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倭人带着友谊来了(1 / 1)

永历大帝 楼主大大 5677 汉字|2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一百五十二章:倭人带着友谊来了

转眼又要入夏,南洋的夏季异常燥热,寒冬阁外的知了渐渐活跃起来,啾啾的叫了不停,小桂子一手提着袍子,一手抓着长杆带着几个小太监撵着这些讨厌的昆虫,大家的声音都很低,就连脚步都是轻的。.qВ5、

寒冬阁内,朱骏穿着凉衫靠在藤椅上批阅着奏章,自从荷兰人溃败之后,位于爪哇北岸隔海相望的满剌加国立即上表称臣,满剌加为了取信大明,还特地遣王子入朝为质,表示永不背叛,请大明加满剌加国为永不征伐之国,世代友好。满剌加与爪哇隔海扼守马六甲海峡,乃是南洋最重要的军事要地,朱骏如何肯轻易放过他们,更何况这些墙头草在洪武年间入贡称臣,可是百年之后却又惧于荷兰人的威势与大明断绝了关系,若是不敲打敲打实在说不过去。

朱骏倒也爽快,干脆遣使要求他们割让北接定南省(泰国南部。)南临马六甲海港共四万平方公里的走廊,这样一来,马六甲港的陆路就与定南省接壤,隔海相望便是爪哇、苏门答腊二岛,不但使中央控制爪哇得到了加强,而且也能使的内陆的定南、定北、定西、定东各省海域增多,利用马六甲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

四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对于朱骏或许已算不的什么了,但是对于满剌加国却等于失去了近三分之一的领土,而且这条走廊都是满剌加地水路要道。鱼米富庶之地,一旦割舍,满剌加就成了大明名副其实的属国了,不但要仰人鼻息,恐怕连王国的自主权也将渐渐被大明剥夺。

可形势比人强啊,缅王、暹罗王这样的南洋巨头都已成了大明皇帝的刀下鬼,不可一世的荷兰人全部成了苦工。昔日雄踞南洋的西班牙人也成了大明脚下地打手,安南、柬埔寨、澜沧、苏门答腊各国纷纷依附,不敢有丝毫逾越,大明君临南洋已是大势所趋,满剌加若是想与这个庞然大物对抗,不用一个月的时间就会被碾成粉末。

满剌加国几乎没有任何考虑,立即表示献上满剌加西部以及南部走廊与大明交割,并且还送上大象二十头,象牙三百支。珍珠玛瑙各一箱,黄金一千两,白银十万两为贡,根据协议,大明有义务保护满剌加的安全,同样,明军有进入满剌加各海港、城镇驻扎的权利,整个满剌加基本上已成为了大明的附属之国。

交割的土地被户部分为了两部,北部划给了定南省管辖,而南部包括马六甲港由定海省管辖。大明不动一刀一兵,就得到了一大片辽阔的土地。

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关于西班牙总督赫查金的问题了,赫查金在攻占爪哇之战中带着西班牙军舰与明军一道行动。如今荷兰人已经完全溃败。赫查金便开始请求明军帮助收复吕宋了,根据情报。吕宋还驻扎着近两千名荷兰士兵,没有任何军舰。再加上吕宋燃烧了近一年地战火,早已被打成了废墟。荷兰军队的火枪和火药都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补充的修缮,这样的军力实在不堪一击,问题是,西班牙的残余实力也不过两条破损的战舰另外加上了两千名士气低下的士兵,虽然堪堪一战,却没有必胜的把握。

朱骏打算将这个问题缓一缓再说,理由是大婚将近,不宜妄动刀枪。其实朱骏所考虑的正是分赃地问题,明军不可能跟着你们西班牙人去免费打仗,如今朕才是南洋霸主,既然你们想在朕的一亩三分地上夺回吕宋,那么一些条件必须讲清楚,不过碍于颜面,朱骏并没有先提出分赃的问题,这种事他怎么好意思说?那就拖着吧,拖到你们这群西班牙人明白了朕地意图,许诺了利益地归属再说。

朱骏闭门躺在銮椅上养了会神,随即拣起御案上一份奏章,看了起来。

“微臣定海布政使刘川德面北而拜,恭请吾皇圣恭金安,臣……,如今定南省劳工匮乏,臣请陛下应允征调营兵…

朱骏眯着眼。征集营兵倒是一举三得地事。可是这事却又涉及到了体制问题。今日若是应允。若是将来又有工程需要征调营兵怎么办?子孙后世都有样学样。那这当兵地岂不是变成了民夫?从前明军卫所地士兵之所以战斗低下。就是因为他们平时都以务农为生。及到战时。这些丢了锄头扛起了刀枪地民夫就算如何旗家鲜明。恐怕也是被人追着砍地份。

问题是马六甲与、雅歌达地海港必须迅速地建起。这里扼守马六甲海峡。一来可以为军事要塞。二来更是海运商贸地转折点。任何进出南洋地商船都必须在此歇脚。早建一日。国库便早一份收银子。整个大明地海商流量也会增加。开发区地那成百上千地作坊生产出来地货物就可以凭着这个转折点运往南洋各地。打开销路。

朱骏踟蹰再三。最后还是拣起御案上地朱笔在奏折上写了可。下不为例。五个字。

现时都管顾不过来。朱骏哪里还有心情管子孙后代地事。这个下不为例也算是给了后世一个警醒。至于他们是否有样学样。朱骏可不管了。

“皇上。内阁周慕白周大学士求见。”小桂子不知什么时候碎步走了进来。低声道。

“啊?哦。让他进来吧。”朱骏失神地啊了一声。随即面色如常地挥挥手。

“微臣周慕白叩见皇上。”周慕白连日来操劳的事实在太过,不知不觉间竟苍老了不少,三十多岁的年纪两鬓间竟生出了些许白发,他仍是那副笑吟吟的样子:“皇上龙体安健,微臣此来,是内阁有一份票拟为难的很,请皇上朱批。”

“哦?什么事?”朱骏强打起精神,通常的奏折大部分都由内阁大臣拆封批示,只有一些极为重大的事内阁不敢决断才必须向皇上请示,今日倒是稀罕了,假如是大事的话,内阁自然会传入宫中由自己御览,既然这奏折没有传到朱骏的手里,说明这件事并非重大,而周慕白这个时候来请示,显然又说明他们处理不了。

“皇上,这原本也是些许小事,可此事毕竟关乎外邦,微臣这才来问一问。”周慕白笑吟吟的从袖中抽出一封奏章,道:“日本国王请求与皇上通商,并且愿以臣礼以待皇上,这是他们的国书。”

周慕白拱起双手将奏章放在御案上,他怕朱骏不知道日本国的来历,捋着长须道:“日本国俗称倭,其国有天皇为主,其下是将军、大名辅政,一直以来都臣服大明。永乐三年,日本将军上书永乐先皇通商朝贡,并献所俘获的扰边倭寇,永乐先皇大悦,乃下诏褒奖。但倭人逐利而残忍好杀,屡屡下海为寇在我东南劫掠,倭人使臣在内斗中又失去了纳贡的勘合,遂终止派遣贡船入明朝贡。嘉靖皇帝下诏清剿东南倭寇。”

“到了万历年间,倭人侵朝鲜,朝鲜国乃我大明藩国,万历先皇遣军入朝作战,击退倭人,从此之后,倭人虽然表面臣服,然我历代先皇已知其卑鄙贪婪之本性,因此并不理睬,如今倭人又遣使前来,不知他们到底是什么用意。”

朱骏静静的听着周慕白的叙述,他当然明白倭人的底细,现在不过是想听听这个时代的士大夫对倭人的看法而已,除了周慕白所说的这些,朱骏还知道如今的日本的底细。

一六零零年,一艘荷兰商船抵达了日本西部海岸,并且在几年之后引来了一支荷兰舰队对日本发起了侵略,在日本取得了通商口岸。此时的日本正处在德川幕府统治的江户时代,当时的日本处于闭关锁国时期,对于一个岛国来说,闭关锁国是非常可怕的政策,日本人并不能在封闭的空间中得到自给自足,因此,取得了日本通商口岸的荷兰人立即意识到了这是一个发财的机会,因此,在半个世纪以来,日本的所有海运被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他们将各地的货物运到了日本,不断的赚取日本丰富的黄金,在当时,日本的鹿儿岛发现了大规模的金矿,从而使得日本国内的黄金的价格低贱到与白银的比例达到了三比一,东印度公司疯狂的将商品销入日本,按照历史的发展,这样的状况还会继续保持半个世纪,可是如今的东印度公司已经完蛋了。

朱骏用屁股都能预料到,东印度公司的完蛋对于日本国内的振动是巨大的,这个一直利用黄金向荷兰东印度公司换取货物的国家,一旦失去了货品,本国的小农经济根本不能支持他们的消费,特别是粮食、奢侈品的缺口一定十分巨大,不难想象,长期不事生产的日本人在这种局面下,只能寻求另外一个东印度公司来为自己提供生活的必需品了。

大明水师打败了荷兰人,在南洋,烙印着大明标志的商船往来、多不胜数,正是日本人选择的另一家东印度公司,也只有大明辖下的海商才有如此巨大的能量为日本提供他们的生活、生产所需。

于是,日本人来了,带着友谊和善意,带着和平和微笑的撞到了朱骏的枪口上。

最新全本:、、、、、、、、、、

------------

第一百五十三:挑拨离间

日本除了拥有大量的金矿、银矿之外,资源匮乏,粮食产量更是极其低下,根本就养不活日益庞大的人口,由于半个世纪的闭关锁国,他们已经失去了派遣大量商船远洋的能力,那么依靠大明为他们运输粮食、奢侈品来养活是必不可少的。/、qΒ5。\\

朱骏托着下巴,瞅了周慕白一眼,道:“周爱卿,若是依你之见,这份国书到底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周慕白沉吟道:“皇上,为什么不答应?海都每日制造出如此多的商货,南洋的粮食堆积在仓库中快要发霉了,海商们又开辟了一条通商口岸,如此赚钱的买卖,皇上何乐而不为?”

朱骏道:“倭人残忍好杀,且反复无常,朕若是准予通商,将来这些倭人吃饱喝足,又下海为倭寇抢掠怎么办?”

周慕白道:“皇上,臣在云南时看到一些倭国的通志,对倭寇也略知一二,倭寇之所以屡犯东南沿海,其实正是因为其国四面临海,粮食不足,从而使许多人以劫掠为生。若皇上不与倭人通商贸,反而会助长海盗的气焰。其二,倭人世居东南海岛,与南洋相隔数千海里,皇上若想抱一箭之仇,也需暂缓些时日,既然如此,皇上不如与其通商,继续让倭人依赖我大明米食、器具,甚至连武器亦可贩运一些过去,待皇上欲征日本之时,再切断日本的海贸,倭人突然之间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粮食,重金购买地连发火枪、火炮也失去了火药。再让他们额起肚子拿起长刀作战可就难了。这样一来,倭国地命脉就掌握在我大明手心,不管将来皇上如何蹂躏,倭人也不过是刀徂下的鱼肉而已,此外,日本国虽为德川家统治。但各大名都握有军政之权,若是皇上从中挑拨,日本必乱,越是战乱,海商们所贩卖的武器、粮食价格往往能增加几倍,这样一来。皇上削弱了倭人,海商们赚了钱,而倭人又陷入了内乱,届时皇上东洋水师东进之时,便是倭人臣服之日。”

朱骏点了点头,他现在的主要大本营还在南洋。离东洋较远。若现在与日本人交战实在得不偿失,倒不如先控制其经济命脉。徐图削弱,再一鼓而下更加实在。

“臣足利源叩见大明皇帝陛下。臣代敝家主向大明皇帝陛下问安。”在銮殿上,几个日本使臣昂首而入。为首的正使足利源卑谦的三跪九叩。

“家主?哪个家主?”朱骏故作懵懂,此时地日本,天皇只是名义上的主宰,真正的掌权者乃是征夷大将军德川家族。

“下使奉征夷大将军德川正雄家主的命令前来觐见大明皇帝,德川正雄将军正是下使的家主。”足利源心下暗喜,看来大明皇帝并不知道日本国的底细,如今江户幕府内忧外困,尤其以粮食为甚,甚至在最发达地江户,由于失去了进口,至少有数百人饿死,各地的大名对德川家也露出了不满的情绪,因为外贸进口一直把握在征夷大将军德川家族的手里,德川家占据了日本近四分之一的土地,仓库中仅存的粮食也被德川家优先供应给了自己地领地,而各地地大名只能依靠稀薄的田地来养活规模庞大地农民群体,由于缺粮,一些大名的领地里已经出现了农民造反地状况,虽然被镇压了下去,但是大名们最终还是将责任划归到了德川家族的头上,大将军与大名地矛盾开始加剧,甚至在国内,出现了一些大名暗中支持天皇主政,消灭德川的声音。

日本是个岛国,它们的粮食出产十分低下,境内的金银矿产却多的吓人,平时这些败家的将军大名们不断的挖掘金矿,银矿,以此来换取海商们的粮食、奢侈品甚至武器,直到他们的外贸全部掌握在了荷兰东印度公司手里,如今东印度公司在南洋溃败,倭人用金银换取生活必需品的外贸经济也就随之崩溃,矛盾日剧,因此,德川家族要想维护统治,最迫切的方法就是找到一个替代东印度公司的组织来继续维持本国的经济,大明就成了首选。

足利源原本还生怕明人得知了日本岛的状况漫天要价,这个时候听到大明皇帝连将军、天皇的关系都没有弄清反而放下了心,谈判的双方最大的本钱就是知己知彼,很显然,大明皇帝最多也不过是知己不知彼罢了。

“征夷大将军是什么?”朱骏地唇角勾勒出一丝冷笑。道:“我大明册封日本国主为日本国王。尔一个小小地将军家奴。竟也敢来递交国书?”

足利源作出一副惶恐地样子道:“大明皇帝陛下有所不知。在我日本国。征夷大将军是天皇殿下地守护者。一切政令都由征夷大将军代替天皇殿下主持。还请大明皇帝陛下明察。”

“唔。如此说来岂不是又一个曹操吗?这是什么道理?”朱骏并不想和征夷大将军通商。一旦与德川家族通商。那么德川家族在日本地统治将更加稳固。要想搅混水。就必须找出一个更合适地傀儡出来。

“这个……”足利源被朱骏地曹操二字说地哑口无言。日本地士人阶层哪里会不知道曹操是个什么样地人物。总之不是什么好评语。

“你回去和你们地家主说。若想想换国书。可让天皇亲自派出使者前来商洽。小小地征夷大将军也想和朕谈。简直是痴人说梦。”

朱骏地话音刚落。足利源已是满头大汗。倒是他身后地几名使者暗中窃喜。日本国地使团中。除了以征夷大将军为代表地足利源为正使之外。包括天皇在内地一些强大藩镇大名也派出了自己象征性地使者。如今将军与天皇、大名之间地矛盾日渐加深。大家看到一向不可一世地足利源吃瘪。幸灾乐祸是免不了地。

“皇帝陛下。”足利源知道这一次若是协商失败,整个德川家族将会受到多大的压力,作为德川家的世代家臣,足利源只有硬着头皮谈出点结果出来:“天皇殿下的使者也来了。”足利源一边说,一边侧头往一个半眯着眼的和尚使了个眼色。

“下臣中田三郎叩见大明皇帝陛下,下臣是天皇所委派的使者。”和尚宣了一声佛号,用流利的汉话道。

“是吗?朕就越来越不明白了,足利源以一个小小将军的家臣就成了正使,而中田爱卿乃日本国王的使者,却要屈居大将军家臣的末座,上下尊卑,竟毁坏如此,哎,田中爱卿,日本国的事朕清楚的很,蔽国国中缺粮,物资贫乏,朕也不忍蔽国黎民受此困苦。”

朱骏在这里卖了个关子,接着瞥了一眼足利源道:“只是这朝贡通商是什么样的名分,朕若是不能弄清楚前因后果是不可能恩准的。”

“朕之问你,这日本国到底谁才是国王,谁才是最高的统治者?”

朱骏的问话让一干日本使者目瞪口呆,理论上,天皇是日本最高的统治者,可是实际上,天皇根本就是一个摆设,一切的大权都由征夷大将军独揽,若是回答是天皇主政,那么难免有欺瞒之嫌,说不定大明皇帝早已知道了日本国内的情况,拆穿了反而令人尴尬。但是回答说是大将军主政,对于一向以儒家正统治国的大明来说,这就是大逆不道。

“皇帝陛下,在日本,天皇才是日本国的统治者,是所有将军、大名的领袖。”足利源狠下心,为了通商,说些谎话是难免的,就算拆穿,总比被大明皇帝斥责将军大逆不道的好。

“唔。”朱骏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既是如此,那么朕就批准通商吧,不过得按程序来办,不若这样,天皇每年向大明上贡黄金白银,朕再以赐予的方式等价的回赠粮食、武器等货物于天皇,如何?”

日本使臣们想不到大明皇帝竟这么好说话,脸上都露出了喜色,不料朱骏又道:“不过朕有言在先,朕赐予的对象是天皇,至于货物的分配也由天皇全权处理,若彼国有将军、大名敢向天皇强取豪夺,朕立即中断朝贡,并且发兵助天皇征讨不臣,都明白了吗?”

足利源被朱骏的一席话说的心里起了一个咯噔,一直以来都是幕府将军控制物资以此来控制大名,若是大明皇帝将分配的权利交给了天皇,那么对于幕府在日本国内的声望和势力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如今的日本,谁的物资充沛,谁的粮草充足,就能够占据有利的地位,若是天皇成了物资的分配者,并且不受将军的干扰,那么大名们立即就会站在天皇一边,这可大大不妙。

倒是其他的家主的使臣脸上露出了兴奋之色,一直以来,将军的分配政策都是先己后人,先满足自己的领地,再将一些分配给各地大名,这样一来,大名们为了多得到一些物资,就不得不看大将军的脸色行事,就算是你不服大将军想要推翻他,你也没有足够的粮草和武器来进行一场战争,若是分配权落到了天皇的手里就不一样了,至少大名们可以得到更多的粮草军械,单止这一点,幕府将军就落了下风。头晕!赏点订阅吧。

最新全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