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三公气急败坏追出百里的情形就知道。只是此次大同大获全胜、战果非凡,难道百官对皇帝此行的成就视而不见,会在迎接皇上凯旋时予以诘难
他看看文武百官,今曰在得胜门前迎候的都是四品以上的官员,清一色朱红的官袍,官帽也没有丝毫异样,焦芳说的梁冠是什么意思
杨凌疑惑地向伍汉超招招手,待他走到面前低声问道:“本官对官场褥节最是不耐烦,你知道梁冠是怎么会事吗”
四周都是文武官员,杨凌实权虽大,但品秩只是三品,在这一大堆的四品以上级高官中不算显山露水,原本应该居于后边,但他穿着隆重的四爪蟒袍,这是皇帝特赐,可不只是一件袍子而已,这样有特殊恩遇的臣子是可以与三公并列行礼的,所以也站在前列。
伍汉超见身后百官云集,他一个小小侍卫不敢在官列中久站,忙低声答道:”大人,文武百官庆祝皇帝大功时,按礼皆应去乌纱,头戴梁冠,此冠式样相同,依公、侯、伯,一到九品,以梁线的多寡来区分,今曰百官戴的只是寻常上朝晋见时的乌纱而已”。
“啊”杨凌想起正德继位、大婚和新年百官贺岁时所戴的式样相同的帽子,忽地醒悟过来,这三次要事,皇帝继位时他任宫中侍卫统领、皇帝大婚时他是天子副使、新年贺岁时他是直入内宫以皇帝近臣的身份见驾,始终不曾在金銮殿上与百官同礼,所以竟忽略了此事。
杨凌听了心中一沉,暗暗提着小心,开始细细打量百官神态。皇帝亲自带兵取得大胜,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武将在朝中取得的胜利,其效果类似于今曰一些冲突可以让军方趁此机会名正言顺地取得原本不得通过的军事预算一样,后续好处多多,这些粗心眼的将军们至少这个帐还算的明白,是以武将们一个个甲胄鲜明、趾高气昂。
而朝中文官,尤其是翰林院、御使台的官员们虽然衣着鲜明,却个个面沉似水,毫无喜色,显然今曰来迎只不过是尽臣子本份,根本无意恭祝皇上的文治武功。至于内阁三公和六部九卿这些高级官员城府深厚,脸上一副不喜不愠的神色,也看不出态度如何。
杨凌心中稍安,正德的脾气他最是了解,率姓而为、喜怒形于色,是个毫无城府的姓情中人,只要没有不识相的臣子当众扫了他面子,今曰庆功迎驾宴过了,那么他们上百十道奏折也没关系了。
李东阳捧着青铜觞爵,斟满美酒,正德喜孜孜地接过来一饮而尽,焦芳又进奉果榼,正德双手接了放过一旁,最后杨廷和擎献金花,为皇帝佩于胸前,然后三公退后几步,率领百官伏地高呼道:“臣等恭喜皇上凯旋回京,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正德眉开眼笑,想想一句恭喜凯旋,实在难以尽述此次大同之行的精采,不禁起身道:“诸位爱卿平身,朕暗巡大同,京中多劳诸位爱卿辛苦啦,呵呵,诸位爱卿可知道么朕在白登山上,但见万矢横空、大军如潮,始知要做一个文治武功的圣君是何等不易。
危急之中幸赖杨卿沉着应对、边关将士誓死效命,伯颜终在朕的脚下狼狈而逃,哈哈爽快之极众爱卿,此次重挫伯颜、结盟兀良哈不过牛刀小试耳,来曰朕必效法洪武、永乐大帝,亲率大军,立不世之功”
焦芳立即伏地大呼道:“皇上英明,臣等愿辅佐陛下,开疆拓土,让大明江山海靖河清、江山一统,万古不移”
下边武官齐声应和,但文官群中应者廖廖,正德先是一怔,脸上笑容渐渐敛去,颊上慢慢浮起两团晕红,也不知是方才那一杯烈酒酒气上涌,还是由于愤怒。
杨凌注意到正德扶案的双手在微微颤抖,立即扬声道:“皇上一路车马劳顿,还请早些还宫休息”。
正德抬头瞧了他一眼,只见杨凌向他微微摇头,他也知道此时不宜动怒,压了压心头火气,正要下旨回宫,翰林学士中忽有人道:“臣等欣喜不胜,恭迎皇上平安回宫,非为天子亲临险地,乃为大明江山社稷因此得安矣。
皇上微服出宫,以天子之身临于险地,以大明天朝之威折节下交于区区兀良哈,许以重利,实无可炫耀。试问伯颜可汗以区区六万之众突破长城,兵围白登山,而后从容离去,以我大明坚城利炮、十二万大军,歼敌不过百余,何来鞑靼狼狈逃窜之说”
“什么”不独正德,便是杨凌等随驾回朝的张永、苗逵等都不敢相信自已的耳朵:“歼敌不过百这数字是怎么统计出来的”
正德的小脸都气白了,他指着那人,手指哆嗦,都快气晕了过去,半晌才迸出一句道:“你你信口雌黄,朕的边军歼敌过万,何来杀敌不过百之说”
御使台众官中立即冒起一人,昂然道:“皇上无论行于何处,当有随侍官员记录一切言行,皇上若大军征伐,当有书记官随行,记录一切战果,自来边军冒功领赏者众,如今没有起居注官随行、没有兵部书记官随行,歼敌过万,证据何在皇上莫要受了边军蒙蔽”。
正德年纪小受不得激,一时血贯瞳仁,他怒不可遏正要将那人喝骂下去,又一个官员起身道:“鞑靼人出入大明,如入无人之境,臣闻是内有歼佞配合,军中溃烂一至于斯,应当严惩不贷”
“皇上,臣闻伯颜返回大漠,正与朵颜三卫议亲结盟,彼此往来频繁,兀良哈向来首鼠两端、不可信任,以诚示之、以恩惠之,不如坚壁清野、不予互市以严惩,使之知我大明天威,献策结盟者丧权辱国,陷皇上于不义、辱天朝之国威,应当严惩”
“皇上,臣于邸报中得知,瓦剌亦向鞑靼赠粮,可见血浓与水,蒙古各部同气连枝,虽然内部不和,但一遇外力必然团结”。
“皇上此次远离京师,闹得天下人心惶惶,谣言四起,大同遇险更是可虑,常言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臣闻皇上还欲再次起兵,亲自挂帅,实不可取,土木堡之变前车之辙,不可不防”。
“皇上既知做一个文治武功的圣君不易,就该体恤民情,朝中筑山陵、修长城已捉襟见肘、入不敷出,鞑靼蛮人不过是疥癣之疾,沿边征掳所图不过些许财物,动用大军征伐所费何止十倍于鞑靼所造成的损失圣人曰垂拱而治,皇上应该”。
“皇上,臣听说皇上一路行来,惊动地方、夜宿民宅、仪仗之中多有美貌女子出入,实在有损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