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到现在,这并不是他不愿意离开巴黎,而是他还没有完成自己的任务。
俄罗斯与法兰西可谓是仇深似海啊。之前的一连串交易只是双方止战,可是没说两边就恢复以往全部的友谊了。法俄战争打了半年时间,俄罗斯可损失惨了。
虽然英法合流之后,法俄之间也邦交正常化了,相互派出了驻外使臣,可两国之间的隔阂还是深的跟马里亚纳海沟一样呢。
恰尔托雷斯基此行的目的就是加深与法国的友谊,搁置过往的不愉快,共同面对东方世界的威胁。
亚历山大一世很清楚来年的战争必然是对他一次严重的考验,如果他的考试成绩是不及格,那可就有乐子瞧了。在这个关头,俄罗斯能指望的谁
除了抱伦敦的大腿外,就只能指望法国人能在北美更加给力一些了。
中国人是两面受敌,两处战场,中间隔着一个太平洋。拿破仑如果能够在北美多增加五万兵力,对于中国的牵制,完全比英国人在俄罗斯增加十万军力更有效。
可以说,俄罗斯是迫不得已的。亚历山大一世做出的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恰尔托雷斯基的使命并不难完成,这件事上法俄两国可说是一拍即合。所以在恰尔托雷斯基抵到巴黎之前,法国和俄国同时宣布提升彼此的外交级别,从之前的公使上升到大使。而恰恰是这一宣布,引发了在法波兰人的不满。
恰尔托雷斯基刚到巴黎没几天,就经历了好几次让他心惊肉跳的大游行。
大群的波兰人,甚至是一些波兰士兵走上了街头,抗议法国与俄罗斯破镜重圆。他们内心里有一种被背叛的感觉。
那当中的波兰士兵都很克制,没有拿起枪来,而是空手走向街头。但这却给了拿破仑政府很大的压力。波兰军队在华沙大公国成立之后,一直都是拿破仑手下的主战部队,作战意志顽强,对拿破仑忠心耿耿。哪怕是对俄战争大败之后,也继续有大批的波兰士兵跟随着拿破仑,包括波尼亚托夫斯基和东布罗夫斯基等将领,顽强的赢得了对第六次反法同盟战争的胜利。
拿破仑不想失去这支军队,他也不像让自己的形象往政治人物上转变。所以他在软禁了波尼亚托夫斯基,完成了一系列的谈判之后,立刻就开放了对波尼亚托夫斯基的限制,虽然那是有限的,可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
波兰人的抗议给了拿破仑政府压力,也让恰尔托雷斯基亚历山大。他此次前来巴黎,顺带的有一个小任务,就是从法国政府手中尽可能多的拿到波兰独立分子的资料。
虽然俄法停战和英法合流的时候,圣彼得堡都从巴黎这儿得到了一些波兰独立分子的资料,但圣彼得堡相信,法国人手里肯定还握着更机密的独立分子情报,没有坦白。
事实上法国人手里还真的有一些,这是人之常情。
而波兰刺客组织的存在已经让俄罗斯觉得很难受了,他们自然希望能把之歼灭掉。当然,这只是恰尔托雷斯基主体任务中的一个小分子。
------------
第一千一百零六十二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
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就在军情局操纵着波兰刺客组织在欧洲地图上到处制造恐怖的时候,欧洲人也没打算在这个节骨眼上让中国安生。
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需要下多大的力气,就能狠狠地削打中国人的脸面。中国正值新老交替,这个盛大仪式上要是能制造出一些大新闻来,必然会大大的鼓舞到欧美的士气,也大大的挫伤到中国人的心劲。
“伍先生,请跟我上车,皮特先生召见你。”
此刻的南京城外,一处茶馆靠近窗户的桌子上,倭什讷一身棉布短装的正在品茶,然后一个西方人出现在了他的面前。看着眼前的洋人倭什讷一点惊讶的表情都没有,只是把手边放着的棉帽子扣到了头上,顺手操起茶桌边放着的油布伞,就跟着这洋人走了出去。
他来到南京已经五天了。但对整个南京的市区分布只是有那么一个大致的了解,所以倭什讷不得不承认,自己想要在关键时刻在南京搞一个大新闻,真的需要英国人的支持。
至少南京城的城区分布图,他就非常非常需要。
倭什讷跟着来人离开了茶馆,登上一辆外表普通的四轮马车,然后进了南京秦淮区的一条胡同,见到了满清残余们的最大合作者兼庇护者英国情报组织在中国的负责人之一皮特。
倭什讷只知道英国人派来组织这次行动的人叫皮特,不知道是名还是姓,连具体的名字都不知道,也没见过,甚至他都认为连皮特都是一个假名。
倭什讷是这次计划的行动组负责人,金永泰作为他的副手也来到了南京,但金永泰现在具体躲在什么地方,现在连他都不知道。倭什讷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行动组里到底有多少人,他自己是只带了四个。
落日的余辉下,南京城笼罩在一片昏黄的光芒中。
由于近来南京城内涌进来了太多的人,陈汉现在又没有宵禁令,不可能天一黑下来后城门就关闭,再说了,现在的南京城还有几座城门啊城墙固然还都在,但外廓的一些土山矮丘早就铲平了,一条条大道四通八达,关上城门也不可能断绝城里城外的交通啊。
所以,大批的警察是天天加班,还有南京的驻军,禁卫军都已经包区到旅,包片到团了。
而城市里头,大街小巷里,老早就挂上了红灯笼。每到晚上,满城的鞭炮声和不停的烟花焰火,大早上城卫工人看到的都是满满的红炮纸片在街道上铺起厚厚的一层。
夜里10点,城里的主要商街上还依旧是车水马龙,行人来来往往,热闹非凡。
所以,一些人混到城市里潜伏下来也很轻松,沟通城内城外也方便的很。
毕竟在这熙熙攘攘汹涌如潮的人群中,再神的警察也难以发现某个人的神态不自然,再精明的士兵也不可能透过一辆辆大同小异的马车,从当中搜查到精心掩藏的违禁品。
车上的暗格且不去说,只说车板中的夹层,鬼能察觉得出啊
士兵也不是每辆马车都检查的,他们不是激光眼。
一个小职员打扮的人左手提着一个食盒,右手提着一小坛酒从公共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