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鸣在扩展自己儿子、臣僚的眼光,但现在品品味道,却觉得有点别扭了。
陈鸣从没有公开表示过自己要立宪,是的,这些年东西方的交流让宪法这个新生词变得意思很明了。陈鸣从没有公开说过要把陈汉皇族往虚君的道路上引。陈聪猜不透陈鸣是怎么想的。
但陈皇帝一边大力发展工商,另一边却又是在警惕工商。陈聪这一点上却还能看得清楚。
但外人看不清,陈鸣自己还不清楚吗只是这些年的帝王生涯让他明白,自己当初的想法有些简单了,过于简单,过于天真。
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人愿意放弃握把在手中的权利的,想让皇权至上了两千年的中国人一步迈入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中,这太不现实。倒是二元君主立宪制挺有爱的,皇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虽然皇室在一定程度上也被架空,可到底还拥有一定的实权,这种制度在本质上仍属于资本皿煮的政治框架不是
把二元当做一个过渡行不行
先二元,然后才是议会制君主立宪这样行不行
或者一直就这么二下去行不行
有个几十年的缓冲时间,有个两三代人的积累,到时候中国的政坛和民意与现在肯定完全不一样。
那二元制再怎么二也比君主制强。
待在家里的陈聪对于政治现在真的脱钩了,特别是资政院事情上他的复出受阻之后,陈聪就真的隐士了。但是隐士归隐士,对政治上的具体事宜他不甚了解,陈聪对外可也不是完全没有交流。
陈聪跟当初自己手下的诸多小弟已经没有了来往,后者们的地位、见识等达不到跟陈聪交流的地步,唯独岳文海、沈国贞、柳德昭、郑闻、萧楼、汪辉祖几人,与之地位大致相当,也都是朝廷重臣,或是亲近的关系,能交流到一块去了。
这一次南京城里的传闻真的很能震动人心,而且最可怕的是,就在这些传闻爆出不久,皇帝就发出了一道圣谕,要放权给谘议局,让内阁议一下,怎么扩大谘议局的权利而又不引发大的震动。
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个时候还放权给谘议局,这是不是要谘议局变国会的啊
几档子事儿都堆在一块了,有点叫人敏感
------------
第九百五十二章 虚君立宪乎?!
谘议局的设立曾经牵动过陈聪等人的心,甚至一度陈聪还想着重回政坛,只是他的想法连得到陈鸣的回应都没有,陈聪又缩回去了。
可以说,很多人都看好谘议局的未来的。
而现在只是短短一届谘议局权限扩大并不是要立刻、马上,而是要等到下一任。谘议局的任期与内阁是同步的,如此谘议局资政院权利的扩大,就更让很多人瞩目了。
间期隔的有点太短了。
如此感觉的人里头就包括新儒党。
嗯,现在的新儒人多势众,彻底取代了旧儒在学术学派上的地位,遍布天南地北,已经可以称得上党了。
这政治学派就是如此,只要没有了政权的支持,生命力就远不如纯粹的学术学派。而偏偏中国的学术往往会跟政治牵扯上瓜葛。
岳文海本来是在济南享福呢,山东的儒教四大家坠落神台之后,损失惨重。但好歹他们还有些家底,尤其是孔家,而孔氏为了名声考虑也没有抛弃孟家、曾家、颜家,四圣家族还是并在一块更有力量。他们先是依靠运河休养生息,后是在济南、天津的地产业上,赚到了很是丰厚的财富。四大家由是在山东设立了旨在传承中国古文化的正儒学院,还在山东建造了一座又一座的图书馆,尤其是济南这座泉城的大图书馆,储存了很多很多四大家千百年来私藏的古籍古书副本。
岳文海还是很有文人气质的,在泉城一待就不走了,但现在他亲自从泉城跑来燕京找陈聪,说道起谘议局权利的再扩大,言辞中反对的意思是无需言表。
“王爷啊,你休要看轻了那公局我退居林下多年,也专门了解过西洋列强政治,如英吉利之强国,政府也要受制于议会,那议会也是由弱变强,一点点发展到现今地步的。如今的议会甚至有推选宰相、弹劾宰相的权利而法兰西王朝之颠覆更是因为三级会议的召开。
如此权柄隐晦,高卑不分,岂能治国哉”
岳文海似乎在担忧谘议局的发展壮大到最后威胁到了政府的权威。
毕竟谘议局权利会扩大一次,就能扩大第二次。谁敢说它们有朝一日不能成为中国的国会呢
而岳文海也知道陈聪的思想跟自己有所不同,或者说陈聪就没啥子思想,他就是当今皇帝的一影子。当年当政的时候,就是皇帝要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但他就不信陈聪真就乐意看到中国有朝一日如那英吉利一般。
政权全都唯于一干耍嘴皮子的。
然而,陈聪反映就很太平淡了。因为他清楚岳文海之所以强烈反对,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岳文海跟他有几十年的交情了。岳文海嘴巴一张,陈聪不敢说立刻就能全猜中他究竟打的什么主意,却也能估摸个七七八八。
岳文海反对谘议局权利再扩大的真实原因,绝对不是他表面上说的那么光明正大。
至于南京传来的消息说,皇帝考皇子们二元制君主立宪、议会制君主立宪啥的,这让南京的陈氏族人相当一部分人慌张了起来。就连他的俩儿子都纷纷向小汤山来信,言下之意未尝没有让他出马探一探陈鸣口风的意思。盖因为这两项一参照,那太吓人了是。
那虚君算什么玩意儿啊。
长久以往,君不君,臣不臣的,国之不国啊。
很多陈氏宗族的人都十万个不理解陈鸣脑子里想的是什么,他们恐惧于这种情况的发生。但陈鸣也没有正儿八经的把虚君立宪吐出口,这样的大事儿,群臣私下里议论纷纷,却没几个人有资格在陈鸣的跟前说道的。陈聪是仅有的几人之一
“王爷,英法两国之本土皆我华夏一省之大尔,地狭国小,是以可控制地方。而我华夏,地具万里之遥,天高皇帝远一说由来已久。谘议局若权益扩大之,地方势力崛起乃属必然,或有割据之危啊。”华夏要强盛,需要学习西方的一些技巧,岳文海并不反对。作为一个前政府官员,他很清楚那些机械和重商能够为政府带来多大的利益。但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