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汉点了点头没有急着去看那些文件,道:“各地的机场以及东辽河铁路大桥修建的怎么样了?”
“禀报司令,哈尔滨机场在原有的基础上已经完成扩建,长春,齐齐哈尔,吉林,佳木斯机场如今已经先后动土开工,预计一到两个月可全部竣工!”臧式毅不慌不忙的回答道:“至于东辽河铁路大桥,难度过大,我们又缺少这方面的工程师以及修建大型铁路桥的机器和相关人才,暂时还没有多少头绪。”
张兴汉一听,眉头一皱道:“东辽河铁路大桥是南满铁路必经之路,也是我们南下进军的必经之路,必须在三个月内完成修复并通车。”
臧式毅有些为难的道:“这……”
“我知道你有难处,没有工程师就去外国请,没有器材就去买,钱不是问题,无论苏联还是欧洲其他国家,只要他愿意来帮我们修桥,要多少钱咱们都给,我就不信了,满清时期都能修筑的铁路大桥,到了咱们这反而修不起来了?”张兴汉以毋容置疑的口气道。
得到张兴汉的款项支持,臧式毅当即道:“是,我会尽力快速去办此事,一定争取三个月内修复畅通。”
…………………………
南京,军事委员会会议室。
蒋公刚刚开完例行会议,在侍卫长王世和的陪同下刚走出会议室,就看到蓝衣社特务处处长戴笠疾步朝自己走来。
蒋委员长转身退了回去,王世和会意的守在了门外,戴笠来到后,挥手示意他直接进去。
见到蒋委员长一身中山装的戴笠摘下自己的帽子,敬礼道:“校长,学生这里有一份关于东北的最新情报。”
“哦?现在东北什么情况?”蒋委员长问道。
张兴汉占领长春,吉林等北满地区后,在过去的大半个月的时间内,大举招兵,目前其手中总兵力已经超过了十五万大关。”
“什么,十五万?”蒋委员长也是吃了一惊:“你没搞错吧?”
“回禀校长,这消息经过反复验证绝不会有错,张兴汉擅自将独立师再通辽改编成东北新军时,他所部兵力已达五万之众,占领南满时,他俘虏了至少四万多伪军,并且将他们大多编入部队。
而在过去的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在吉林,黑龙江各大中小城市以及农村,所招募的新兵数量不下于六万,加上各县城归降的伪军,他的新军总兵力兵力现在十五万是只多不少。”戴笠道。
“十五万大军,娘希匹,这个张兴汉难道也想效仿张氏父子,雄踞关外,当个东北王?”蒋委员长语气中有些许怒意。(未完待续。)
------------
第一百八十四章:中东铁路的问题
“极有可能,卑职还打听到,张兴汉在吉林,黑龙江各主要城市开始修筑军用机场,其用心昭然若揭啊。”戴笠忙不迭道。
蒋委员长闻言眉头紧蹙陷入了沉思中,他在权衡利弊,到底该如何应对强势崛起的张兴汉,是杀?是留?
戴笠没有多说,他知道蒋委员长这会也在犹豫,作为一名优秀的特工,他懂得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
更懂得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因此,关于怎么对付张兴汉,即使他心里明显倾向于趁早解决,以除后患,他也不会直接就向蒋委员长建议杀掉张兴汉。
&n{猪}猪岛{小}说kxs51.com.kxs51.com; 他要等待蒋委员长亲自下这个决定,不管怎么说,张兴汉都是如今中华大地最赤手可热的风云人物。
民族英雄的光环已经毫无虚假的扣在了他的头上,不难想象,如果张兴汉被暗杀的消息败露,那将会引起海内外多大的震动。
搞不好蒋委员长到时候为了推卸责任,会拿他当替罪羊,这样事情蒋委员长还真没少干。
不出戴笠所料,没过多久蒋委员长便沉吟着道:“雨农啊,对于张兴汉擅自扩军之事,你有什么意见?”
戴笠心中腹诽,表面上还是毕恭毕敬的低头道:“雨农一切服从校长安排,以校长唯命是从,张兴汉虽然擅自扩军,但其战功卓著,已然成了全民族的抗日英雄,总而言之,对待此人不能以常人对待之,需谨慎考虑。”
“你说我要是命他来京述职,他会来吗?”蒋委员长忽然道。
“应该不会。”戴笠不假思索道。
“他要是敢来南京,就说明此人并无二心,若是不来,那就说明他心中有鬼,当真想要拥兵自重。效仿张氏父子当关外的土皇帝,那就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提前斩草除根。”蒋委员长一语中的道。
戴笠眼前一亮,欣然领命道:“学生明白了。”
“嗯,你回去吧,让世和来见我。”蒋委员长示意道。
“是!学生告退!”戴笠啪地挺身敬礼后,转身奉命离去。
………………………………
吉林城,总司令部。
张兴汉刚要回家吃饭,如今已经升任新军司令部中校通讯官的小李子,真名李国才,手持一份电文神色匆匆的叫住了他。
“司令。南京蒋委员长急电。”
“嗯?”张兴汉闻言驻足转身,道:“电文上怎么说?”
“蒋委员长命您去南京述职,并参加军事委员会于近期即将组织召开的会议。”李国才道。
“去南京?”张兴汉为微微变色,伸手接过电文看了一遍,顿时眉头紧蹙,沉思了片刻对李国才道:“给蒋委员长回电,就说东北局势尚且不稳,请容考虑处理紧急事务后,再给答复。”
“是!”李国才轰然应诺。转身领命朝电讯室走去。
张兴汉抬脚刚刚走到司令部大门外,恰逢沈星夜脸色匆匆的走来。
见到张兴汉,沈星夜连忙敬礼道:“司令,刚刚得到消息。日本人已经开始进行第一次全国战略总动员,看来是铁了心要夺回南满与我们决一死战了。”
“这个先不急理会,眼下我们当务之急是尽快扩充编练新军,没有几个月。小日本完不成集结动员。”张兴汉道。
“司令,还有件事。”沈星夜叫住了他道。
“什么事?”
“上次在沈阳采访您的那批外国记者又来了,现在应该已经到了长春。”
“哦。我知道,等他们到吉林后,你再安排他们的采访。”张兴汉说完,便上了吉普车。
……………………
两日后,东北新军总司令部的会议室内。
以艾莉丝和艾琳.迈特等人为首的二十多名英美法等各国记者齐聚一堂。
他们或在低声讨论着什么,或在检查自己的摄影设备。
坐在会议桌右侧的是英国路透社首席王牌记者艾莉丝,她上次的中国采访圆满成功,回去后所发表的有关张兴汉这位中国新晋战神的文章颇受关注。
如今几个月过去,东北局势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张兴汉这个充满传奇性的人物又创造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奇迹。
于是她的报社老板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