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兵丁在高老庄后边的山谷中自力更生修筑衙门,真令人笑掉了大牙。
东厂担心杨凌马上接收税监,范亭和司礼监四大首领太监聚在一起,想了种种刁难的法子,可是却迟迟不见杨凌登门,诧异之下派人去打听,却听说杨凌招纳了锦衣卫中出名无能的守门千户色目人于永做二档头,带着一帮子大兵正在四处联络跑长途卖苦力的车马行合作,组建内厂的情报机构。
听了这消息范亭几乎笑岔了气儿,对杨凌的谨慎重视顿时一扫而空,要不是彼此正处于敌对立场,他都要同情杨凌这番作为实在丢尽了厂卫的脸面。既然杨凌一时不敢找上门来接收税监司,自已也不妨大方一些,范亭吩咐下去,叫东厂的番子暂不要去找内厂的麻烦,且看看杨凌是否识相再说。
文官们听说皇上在东厂、西厂、锦衣卫之外居然又设了内厂,纷纷向三大学士要求趁内厂立足未稳,发动所有廷臣口诛笔伐促使皇上撤了内厂。
谢迁闻言也为之心动,他密约刘健、李东阳商议此事,刘健听说了杨凌的软弱行为,也不觉得内厂可以成为心腹大患,不过如果能够发动廷臣的力量将它铲除,势必可以叫东西两厂和锦衣卫有所顾忌,不敢胡乱干预朝政,所以他也欣然表示同意。
但是李东阳沉吟半晌,迟迟不发一言。谢迁忍不住慨然道:“宾之,我知道你对杨凌此人甚有好感,甚至抱以很大期望。
我们都老啦,还能为朝廷尽几年心力呢如果有几个德才兼备的晚辈能够好好辅佐皇上,我们这班老臣也对得起先帝、对得起天下黎民百姓了。可是杨凌和皇上身边一班弄臣呼朋道友、如今又谋得内厂差使,分明狼子野心,难道你还相信他会是个忠良”
刘健也不悦道:“宾之,我知道你对他期许甚深,他的才干虽不及杨廷和、杨一清,却是最受皇上宠信的人,如果他忠心为国,我们自然不妨好好扶持于他,说不定本朝可以象宣德朝三杨秉政一样,再出个三杨干才,可是如今听其言、观其行,此人虽未必大歼大恶,却绝不似忠贤臣子呀,你不要再感情用事了”。
李东阳微微笑道:“两位大人以为我不忍断了他的前程么呵呵呵,我是在想,朝廷中有内厂、无内厂,哪个更为有利”。
谢迁不以为然道:“宾之,你糊涂了不成你说厂卫干过什么有益于朝廷、有益于百姓的事情有两厂一卫争权夺利还不够,难道还要再添一只恶虎吗”
李东阳轻笑道:“谢大人莫非忘了这内厂之虎,虎视耽耽处却是税监司么”
刘健、谢迁听了眼神攸地一亮,谢迁已脱口道:“两虎相争”。
刘健犹豫一下道:“我看杨凌处处避让,不与东厂争锋,税监司移交内厂是皇上的口谕,有圣旨在手他都不敢去向王岳开口,宾之对他是否寄望太深了”
李东阳哈哈笑道:“老大人,若看杨凌平时行事,虽得帝宠,却尚知收敛,可是你忘了他在经筵上那番见识、那番心机,竟令满朝想要为难他一番的大人们哑口无言了此人心机见识俱非常人,我之所以说看不透他,是因为他深得帝恩,原本不必屈居于神机营之内。
当然,如果他野心勃勃,想插手政事或外放个封疆大吏,我们是不会袖手旁观的,奇就奇在他似乎确实随遇而安、毫无野心。
他既这般蜇伏隐忍,不露锋芒,现如今却大张旗鼓、热忱于开办内厂,我才不信他会放过税监这个灸手可热的差使”,他微微一笑,胸有成足地道:“等着看吧,如果我老眼未花,杨凌异想天开地去联合什么车马行为内厂眼线,十有是故意示敌以弱,待他势力稳定,必然要和东厂抢夺税监这块肥肉”。
谢迁击掌赞道:“妙呀天下税赋,三分归户部,七分入司礼监,财政大权掌于内廷终是不叫人放心,王岳年事已高,一旦不在,将来的事殊未可料。如果内厂、西厂争权夺利、两败俱伤,我们便可以趁势发动,将税赋之权重归于户部手中了”。
刘健蹙了蹙白眉,说道:“宾之想的倒是不错,可是东厂树大根深,势力遍及天下,杨凌只凭着圣眷和不成气候的内厂,有资格挑战司礼监、挑战东厂么”
李东阳呵呵笑道:“不能,所以我们不但不能进言让皇上撤了内厂,目前还要明里暗里多多帮扶他们,内厂实力越强,他的野心就会越大,但是无论如何强大,他都不可能给东厂造成致命一击,除非我们给他一种假象:外廷站在他这一边”。
刘健击掌道:“好老谢,给督察院打个招呼,叫御使台的言官们不要寻内厂的麻烦,目前还要大开方便之门,让内厂有实力从东厂手中夺桃子,呵呵呵,利之所至,二桃便能杀三士”
弘治一朝近二十年来,外廷始终压内官一头,所以三大学士似乎因此忘了世上还有另一条谚语:养虎成患
两个月,仅仅两个月,内厂的势力发展远远超过杨凌自已的预料。他原本估计内厂一开,司礼监、东厂、锦衣卫和外廷文臣们决不会视而不见,风刀霜剑势必不绝于途。
所以他以八百里快马将吴杰、黄奇胤请回京来,自行设置了内厂官职,吴杰任大档头、、黄奇胤、于永任二档头,连得禄等三位都司官任三档头,柳彪、杨一清任掌刑千户,余者按百户、司房、办事,番役全面改制,一切安排妥当后,自已天天跟在皇帝身边,准备靠这棵大树应付可能的种种攻击。
不料东厂一直没有声息,朝中文官和御使台也突然没了动静,倒让杨凌白担了一番心思。吴杰这些年来虽在锦衣卫中不受重视,却一直承担着最辛苦的搜集情报工作,在这方面可谓经验娴熟。
杨凌不但将他调回京来,而且一步登天升任仅次于总督内厂钦差官杨凌的大档头,而且杨凌对他这个出身锦衣卫的人全无避忌,诸事都放胆交给他去做。
多年来饱受排挤、猜忌的吴杰感激涕零,加上他救过杨夫人的命,自认和杨家有层极亲密的关系,所以为了内厂可谓呕心沥血、不遗余力,那班训练有素的神机营官兵在他和柳、杨两位千户的调教下迅速融入了新的角色。
黄奇胤接了圣旨进京,听说杨凌要他到内厂任职,这位老夫子虽说受朝廷打压多年,但是昔年那位热血御使的傲然风骨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