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四个营的军官有小半被刚刚拿下不久,新任长官威望根本没有建立起来。而这些禁卫军士兵昔日被信仰情绪鼓动着,推翻了郑信的统治,等到通銮带领大军逼近吞武里的时候,狂热的信仰情绪低落后,清醒来的他们根本就兵无斗志,几乎是束手就擒一样被缴了械。
当然通銮不会白白放着这支暹罗最精锐的部队而不用的,转而他们就又成为了吞武里的禁卫军,可是这名号是回来了,但实质哪能还变得回去
别以为他们是小兵就什么都不懂。
郑信王已经被通銮从寺庙里接回来了,可是大权依旧掌握在通銮的手中,郑信王依旧是被囚禁。
别以为他们就都是傻瓜。现在鬼都知道通銮起了异心,不然他把兵权奉还郑信王,暹罗的动乱转瞬就能消除。可通銮不仅没这么做,还转而发兵让自己的弟弟和侄子进攻汶吗和陈联。
这俩人都是郑信王的亲信大将,汶吗与通銮更是政敌,当初郑信王刚刚起兵反抗缅甸人的时候,汶吗就是郑信手下的大将,向郑信王状告通銮有异心,只是郑信王没有相信罢了。
但是通銮始终不敢杀了郑信王,这又是为什么
所有人也都清楚。
郑信王背后有中国做依靠,郑信王的嫡孙和几个儿子都在中国求学,通銮即使抓住了郑信王,也罢昭水王子握在了手中,他照样放心不下。
士气早就低落的禁卫军被南洋水师的大炮一轰,就无心抵抗了。他们都没心思抵抗通銮,又怎么有心思来抵抗自己的老师呢所以,水师陆战队很轻松的就夺取了整个曼谷港。
两千禁卫军被俘虏了一千二三百人,最稀奇的是,这些俘虏不仅仅是水师陆战营俘虏的,还有不少是曼谷的华人丁壮俘虏的,最好笑的是,当地的一个警察曼谷港口的警察,虽然枪子被收走了,但凭着一把砍刀,竟然俘虏了二三十个手中握着枪的禁卫军。
可想而知这些人的斗志都低落到什么程度了。
一个中士军官一枪撂倒一个举着火枪、企图反击的吞武里禁卫军士兵后,居然从纸弹盒子里逃出了一枚槟榔,扔进嘴里舒服的嚼了起来,“刚才的时候,咱们根本就不需要炮击,只要一个冲锋,就能把他们全抓住”
整个曼谷的战斗只进行了不到半个钟头,一千多吞武里禁卫军士兵就变成了俘虏。
“统带,刚才有士兵发现,不少吞武里禁卫军跳过河跑了。咱们是否需要派出部队追击”
陆地上战斗的顺利让船上的人都兴奋了起来。
就在陈鸣与陈聪为暹罗突然发生的政变目瞪口呆的时候,叶廷洋带领着手下的驱逐舰支队已经收复了曼谷港了。
------------
第八百零六章 大皇子妃
暹罗政变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南京,就像陈鸣、陈聪对此的震惊一样,无数重臣百姓对此也充满了惊讶。
太他么不可思议了。
最初的震惊过去了之后,接下来升起的念头就是让他们该怎么说暹罗呢
说郑信太过会作死了,还是通銮太过傻逼了
郑信是想做暹罗佛教的教主,这是真的在作死;而通銮即便一时得势,但郑信背后有陈汉做靠山,除非通銮还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击败陈汉陈汉派出去的讨伐军,但这怎么看都不可能。
可不管怎么说,暹罗政变的消息大大的抢占了大殿下婚事的风头,虽然不可能彻底的压过大殿下婚事在南京所引发的波澜,但好歹给南京增多了一个可供谈笑的新话题。
陈鼎地位特殊,既嫡且长,大皇子妃之人选很可能就是日后的太子妃,继而是皇后,这对于整个中国都至关重要,不管是勋贵一系,还是满朝的文武官员,都眼巴巴的看着大皇子妃的宝座垂涎三尺。
没办法,陈鼎的优势真的很大。
因为皇后的位置稳若金山,这先天上就给陈鼎争龙夺位带来了先机,虽然历史上的废太子们并不是都在丧母的情况下玩完的,比如汉武帝的废太子刘据,但皇后的存在,尤其是一个同皇帝感情很好的皇后还活着,对于嫡子太子的助益绝对是不可忽视的。
满清的胤礽还不算一个例子,但李承乾就是个活生生的榜样了。隋朝的独孤皇后对于废太子杨勇,那就是一个最明显的反面事例。
大皇子在宫内有皇后娘娘撑腰,唯独欠缺的是外朝重臣的支持,而现在皇帝又默许大皇子跟太上、黄家、高家两后族联络,那就算是补上了最大的短板。
甭管这深远影响会有多大,可至少看着他的声势是更隆了。而且陈鼎自身又敏而好学,端在元良,很得皇帝的宠爱。
他的正宫娘娘之位,怎么会不引得满朝关注
当然,满朝文武虽然纷纷注目,但谁也不会表现的太过热情,要知道当今陛下才三十来岁,正当壮年,就跟一座通天神山般镇压在所有人的头上。谁会没脑子的对太子叽叽喳喳
别说现在鹿死谁手,还未得知,就算现在的朝局上真真的有着一尊太子大神,又有几个不长眼的敢去投资呢
当今皇帝青春正盛,虽然没人会认为少年起兵的皇帝陛下就能活成一个人瑞,可未来三十年中,那整个天下还要笼罩在今上的威风下。
太子之位不要说还尘埃未定,就算大皇子真的坐上了皇位,那大皇子本身也危险的很。
今上可是开国之君,英明神武,有个这样的老子压在头顶,那不仅是悲哀了,更是危险。
康麻子那个当了三十四年太子的胤礽就是个大好例子。
虽然皇帝不是一个暴戾的人,他不杀功臣,也不玩杯酒释兵权,对臣下仁和宽优,可这不是因为皇帝就是个完美无缺的圣主,而只是因为他在权利构架当中添加了太多的制肘。每个官职左右都跟着多个副手,且法令规定下了每个副手必须承担起的责任,也就是每个副手都有一定的保底儿实权。光是内斗,彼此间的监视制肘就足够人费精力的了,就别说是挤兑他人,大权独揽了。
再有一个是文武分家,整个国朝除了少量的几个边疆巡抚手中还握着点兵权,能调遣地方守备部队外,内陆省份已经全是文物分家了。像满清那般,巡抚手里个个握着标营的现象已经彻底绝灭。再加上财政拨支,财权大头归属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