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兵力都有所了解,重要的是,机场是我们沈阳保卫战的重中之重,绝对不容有失,一团是由我3营为基干组建的,你们又刚刚和日本人交过手,所以派你们团去最合适。”
“嗯。”刘建国赞同点了点头,又道:“那南门的防务怎么办?”
“南门防务交给二团,你马上带一团出发前往机场吧,另外传我的命令,沈阳机场独立守备营合编入一团,由你统一指挥。”张兴汉道。
“是!”刘建国欣然领命敬礼,大步转身离去。
刘建国离去后,城防司令部内的电话铃突然响起,张兴汉走过去将电话接起:“我是张兴汉。”
电话那头,刚刚立下赫赫战功的高志航有些兴奋的道:“张司令,这一仗我们航空队打的还行吧?”
“嗯,这次我们能胜利,全赖子恒兄你率空军的全力打击。”张兴汉道。
“司令,我有个想法,不知可行不可行。”高志航道。
“子恒兄请说。”张兴汉道。
“据我所知,日军现大步集结于苏家屯车站一带,我们航空队是否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空袭轰炸?”高志航道。很明显,打了一仗后,无论是高志航还是东北军的一众飞行员们都十分期待再度出击,向日本人倾泻他们的怒火。
“这个我也曾想过,不过子恒兄,据我所知你们航空队燃油储备不是很太多,所以,我想还是将出击次数控制下,用在最需要你们的时候为妙。”电话那头张兴汉沉吟了片刻道。
他何尝不知道拥有制空权对日军进行空军打击是件很爽的事情,不但能消耗日军士气,还能对他们造成一定杀伤。
但是,张兴汉更知道燃油的可贵的,此时的中国尚不具备自产汽油的能力,虽然东北有个贮藏量惊人的大庆油田,但现在他还没有机会和能力去开采利用,只能等将来了。
所以张小六当家做主时积攒的一些燃油,自己必须得计算着使用,这样才能发挥空军最大的价值,而且对日军进行轰炸,第一次效果也许会不错,但当日军有了防备后,就会收效甚微了。
与其这样,不如省下,留着用在像今天这样的战斗中,帮助地面部队夺取胜利,这才是最合算的。
“是,子恒明白了。”高志航对燃油储备自然也是清楚的,因此当即应道。
………………………………
如张兴汉预料的那样,板垣征四郎仓皇败退回到苏家屯后。
立即对石原莞尔道:“石原君,我们必须得摧毁支那人的飞机场和空军,瓦解他们的空军优势,否则,我们将会面临巨大的空中威胁。”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石原莞尔得闻前线失败后,就对此做过了详细的考虑,在他看来等候从本土调集空军战机,是需要时间的,而眼下他们必须尽快的攻下沈阳,因为现在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消息基本上还未扩散传开。
国际上还尚不知道,国民政府也还未来得及做出任何应对。
他们必须尽快拿下沈阳,造成关东军已经实际占领的事实,只有这样在以后的谈判和应对所谓的国际舆论时,日本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再者就是,沈阳城内的中国军队已经对他们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如果他们不能将其消灭,则很有可能会被其反败。
现在的石原莞尔与板垣征四郎就像是开了弓的离弦之箭,他们无法回头,只能一条路走下去,直到赢得这场冲突的胜利。
“那我马上就去组织部队,立即对东塔机场进行攻击。”板垣征四郎见石原莞尔同意,当即道。
;
------------
第三十三章 机场鏖战 一
“呦西,这次进攻,务必速战速决,所以板垣君,我已经吩咐剩下的炮兵携带毒气弹随军进攻。”石原莞尔意味深长的看了看好基友,道:“机场对支那人来说很重要,我想他们肯定会部署重兵防御,所以……”
“石原君请不要过于担心,一切我自有分寸,不过,有件事情还需石原君火速去办,第二野炮兵联队几乎全军覆没,我们现在急需成建制的炮兵部队支援,石原君你要马上向本庄繁司令官请求增派炮兵支援,越快越好。”板垣征四郎道。
“我滴马上去办。”
………………………………………………
傍晚时分,北平西郊燕京大学校园内。
至此,九一八事变爆发已经超过了二十多个小时,与关外的战火连天,杀声四起相比,燕京大学校园就显得安静宁和的多。
月色柔柔的洒在校园内,宛如为其披上一层银色妆扮,;平添了些许寂静。清凉的微风轻轻拂过,吹得花木随之摇曳。
校园北角的一间教师没有和往常一样早早的熄灯下课,到现在还灯火通明,在黑夜中显得格外的显眼。
校园内,一名戴着黑丝框眼镜的年轻女教师正一脸激动的对教室中数十名男女学生宣布道:“同学们,据最新消息,日本人于昨夜悍然向我东北军驻守之北大营和沈阳城发起了进攻,如今整个关外已经是烽火连天,狼烟四起。
日寇的铁蹄已经开始践踏我东三省的锦绣河山,三千万关外父老即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至此国难当头,民族危难之际,校方决定,明天组织全体师生进北平城游行请愿,号召国人起来反抗,督促张学良武力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参加。”
“我参加。”
“我也参加。”数十名男女学生们纷纷义愤填膺的表态,不过他们当中有一个人却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之中。
“爹娘,大哥,你们都还好吧?千万不要有事,老天保佑。”坐在后排,长相颇为英俊的张兴华喃喃自语的祈祷道。
“兴华,你怎么了?在说什么?”不知何时,年轻女教师已经走到了他身旁,见他没有和其他学生一样聚在一起激动的讨论着如何游行请愿和抗日愿望,年轻女教师不禁有些疑惑问道。
“苏老师,我没事。”听得那天籁般的声音,张兴华从沉思中醒来,抬头看着那令他魂牵梦绕多年的绝美容颜,微笑着回答。
三年前,他方才十八岁,初次相遇,他便一见钟情的喜欢上了这个仿佛仙子般的温柔女孩,哪怕她比自己大了几岁,更是自己的老师。
虽然有悖伦理,但张兴华不在乎,因为他知道她对自己并非无情。
只是世俗的眼光,双方家境的差距令他们不得不止步于爱情门外。
“真的没事?”苏涵韵知道张兴华的家人都在东北,不放心的问道。
“苏老师,你知不知道沈阳现在的情况如何?是否已经沦陷?”张兴华本不想多问她,但想起远在沈阳的父母和大哥,就再也忍耐不住。
“应该还没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