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74 章(1 / 1)

主宰江山 汉风雄烈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程并不是有一个好的开头就成功了一半的。恰恰相反,一个好的开头只会让他们在后续的进程中压力更大。在一个良好的基础上展开升级活动,要还是不能成功,那是不是就太笨了呢

陈鸣足足在折子上留下了四五百字的披红,这才放下这本折子,伸手拿起了陈聪刚刚递上的折子。

“哦,宋王要搞小学堂义务教育试点工程”

全方位的开展小学义务普及教育,那是在扯淡。中国两亿的人口,就算这几年年年都有大批的人口向南洋、北美移民,可国内的人口始终在稳步增长,每年到点的适龄入学儿童不下三百万,整个小学堂阶段的适龄儿童超过两千万,而真正能入学的儿童连总数的15都没有。

所以,这小学堂的义务普及教育根本不可能全方面展开,那是中国的财政根本无法负担的。

但是这个义务教育的试点工程却未尝不能真的开展。

陈聪的提议是在三京展开小学堂阶段的义务普及教育,只是南北两京鲁山,总人口也就二百多万,这是指有三京户口的,总人数绝对不到三百万。小学堂阶段的适龄儿童,大概还不到二十五万人。而且这三个地方又是中国最最富裕的地方,权贵富商云集,儿童入学率本就是中国最高的一批城市,学校密度自然也是中国最高的地方。

义务普及教育试点工程开始之后,还完全可以就此从市面上进行慈善募捐么。这会大大减轻政府财政上的压力。

再加上办学地点可以就近选择空闲的宅邸,预计需要真正投入资金建设的校园最多就百十来座。

学堂的规模都不大,一个年级两个学班为基础,一个班五十人上下,六个年级学前班,一个学校少的就是五六百人,多的就是七八百人,所需要的教室、办公室、后勤室等,总计二十到二十五间房屋,这投入真的是不大。

不算地皮的话,建造一所小学堂的投入都用不了2000元。而一所学校所需要的老师总数,正课副课全部算上也不过二三十人。老师的工资以100150元人为标准,每月4000元是足够了,而算上师生中午在学校里吃的一顿饭,每个人3元钱月都用不了,所以一所小学堂每个月所需要耗费的半血经费也就是6000元上下。一年下来,70000元。

三京的小学堂一年三四百所学校,年经费总耗用也不过3000万对比陈汉现金迅猛增长的财政收入来说,3000万只能说是一笔小钱。

陈聪准备在自己当政的最后一段日子里,给三京百姓办一件大好事,为自己赚取最后一笔光耀。

那么如何才能办的漂亮,办的全体上下都鼓掌喝彩呢

思来想去,陈聪最终把眼睛瞄向了教育,小学堂一级的基本教育。

他很清楚今年陈汉的财政增长会是多么的巨大,新税收政策在今年会有整整一年的时间施行,那会为朝廷的年财政收入带来一个天文数字的增长量。

这笔金钱的一部分会用来还债,另一部分会有很大一笔资金增加到教育开支上。

三京的小学堂义务教育试点工程只需要花上3000万,这笔钱对于今年的财政预算上增加到教育上的那笔资金来说,只是一个小钱。

这件事的唯一问题就是它不在于今年的财政预算当中,去年制订财政预算的时候,陈聪还根本没有想到这事儿。所以,3000万的这笔款子,开支虽然不大,却需要从好几个项目中抠出来。

陈聪固然是内阁首辅,还是宋王,但他的这个小算盘要是得不到陈鸣的支持,还真不见得能够打响。

而要是有了皇帝的支持,从几大块资金开支里抠出三千万来,那是小菜一碟。

------------

第八百一十二章 放过小人一家老小!

夏末时候,关于下一任内阁成员入选资格名表的第一次廷推结束了。

廷议投票结果出来后,下一任内阁成员的初步范围就被圈定了。

除了陈聪等少数几人不再出现在名单表中,第二任内阁成员大体上都还在列。比如柳德昭、汪辉祖、熊炳章、郑闻等。与他们的名字连在一块的还有四五十个其他的二品大员,这份名表几乎囊括了整个南京中枢大佬和地方上资深的督抚大员,比如说跟陈鼎已经彻底绑在一起的郑宏宇,还有庞振坤、谢瑚、颜希深、沈国贞等。

郑宏宇能力是不错的,这些年的历练也练出了成效,人更是忠诚,可他的性格有缺陷。就算太机灵了,做事情太活络。这样的结果就是他显得很没有主见了。

内阁重臣,或者是中枢衙门的主官,与地方的大员的行为准则可是大不相同的。

总的来说,一个负责全面全局,一个则只需要着眼一方。一个是以己为主,一个是要考虑到方方面面。

内阁重臣,中枢衙门主官,那都是自己拍板定调子的,可地方大员要考虑的就多得多了。前者要更多着眼于全局利益,后者的着眼重点当然是一己之私。

郑宏宇人太活络,容易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总想着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你好我好大家好,所以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中枢大员。

不过整个内阁有九人,每个位置的预选人群要五到七个人,这可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榜上有名的候选人几乎占到了二品官这一群体的四分之一。含正从

郑宏宇资格老,人情网广泛,自然是榜上有名。只是他这般被定性的官员,按理说完全就是陪太子读书的角色。

不过也很难说会不会有奇迹发生,要知道第三任内阁首辅大臣是柳德昭啊。他的身后站的不仅有宫内的柳贵妃,还有柳贵妃诞下的皇子公主。

而郑宏宇的孙女却跟皇长子订了亲,难保皇帝不会心往皇长子那里偏一点,手一哆嗦,把郑宏宇也送进了内阁名单上。所以郑宏宇的几率不仅不小,反而相当的大。

但他必须要保证自己的名字能出现在自己的缺陷被最弱化的那个位置的前三名。

比如第三任内阁中首次入围的邮递运输体育大臣,这个位置在内阁九老的排位中完全是垫底的。但前两届内阁里的交通水利建设大臣被取缔了,改为在国家日常生活中显得越来越有份量的邮政、运输和体育等部门入阁。

当然,这事儿当中未尝没有开国十年,水陆交通建设和农田水利工程都、防沙固土工程、治理水土流失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