证到。”说完,车子也到了目的地,他率先打开车门,转身向记者们招招手“来吧!大家一起,用你们的相机和摄影机,记录下苏联国土上的第一次公正和自由选择的权利!”卡瑞斯无奈的笑笑,只好跟着大家一起下车。
走下车后,选票箱早已摆放在醒目的市镇大厅门口,数千名工人和游牧居民排成长龙,挨个的进入遮掩的填票处,然后走出来将选票投入票箱。
“快快,瞧见没,洋人都来了。就不知道是那美国佬,还是英国人。”
“咋就能肯定是英美呢?说不准是其它国家的。”
“笨死,咱大总统眼里,除了英美,还能待见谁?依我看,怕是请他们来观看投票的。算了,不说这事,你小子一直马虎,等会可别勾错了。”
“头,你别瞧不起人。我康子平时糊涂,可好歹也是得大总统照顾,念过中学的人!”
“你小子,就是一张嘴。来,大家在合计一下,这可是大事,咱万万不能耽误了总统的大事。”“对对,要合计,要合计!开疆辟土,呵呵,几百年不见的大事呢。”
记者们的到来,引发了居民们的好奇和议论,大家一边窃窃私语,一边反反复复的提醒自己千万别选错。
没有争吵,没有哄闹,一切都和卡瑞斯来之前想象的完全不同。不要说那些兴奋的中国移民,连那些当地少数民族都兴高采烈地享受第一次选择的权利。公开透明的填票、投票,让他找不到半点瑕疵。当然,除了占多数的中国脸庞。几小时后,投票结束。当他拍下票箱被贴上封条,由全副武装的士兵搬上运输机的画面时,又想起二十多年前的那一幕。那次,他亲眼见证了奠定现代中国,甚至是大国根基的《程城法案》的诞生。至今在中国,都有超过四亿人口受惠于该法案。而这一次,他又见证了一次不亚于法案的投票!如果、如果盟军能获得最终胜利,如果中亚各国走向独立,这个古老的,为抵御北方边患,修筑起世界奇迹万里长城的国家,就能摆脱数千年的隐患!
没有北患的中国,又会走向何方呢?
三天后,在数千名大学志愿者、少数民族代表和记者们的共同见证下,计票工作在赤塔结束。总计91万张选票中,支持以加入中国的高达81%,支持独立的占5%,放弃的占6%,还有8%因为还在纳粹日本和苏联游击队的控制下,没有投票。但这已经无关紧要因为在检查选票后卡瑞斯发现,连当地少数民,也大部分选择加入中国。
6月18日晚间,叶尼塞河以东的十一个少数民族和当地代表,在赤塔当着数百名记者的面正式宣布脱离苏联,以有限自治的方式,带着约57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入中华民国!
举世哗然……(未完待续……)
------------
第1022 大战役 六
6月19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阴云,照射在阿尔卡雷克基地上时,中国第12航空联队的两架草原迷彩色的雷电改短程侦察机缓缓进入跑道。昨天的西伯利亚公投事件,已经传到这里,基地响彻欢呼的同时,也继续被笼罩在紧张的战争气氛中。第2中队的冯雪上尉得到命令,要去伊尔吉兹突出部西面看看,因为两小时前收到情报,苏军已经再次向这个突出部增兵。
这是很糟的情况,虽然六百公里的战线上已经犬牙交错,每日战场伤亡记录连创新高,但飞行员们都清楚,最惨烈的,还是伊尔吉兹的‘突出部防御战’。这个扼守进出西哈萨克的东大门,可以威慑阿克纠宾斯克和奥尔斯克的突出部,正承受着苏联四个集团军的狂攻。而且这里地势开阔,基本没有天堑险要,再加上阿尔卡雷克此刻正面临苏军从萨雷科帕湖的直接进攻,所以杜子山将军的部队几乎是孤军作战。
2架雷电改战术侦查机以450公里的时速,超低空越过草原。超低空飞行,可以缩短被苏军防空哨发现的距离。雾蒙蒙的灌木丛和丘陵,从机翼下快速掠过,水珠迅速在防弹挡风玻璃上凝聚,冯雪需要打开加热除雾装置,才能确保看清地表情况。很快,机头前方的大地仿佛被巨斧劈开,裂开一道深达百米,长百公里的巨大河谷。这就是图尔盖河河谷。蜿蜒的图尔盖河从中间穿过,任何车辆都无法横穿。飞过这道位于伊尔吉兹突出部和萨雷科帕湖战区中间的天然分割线后。冯雪与僚机扔掉副油箱并上升到1500米。
飞机跃出地表的瞬间,伊尔吉兹突出部缓缓出现在瞳孔中。时隔多年,在回忆这段侦查经历时,他都无法忘记看到的画面。“一次大规模夜间进攻显然才刚刚结束,40公里长的防线上,随处可见被双方被摧毁的坦克残骸。反坦克阵地被大口径榴弹掀翻,尸体和零件以弹坑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四周散开,所有阵地都在起火。堑壕被填满,掩体破碎光秃秃的裸露着。灌木林被折断,整个突出部的地表,呈现一种被大火焚烧后形成的焦黑。那不是地狱.....是阎罗殿!是修罗场!我的战友此刻就在下面,乐观的坚持着!”
冯雪用两台航空照相机清楚记录下这些画面,画面上还能见到许许多多的飞机残骸,既有苏军的。也有己方的。最后,2架侦察机从最突前的412高地上空掠过,向西加速而去。但飞行不到15公里,就遭到地面炮火的猛烈袭击。“队长!炮弹太密了!”几乎布满天空的闪烁火球,让刚从东北调来的僚机飞行员面色苍白。他还从未见过如此多的防空火炮,恐怕整个朝鲜半岛日军的高炮加起来。都没这么密集。
“不要紧张!跟着我,稳住操作杆,穿过战区就好了。”冯雪却一点也不惊讶,沉稳的握着操作杆。都说日军疯狂偏执,那是他们没见过苏军。在无法取得制空权的情况下。苏军开始疯狂地制造高射武器。从高射机枪,到最新的1939型85毫米高炮。防空列车等等,数量之多,在军事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苏军不仅加强高炮,还组建专门的高炮防空师!据说,斯大林曾要求把防空师作为集团军的标准配备。所以这段时间空军的损失量比去年最高峰时增加11个百分点,短短两周,就付出近600架被击落的代价,其中大半都是参与低空支援的攻击机和轰炸机。
冲过密集的防空火力区后,冯雪立刻爬升到七千米,并与半小时后抵达侦查目标,位于阿克纠宾斯克(今阿克托别)以南70公里的十月城。听名字就知道,这是十月革命后建立的城市,也是突出部防御战中的苏军集结地。进入城市上空,他和僚机立刻遭到8架米格3和地面炮火的进攻,不过他还是拍到了大批苏军通过火车抵达集结点的照片......向基地汇报侦查情况后,他立刻以每小时700公里的速度逃之夭夭。
阿尔卡雷克基地立刻拉响一级警报声,上百架中远程轰炸机开始出击准备。此时,412高地上的赵思源和战友们,还不知道苏军又增兵了。“来,帮个忙。”赵思源从一辆被击毁的su122突击炮里钻来,手里还拽着三支ppsh41型冲锋枪和几个弹鼓。这是苏军的又一种新装备,目前还不多见,仅配备给摩托化步兵和装甲兵。其实赵思源不喜欢这支枪,因为它的枪管都是用‘水连珠’老枪管切断后改装的,膛线磨损很厉害,所以进度奇差,50米外基本打鸟,大容量71发弹鼓也经常卡壳,但反过来说,它确实适合苏军步兵近距离,大密度高强度火力的需求。
从他的位置看去,412高地几乎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上万发炮弹,将整个高地都削去一层。战斗激烈还是次要的,更糟的是,在前几天的战斗中,第二批增援部队上高地时暴露了线路,结果被苏军利用空隙切断后路,虽然大部分增援战友和弹药都及时送到,但412高地却被彻底包围。苏军觉察到这个失误,所以连续三天投入数个师,对高地发动夜袭。由于不知道指挥部何时能打通补给线,所以战斗一结束,团长就下令清扫战场,搜集一切可以使用的武器弹药以防万一。
“赵大哥,里面有没有电台?”刚把冲锋枪和弹药包递给战友后,十天前与他一起来高地的通讯班长跑了过来。“好像有,等一下。”苏军电台很少,大概这辆突击坦克属于最先进行列。所以安装了一台车载电台。赵思源小心翼翼卸下电台,递给班长:“怎么?你的电台坏了?”
“没有。这不我们收音机缺零件嘛。”班长呵呵一笑,熟练地拆开苏军电台,掏出几个零件。为缓解乡愁提高士气,各部队都配发了不少收音机,但小工厂的质量实在是不敢恭维。
赵思源和战友把一大堆武器弹药拉回阵地后,正要去看通讯班长修收音机,却被一声大喊拉回阵地。“进入战位!快快!苏军又上来了!战斗准备!”大家都吓了一跳。昨夜的战斗才刚结束,苏军怎么又进攻了?
“草他玛德!大毛子是不是疯了?大白天惹老子。”
“子弹!子弹。把子弹给我!”
“起来,快别睡了!来,给我一块。”
战友们骂骂咧咧,用力揉搓发红发胀的眼睛,嚼着午餐肉和压缩饼干,炊事班也赶紧熄灭刚升起的炉火,把灌满的水壶重新发到战友手中。赵思源也很惊讶。因为除了开始几天,苏军在白天几乎都是被动挨打,所以把大部分进攻都放在晚上。他想不明白,为何苏军要冒险,但手里却没闲着。先是快速压上一个新的20发弹匣,拧开五枚手榴弹的盖子。摆在手边待用,再把71发弹鼓压入ppsh冲锋枪,最后还把一挺苏联dp轻机枪和工兵铲斜靠在脚边随时取用,武装到了牙齿。
“轰隆隆,轰隆隆......。”刚做好准备。苏军的炮弹就落了下来。与前几天相比,苏军的炮火减弱许多。“快看。好家伙,起码一个师!”炮击还没结束,一片黑压压的苏军就让大家倒吸口冷气。虽然得到数次增援,但412高地的损失一直很大。此刻满打满算也不过两个团,还有一个猎歼坦克连。所以面对一整个苏军师,大家都有些紧张。
二十多辆t34/76和su85借助炮火的掩护,率先向高地涌来。见到坦克,前几天刚来的猎歼坦克连悄悄地开始转动炮口。“轰轰。”大概是怕极了反坦克火力,炮火覆盖刚结束,t34和su85就开始向高地射击。“左转6度,1000米,t34/76......开火!”一辆把自己埋在土堆里的36型‘猎虎’猎歼坦克率先开火。这次他用的可不是步兵反坦克炮使用的普通被帽穿甲弹了。85毫米高速钨弹,很轻易就穿透了改进后的t34坦克。不等苏军其余坦克反应,又有4辆被‘猎虎’摧毁。发觉有强力反坦克武器后,剩余的苏联坦克立即散开,纷纷向‘猎虎’阵地压制射击。
正面装甲比‘东北虎’主战坦克还厚的‘猎虎’不怕这种压制,但爆炸会导致直瞄困难,所以反坦克连开始转移阵地。苏联坦克也趁着这个机会,保护后面的步兵快速冲刺。当接近600米后,大批苏军从坦克后面涌出,高呼乌拉发起步兵冲锋。“冲啊!乌拉!苏维埃万岁!冲啊!杀光敌人!”
“开火!轰轰......。”高地的80和60毫米迫击炮开始倾斜弹雨,炮弹不断在苏军中炸开。苏军反应的也很快,立刻有七八辆t34向迫击炮阵地发起压制射击。双方炮弹你来我往时,重新进入阵地的‘猎虎’再次瞄准,一连串轰鸣后,又有几辆t34被打成火球。
“小心,il2!”猎歼坦克连不断命中时,4架苏制il2攻击机从西面山峰后面跃出。这种苏联飞机的空战能力比较差,但对地进攻能力很强。高地上的4门40毫米和6门25毫米速射炮刚开火,其中2架il2就飞临‘猎虎’上空,投下两枚子母破甲弹。
苏制子母航空破甲弹也是仿造国内同类产品,并与最近投入的新武器。子弹重5公斤,采用破甲弹头,可击穿30毫米的垂直均质钢板。一枚母弹可携带48枚子弹,对装甲部队有相当大的威胁。两枚炸弹爆炸后,子弹从四百米高飞射而下,立刻有两辆‘猎虎’被击穿顶部瘫痪。后面2架il2见攻击收到效果,正要一鼓作气俯冲时,数道黑影快速而下,不等它们反应就喷洒出几条火线。“是雷电,空军来了!开火!开火!”4架雷电的出现。吓得投完炸弹的2架il2向西狂逃,空军收拾它们的时候。高地上的几十挺通用机枪率先开火。
防御型250发可散金属弹链快速缩短着,密集的子弹搅起漫天血雨。但苏军也非常顽强,顶着机枪的封锁,不断地往上冲。身为杜子山的警卫员,赵思源的射击技术非常好,一支半自动步枪在他手里像活了过来一样,不断有苏联兵倒在他的枪口下。大概是以为这里有狙击手,好几挺dp轻机枪都把准星对准他这边。啾啾的子弹。暴雨般击打在阵地前的土堆上,激起无数道尘柱。“左边!七号阵地......。”正当他瞅准空袭,打死一名带头冲锋的苏联少尉,就见十几名精锐的苏军战斗工兵从旁边冲了上来。战斗工兵是苏军的精锐,全部由老兵、矿工、知识分子和狂热的gc党员组成,作战非常顽强。见这些战斗工兵向左边摸去,他立刻换上一个新20发弹匣。又抄起ppsh冲锋枪斜跨在肩上,带一个班向左面冲去。“跟我去支援!啪啪......。”十几支半自动步枪连续开火,迅速将苏军战斗工兵压制在堑壕口。赵思源见到一名趴在地上的苏联兵拔出手榴弹,试图往掩体里仍,连忙甩掉已经没子弹的半自动步枪,抄起ppsh一阵狂扫。“轰!”手榴弹在士兵手上爆炸。不仅将他自己炸得粉身碎骨,血肉还飞溅到赵思源脸上。
“干你娘!”赵思源飞出一脚,踢飞半截残肢,冲入差点失守的阵地。
虽然赵思源和战友们竭尽全力,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苏军爬上高地。整个高地险情不断。就在这个危急时刻,空军的攻击机终于来了。6架化蛇乙攻击机从高地北面冲了过来。快速向苏军最密集的地方投下十二枚120公斤子母杀伤弹。轰隆隆的爆炸中,数百名苏军被炸飞,残肢断臂铺满斜坡。攻击机投完炸弹后又迅速折返,继续用机载25毫米机关炮连续扫射。其中两枚炮弹就落在赵思源身边不到十米处,吓得他连忙趴下。
攻击机的到来,让苏军的攻势陷入迟滞。换在前几天,苏军肯定会后撤,但今天也不知吃了什么药,趁着攻击机转弯的机会,居然又再次爬起来继续进攻。“快看!玛德,到底是怎么回事?苏联人吃疯药了?”这边还在奇怪苏军今天为何这么拼命时,远处的地平线仿佛活了过来,数以百计的苏军坦克和卡车,从412高地左右快速越过,向整个突出部防线发起了进攻。站在高地看去,无论哪个方向,全都是亡命冲锋的苏联士兵!
赵思源甚至看到几名武器都没有的苏军也夹杂在队伍中,只要前面有人倒下,他们就立刻捡起步枪,迎着阳光继续前进。“疯了!疯了!”疯狂的苏军不仅没吓到他,反而激起了强烈的求生欲,一抹嘴角的鲜血,冲着七八名苏军打光手里的弹鼓后,就地一滚,抄起一位死去战友的步枪,瞄准一名跃入战壕的苏联兵。子弹扭断了这名苏联兵的脖子,鲜血激射的同时,身后却突然响起一个兴奋如狂的叫喊声:“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哈哈......兄弟们!我刚刚收到消息,叶尼塞河以东宣布自治加入我国了!苏联要解体完蛋了!哈哈......从今往后,咱就是世界第一大国了!打啊!把他们打回去!”
“什么!”通讯班长的高喊,让赵思源的脑袋像炸开般,终于明白为何今天苏军这么疯狂了。惊人的喜讯,激起了大家奋战到底的勇气,也不知哪来的力气,赵思源飞快跑回战位,先抄起手榴弹对准苏军一通狂砸,然后换上新弹匣,快速地跃出阵地。
“为了胜利!国防军!进攻!”嘹亮的呼喊响彻云霄,数以百计的战士在他的带动下,向苏军发起更疯狂的反冲锋。
-----
“报告!”
切利诺格勒(今科克舍套)西南的密林中,响起清脆的汇报声。“司令,参谋长!苏军全线进攻了!其中伊尔吉兹突出部,已经增至5个集团军.......。”
“斯大林发火了。”刘明诏从摊开的地图上拔出眼睛,扭向旁边一辆辆正在检修的坦克战车。这就是准备实施反击的部队,根据计划,反击需要集结3个装甲师、3个机步师和4个摩托化步兵师。
梅生和龙云相视一笑:“能不发火嘛,总统这招可太毒了!这可是几百万平方公里国土,而且是继中亚后的第二次大分裂!如果没有强烈反应,恐怕他就压不住乌克兰、波罗的海和鞑靼这些人了。”杨秋故意选此时投票,就是要让斯大林发狂,以他的性格肯定会要求全军压上。苏军内部的体制决定了,斯大林的命令目前还无人敢反对,加上铁木辛哥易冲动的性格,绝对会事半功倍。所以梅生也说道:“铁木辛哥是斯大林的死忠,出这么大的事情,肯定要全力压上。我敢肯定,他现在这么打,肯定是斯大林的授意。这个时候,别说罗科索夫斯基这批新人,就算朱可夫和卢金这两头蛮牛,恐怕都不敢站出来反对。”
“总统把该做的都做了,现在就看我的了。”刘明诏直起腰,扫视一眼四周:“换下来几支部队了?剩余的还要多久才能到齐?”
“已经换下五个师,还有五个师要等剩下的东北军预备队。预计还要一周。你放心,他们一到,我就安排连夜替换主力下来。”突击是最困难的任务,刘明诏当然不会用从东北调来的新军。所以早在做计划时,陆军就拿出方案,只要东北军预备队一到,梅生就立刻安排他们更换成主力部队的番号,然后秘密进行阵前替换,让苏军误以为主力都还在前线和他们交战。
“给,这是你要的部队和军官名册,第2装甲师师长孙立人少将、第10装甲师师长龚楚少将,第29摩步师师长杨遇春少将......。”
。
。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