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蝗虫之灾 发明耕犁(1 / 1)

大唐驸马爷 yp卿卿 5405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一百七十四章:蝗虫之灾 发明耕犁

贞观十三年四月,朝堂上关于本次蝗灾的赈灾的措施,终于下来了,关于朝廷官员捐款的事情,也一并下来了,有些出乎意料的是,本次捐款的款项,竟然出乎意料的达到三十万钱,这让杜荷有些震惊,看来这朝廷中的官员还是他娘的有钱。

杜荷将家中的事情吩咐完了以后,便带着老二来金和徐大壮两人匆匆向着河东道走去。

河东道辖境在黄河之东故名,东距常山,西据河,南抵太原府。辖区境内有蒲、晋、绛、慈、隰、汾、沁、辽、岚、石、忻、代、云、朔、蔚、泽、潞,共18府州。治所在河中。

这一次李世民依旧是给杜荷安排了一千人的队伍,带领着一千人马的依旧是杜荷的老熟人,侍卫统领黄耀德。

一连赶了三日的路,众人才刚刚来到蒲州境内,相比京畿道蝗灾的状况,这里入目很少有一丝丝绿色的植物,空旷的田野里就算那高耸入云的树木,也已经被蝗虫啃食一尽。

杜荷等人才刚刚下了马,只见从不远处遮天蔽日的飞过来一群蝗虫,这阵势是遇佛**,遇神杀神啊。

杜荷赶紧的命令手下士兵,将附近杂草堆积如山,手下士兵手忙脚乱的将杂草铺成好大一堆,话不多说,只见蝗虫眼看着就要来到他们眼前,杜荷一个激灵便将杂草点燃,一瞬间干枯的杂草顺势燃烧起来。

浓烈的烟雾弥漫,呛人的气味四散开来,只见这空中飞翔的巨大蝗虫体,遇见这阵阵烟雾,忽然掉头飞向了另外一边。

看见这情景,杜荷心里有些眉目了,蝗虫是怕烟雾的,可是总不能随便点燃杂草,万一造成附近山林着火,那损失可不是一般的大。

蒲州县令来到杜荷身边的时候已经是几个时辰之后的事情了。县令原本在县城城门处等候着杜荷一行,谁知左等右等的等不着,于是,便差人来官道上查看,却没想到杜荷一行,已经在想办法对付蝗虫了。

蒲州县令唤作闫培,一个穷酸书生而已,不过看样貌不过三十来岁,胡须竟然有两寸之长。

杜荷感慨道古人真的是爱胡须爱到发疯的地步了。

蒲州境内多个村庄发生了大面积的蝗虫灾害,县令闫培在蝗灾发生的时候,便组织百姓们自发的消灭蝗虫,不过因为蝗虫太多,人手有限,所以蝗虫灾害的消除,并不怎么理想。

杜荷当了蒲州第二天,便下令所有村庄百姓,从即日起开始捕捉蝗虫,官府将会以十斤一文钱的价钱进行收购。

这个命令下发之后,蒲州境内的百姓疯了一样的开始在田地里捕捉蝗虫,一时间官府出钱收购蝗虫的事情,竟然越传越远,附近几个县的百姓,竟然有样学样的对蝗虫进行捕捉。

杜荷如今是越来越轻松了,眼看着收购的蝗虫越来越多,杜荷心里也泛起了嘀咕,这么多的蝗虫到底该怎么办呢?

杜荷想起了化肥,是的,你想的没错就是化肥,既然农作物少不了化肥,那自然也就少不了那些天然的化肥。

杜荷开始命令手下的士兵,将晒干的蝗虫,雇了许多的百姓,将蝗虫打成粉状。

一连几个月的时间,杜荷基本都在河东道各县府收购蝗虫的事情。另外处理各地蝗灾的事情,如今蒲州城外从各地收购的蝗虫粉已经堆积如山,眼下生产化肥的事情已经破在眉睫。

梁州以前杜荷亲自建立的炼铁炉依旧在不停地炼造着,从来没有停止生产,以前生产的不过是冬日里用来取暖的火炉,仅此而已。

现在好了,在这个也要杜荷忽然心有灵犀的想到,为什么不让铁匠生产一些耕犁呢?

这个想法一经出现,杜荷便有些震惊,是的没错耕犁,一想到这里,杜荷连夜迅速的回到了长安,甚至连家都没有回,便急匆匆的赶往了皇宫。

得到宦官的回禀,杜荷迅速的赶到了甘露殿,李世民正与长孙皇后在一起。

李世民一见杜荷来了,便问道:“贤婿你不是在河东道处理蝗灾吗?什么事情这样着急回来了。”

杜荷理了理头绪,咽了一口口水,说道:“启奏陛下,在蒲州处理蝗灾的时候,微臣忽然想出来一个与普天百姓有利的事情,因此才急匆匆的回到长安。”

李世民一听,便有些郁闷,这什么事情,竟然与普天之下的百姓有利,而且,为这样的事情,驸马竟然私自从赈灾的地方赶了回来。

于是李世民便说道:“既然驸马有利于百姓的想法,那就说出来让朕听听,到底是什么想法,竟然让你私自从蒲州赶了回来。”

杜荷缓缓说道:“陛下可能有所不知,现如今我们大唐田地里种植的庄家,小麦,稻谷,白米等一亩地大约产一百多石,其中这里面有许多的原因,庄家其实和人一样,也需要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微臣想到的肥料,如果我们能自助生产一些肥料的话,那么百姓地理的庄家,产量势必能翻一翻。”

李世民是越听越糊涂,便问道:“贤婿所说的这个肥料是何物。”

杜荷当即说道:“肥料有天然的肥料,便是人畜排泄物,可以用来滋润弄农作物,在有一个就是这次我们收购的蝗虫粉,也可以用来制作化肥,用来提高庄家的产量。”

李世民依旧有些犹豫的问道:“贤婿认为这肥料当真能提高庄家的产量。”

杜荷当即站了起来,拍着胸脯说道:“微臣敢立军令状,如果在庄家地里,用人畜排泄物以及蝗虫粉的话,农作物的产量肯定会翻一番,如果产量没有翻一翻的话,微臣甘愿献出一百万钱,用来给百姓们兴修水利。”

李世民一想,不管杜荷是赢了还是输了的话,对自己是百利而无一害,不过他还是有些担忧,便问道:“贤婿希望朕为你做些什么。”

杜荷想了想,便说道:“微臣希望,从此以后,宫里的排泄物能直接送到微臣在同洲府的封地内,微臣要在哪里做实验,证明微臣所言不假。”

李世民当即就同意了杜荷的想法。待李世民答应之后,杜荷又继续说道:“还有一件事情,比较私密。”

杜荷说完话,便看了看周围这些伺候皇帝和长孙皇后的侍女太监们。

李世民一愣,便摆摆手让那些侍女们都出去了,整个甘露殿就剩下李世民,长孙皇后和他自己。

一瞧杜荷这幅慎重的模样,长孙皇后便说道:“荷儿难道还有什么秘密的事情要给陛下说吗,用不用哀家也出去呢?”

杜荷笑了笑便说道:“微臣哪里敢让皇后回避呢?”

然后又继续说道:“陛下,微臣接下来所说的事情,比较重要,估计陛下你也想不到,所以微臣才让陛下秉退众人的,以免人多口杂。”

杜荷继续说道:“陛下应该知道,从汉朝时期,我们中原百姓便实行耕地,这些年来以来,耕地一直并没有什么改变,”

汉代,产生了犁壁汉代的犁是直辕犁,有双辕和单辕之分,基本上是二牛抬扛式,特别适合在平原地区使用,能保证田地犁得平直,比较容易驾驭,效率也较高。

杜荷清楚的记得在隋唐时期应该出现了一种曲辕犁,可是到今天为止,他竟然没有发现曲辕犁的一点点踪迹,也不知道为什么,难道说上天在等着让他自己发明一种比曲辕犁更好的犁吗?

杜荷穿越之前对于耕犁这种东西,虽然没有亲身体会过,但是,每年暑假他回到乡下爷爷那里,都会随着爷爷去地里,记得当初爷爷耕地使用的犁,也比较简单。

大概这种犁就叫做三铧犁,犁架设有纵杆和横杆,纵杆上通过活动套活动固定三个犁铧,纵杆上还设有犁轮,纵杆的前端设有连接孔,用于与拖拉机连接。这种犁具有以下优点灵活性高,可方便地调节犁铧的深浅和宽窄。

当然如今是封建时期,这种犁只能用牛来拉,如果放到二十一世纪的话,人们咱就使用器械来进行耕种了。

当杜荷将这种耕犁的想法说出来之后,李世民竟然激动的站了起来说道:“贤婿当真能造出来这种耕犁吗?”。

杜荷想了想便说道:“如果没有什么差错的话,这种耕犁应该可以造出来的。”

李世民激动的派了下桌子说道:“贤婿从明日起,你就不用去蒲州赈灾了,专心去找工部找催仁暑和阎立本两人建造这种耕犁去吧。”

离开皇宫之后,杜荷并没有回去十里铺,而是带着徐大壮和老二两人来到了西市,要想知道杜荷来到这里想要干什么,那你可就有所不知了。

------------

第一百七十五:丝绸之路 崎岖坎坷

各位看官,众所周知玉米,土豆,辣椒,花生等都是外来之物,而玉米和花生等都是在明朝的时候,才被那个唤作郑和的公公给带到中原的。

杜荷也已经记不清楚玉米,土豆等这些东西都是产自于哪里的了,不过西市这里的商人一般都是顺着丝绸之路而来的,所以,杜荷来到这里就是想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找到一些玉米的种子。

三人围着西市转了一圈,愣是没有发现一家商铺里有杜荷所说的那种黄灿灿的种子。杜荷左想右想难道说自己的形容有误,亦或是西市这里真的没有玉米这样的东西呢?

周围的商铺,依旧热闹非凡,人来人往,各种各样的叫卖声,绘制成一种喧闹的声音,吵的人心烦意乱。

杜荷有些无奈的走着,看着希望能在这繁忙的西市发现一些玉米种子。

,从骆驼背上掉了下来,可能是货物的口子没有扎好吧,那东西又小又干瘪,顺着青石路滚了好几圈又停了下来。

杜荷定睛一看,这干瘪的小东西,竟然是那样的熟悉,那样的让人激动,找寻了好久的玉米种子,竟然就这样的出现在了杜荷的眼前,这难道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吗?

杜荷当即将那玉米捡了起来,追上那领头的人,只见此人头戴一定灰色毛绒黏帽,虎背熊腰,一脸络腮胡子甚至看不见嘴,当杜荷停在他面前的时候,这人便用生疏的大唐官话问道:“这位公子,挡住在下可有要事。”

杜荷有些激动,话都说不浑圆,理了理头绪后,才缓缓说道:“请问你这货物都是些什么呢?”

那人盯着杜荷看了一眼,便说道:“这是在下从遥远的西域带来的玉麦种子。”

杜荷一听原来现在的人们将玉米唤作玉麦,难怪杜荷找了一圈都没有找到这种种子。

当下杜荷便说道:“你这些货物都是玉麦种子吗?”。

那络腮胡便说道:“是的,这次从西域只带来了这些玉麦种子,也不知道大唐人们喜欢不喜欢这样的东西。”

杜荷一听才发现,这家伙竟然是第一次从西域带来玉米,这就有些激动。

他继续说道:“是这样的,我叫杜荷咱们能不能找个地方,边吃边说。”

这络腮胡连忙点头就同意了,看来也是一个豪爽的人,当下杜荷带着络腮胡便走进了附近一个客栈里。

路上杜荷得知此人是高昌国人,常年在大唐,高昌,吐蕃以及更远的地方做生意,名字唤作阿里郎。

两人点了几样小菜,要了一壶酒,当下杜荷便说道:“阿里郎,实不相瞒,我在这西市找这种东西,已经找了快一个下午了,愣是没有发现有任何一家商铺里卖这种东西,如果不是遇见你,我真的无法想象大唐竟然有这种东西。”

阿里郎喝了一碗酒以后,便说道:“杜公子,实不相瞒,其实在下也不知道这玉麦种子到底送到大唐能不能挣钱,这次不过是来碰个运气,没想到竟然真的有人要这玉麦种子,在下真的很激动。”

杜荷想了想继续说道:“你常年在丝绸之路上行走,有没有见过一种可以吃的,它的样子就是,叶子有些大,根茎上结了一些小东西,也不知道你们那里叫做什么,我想大概就叫做马铃薯,你听过没有。”

阿里郎沉思了一会儿,便说道:“人吃的这种东西,我倒是没有见过,不过在很远很远的地方,需要穿过高昌,到达波斯或者是大食国,才能找到公子你所说的这种东西吧。”

杜荷当即便说道:“你一般从大唐出发,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波斯国或者是大食国。”

阿里郎用手拿起一块肉送到嘴里,嚼了两口之后,便说道:“这大概需要半年时间吧。”

杜荷有些不敢想象,从大唐长安出发,竟然需要半年的时间,才能达到波斯国或者是大食国,这一路上耽搁的时间也太久了吧。

那阿里郎又继续说道:“这不止是费时间,而且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大多是了无人烟,出了凉州便是一片沙漠,传过这片沙漠,便到了玉门关,从玉门关出去之后,依旧是一片荒芜,沙漠里不止是有各路盗贼,也有狼群,所以说每次去西域行商,都是九死一生,这次我一共带了五十多个人,能到达长安的仅仅剩下二十几个,有些人陷入沙漠再也没有出来,有些是被狼群吃掉了,有一些是被土匪给杀了的。”

杜荷根本没有想到,一个西域之路,竟然如此的崎岖,四野荒芜的沙漠,数之不尽的土匪盗贼,还有那凶残的狼群,这些都威胁着商队的安危,这些也就算了,还有那可怕的沙漠,绵延千里,望之不尽,各种各样的艰辛,对于能从西域走回来的阿里郎,杜荷打心眼里开始佩服起他来。

当下杜荷便斟满一碗酒说道:“来,在下敬你一碗。”

阿里郎迅速的仰头将一碗酒,一饮而尽,又继续说道:“如今还好没有打仗,如果在遇上打仗,那么我可就赔惨了。”

杜荷笑了笑便问道:“这次你所带来的玉麦种子,你打算买个什么价钱。”

阿里郎想了想,便说道:“实不相瞒,这玉麦种子,在那边的产量也不是多么的好,要不是这次没有钱,去买那边的宝石,我才不会买这些东西呢?”

杜荷一愣便说道:“你从那边买玉石大概需要多少钱。”

阿里郎当即便说道:“玉石的话,一般而言,一小块在那边仅仅需要一百文钱,以前我过去的时候,回来都会大量的收购哪里的玉石,卖给西市这里的商铺,每块就可以买两千文钱,这么高的价钱,让人们都络绎不绝的成群结队去哪里收购玉石,不过可惜的是去的人十之八九都回不来了,一切都是因为自然条件太差,要不就是被土匪给杀了,货物都被抢了,所以,如今去西域的人越来越少了,除非那些西域的商人来大唐做生意,大唐境内的商人一般很少了。”

听完阿里郎的话,杜荷当即说道:“有句话说的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利益不断的驱使人们去往哪里。”

回了回神杜荷又说道:“我打算用你在长安卖玉石的价钱,来买你这玉麦种子,你觉得怎么样。”

阿里郎原本正端起一碗酒喝的痛快,谁知听了杜荷这句话,竟然激动的酒碗掉在了地上,多没有注意到。

他有些不敢相信杜荷说的话,便在问了一句:“公子当真要用玉石的价钱买在下的玉麦种子吗?”。

杜荷笑了笑便说道:“怎么,你怀疑我在说假话吗?你看我的样子,是在说假话吗?”。

阿里郎以为自己喝醉了,摇了摇头便说道:“公子你要知道,这玉麦种子,我买的时候,非常的便宜,简直可以说是人家免费送给我的。”

杜荷当即说道:“这次我就用玉石的价钱买你的玉麦种子,不过我有个条件。”

阿里郎看着杜荷说道:“公子,你有什么条件尽管说。”

杜荷想了想便说道:“我记得大食国和波斯有一种植物,结出来的种子非常的辛辣,唤作辣椒,你有没有印象。”

阿里郎绞尽脑汁的想了好一会儿才说道:“公子,你所说的这种辣椒倒是没有,不过波斯哪里有一种植物和你说的非常想象,那种植物结出来的东西,是红色的,味道很辣,不过当地人将它称为胡椒,不知道是不是公子你所说的那种辣椒。”

一听阿里郎的话,杜荷当即激动的站了起来说道:“没错,没错,就是辣椒,就是这种东西。”

激动过后,杜荷便坐了下来继续说道:“不知道你能不能下次去的时候,将这种东西带些回来,你放心还是用玉石的价钱收购。”

这次阿里郎所带来的玉米种子,大概有五百多斤,十几个骆驼身上过驮的东西,都是玉米种子,而这玉米种子是阿里郎第一次从遥远的波斯带来的,一路历经艰难万险才带到了长安,而他之前也并不知道这大唐到底有没有人收购这种东西。

五百斤的玉米种子,杜荷花费了一百万钱买了下来,大唐一两银子等于五百文钱,也就是说杜荷这一次总共花费了二百两银子,这点钱对于杜荷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一场话剧就赚回来了。

阿里郎今晚没有去客栈睡觉,而是跟着杜荷来到了十里铺侯府,当阿里郎看见杜荷府门前那个同洲侯府的牌匾时,便有些激动的跪在了杜荷的面前,说道:“小人竟然不知道公子,竟然是侯爷,刚才多有得罪了,还请侯爷赎罪。”

杜荷笑了笑,当即将阿里郎搀扶起来说道:“你比我年长几岁,我就唤你阿里大哥吧,起来吧,不过是个侯爷而已,不必惊慌。”

虽说杜荷让阿里郎不要惊慌,但是,阿里郎显然是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常年,更加没有拜访过任何一个高官的家,更别提他如今进的是这大唐一个侯爷的府邸,这怎能让他不激动呢?

本书征收鲜花,月票,红包,贵宾票,等等,希望看过本书的朋友们,记得赏些鲜花,贵宾票吧,谢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