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06 章(1 / 1)

抗日之特战兵王 寂寞剑客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跟徐锐握手,感慨的说:“徐团长,我听过你的几次广播,深感你们军人在前线抗击日寇不容易,作为一名教书匠,我能够为国家、为民族做的不多,但是替根据地即将组建的兵工厂贡献一身所学,却还是做得到的。”

徐锐连忙说道:“郑教授太客气了,像您这样的学者,正是我们根据地急需的,我代表独立团全体官兵,欢迎郑教授的到来。”

郑二强笑道:“徐团长客气了,我也就尽些绵薄之力。”

闲聊了几句,徐锐和王沪生就告辞离开了,出门之后,王沪生才对徐锐说道:“这个郑二强是从法国留学归来的,他不像有的人善于推销自己,所以在国内没什么名气,但是他在化学领域的水平是很高的,现在他带了一个课题组,正在搞********。”

“********?梯恩梯?”徐锐闻言大喜道,“老王,他们有把握没有?”

王沪生说道:“郑教授跟我说了,把握很大,就是这个原材料有些问题。”

“原材料不用担心。”徐锐大手一挥,霸气侧漏的说,“只要他们能搞出********,再把生产工艺给弄好,原材料由我负责。”

“你负责?”王沪生说,“你拿什么负责?”

“这个你不用管。”徐锐一摆手,迎面又看到梅九龄从一间平房走出来。

看到徐锐,梅九龄便赶紧挺身立正,敬礼,然后一张脸迅速垮了下来,说:“团长,你可算是回来了,赶紧跟政委说说,放我回去吧。”

徐锐看了王沪生一眼,问道:“老王,这是怎么回事?”

王沪生挠了挠头,尴尬的说:“这不是建设部刚组建,缺人,九纵三团三千多学生,就没有几个是学建筑的,学桥梁、隧洞的就更少,实在没辙,我就把梅秀才调到了建设部,再给他配了几十个学生,先把这个建设部的架子搭起来再说。”

梅九龄苦着脸说:“可是政委,我不想打洞,我想带兵。”

“打洞怎么了?”王沪生便立刻板下脸训道,“这是政治任务,必须完成。”

梅九龄以求助的眼神看向徐锐,徐锐只能把眼睛转向别处,装作没有看见,梅九龄便苦着脸掉头走了。

等梅九龄走远了,徐锐才说道:“老王,这样也不是办法啊,九龄志不在工程建设,而且这小子也是块带兵打仗的好材料,这样下去不是耽误人么?”

“我何尝不知道这样下去不行。”王沪生说道,“关键是真的没人挑大梁啊。”

徐锐说道:“没人那就找人啊,活人还能让尿憋死?”又问道,“九纵三团的学生中难道就没有一个学工程的?”

“就只有两个人,而且是刚入学的新生。”王沪生道。

徐锐说道:“那有什么要紧,这两个学生不行,不是还有他们的师兄么?师兄再不行不是还有老师么?实在不行直接给军部首长提要求,让军部首长跟教育部交涉,让他们派唐山工程技术学院的茅院长来咱们根据地帮个忙,咦。”

说到最后,徐锐忽然咦了一声,觉得这还真是个好主意。

眼下的大梅山根据地正处于大干快上的阶段,可以预见,将会有大量的工程项目,而这些工程项目的质量则尤为重要,因为必须经受住日军航空兵重磅航弹的轰炸,所以请一个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专家过来帮忙设计就十分重要了。

徐锐更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如果真的把茅院长请过来了,是否可以请他主持设计,把上下沙桥打造成为一个军事要塞?(未完待续。)

------------

第520章 沙桥岗要塞

徐锐想到就干,当天深夜就又一次坐到了广播前,向着整个华中的爱国同胞发表了一番热情洋溢的广播讲话,表示要率领大梅山独立团七千多官兵南渡长江进入赣北,与薛岳将军的第1军团并肩作战。

不过,为了确保大梅山根据地的安全,尤其是在独立团主力离开之后,大梅山根据地将变得极为空虚,所以希望国民政府能够给大梅山根据地提供十吨洋灰,同时委派一名工程专家,在这,徐锐还特意点名了,最好是唐山工程技术学院的院长茅以升先生,能够前来大梅山根据地领导防御工程的指导工作。

徐锐的这番广播讲话立刻引起了武汉行营的警觉,尤其是现在复兴社已经查清楚了前段时间武汉学生运动的来龙去脉,就对徐锐格外的警惕。

于是,蒋委员长亲自下指示,坚决的拒绝了徐锐的请战要求。

据说蒋委员长的原话是这样的:什么,徐锐要去赣北?他想做什么?他占了皖中还不够,还要再占了赣北不成?不行,坚决不行,这才几个月时间,他的大梅山独立团就从五百人发展到了五千多人,要是真让他去了赣北,转眼间他的部队就能从五千多人变成五万多人,我的第1军团还要不要了?

但徐锐又岂会善罢干休,第二天接着广播,并隐隐流露出发动全国各地学生以及工人向国民政府逼宫的意味,你还真别说,以徐锐当下的名声,以当下全国民众对他的喜爱程度,徐锐真要是发动学生以及工人搞逼宫,舆论上还真能对国民政府和蒋委员长形成极大压力,到时候你不同意也得同意。

蒋委员长一看这样下去不行,而且新四军军部那边出面做工作也不管用,便当即绕过三战区以及新四军军部,直接派人联络徐锐,表示:贵部去赣北参战的好意我们就算心领了,赣北的部队还算够用,再说皖中的抗日战场也很重要,贵部不能轻离防区,同时表示十吨洋灰还有委派茅以升先生前来大梅山根据地,倒是可以考虑云云。

徐锐的目的已经达到,便也就坡下驴,不再提前往赣北参战的事,然后派出了一支运输队翻过大别山去罗田接收了国民政府支援给大梅山根据地的十吨洋灰,这次蒋委员长破天荒没打折扣,说是十吨就是十吨。

跟着运输队一起回到大梅山根据地的,还有当时正在武汉开会的唐山工程技术学院院长茅以升先生。

这一切,都发生在六月底。

也就在茅以升先生抵达梅镇的同一天,松浦师团在顽抗了整整七日之后,终于被第七十四军所属的第305团攻破了主阵地张古山,师团长松浦淳六郎饮弹自杀,松浦师团从瑞昌开拔时的一万八千余人,除了三千余人被俘,其余全部被击毙。

这也是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日军单次作战损失最大的战役。

同时,这次万家岭大捷也击破了日军自从明治维新以来,从未曾有师团建制部队被敌全歼的金身,这在国际上形成了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