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0章 顶峰(1 / 1)

调教大明 淡墨青衫 1690 汉字|6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090章 顶峰

不过祖承训的际遇大家也是并不羡慕,虽然他也是个英武的青年将领,但在场所有人都明白,此人年纪轻轻就到如此高位,只有两个原因,第一便是祖家是世镇辽东宁远的将门世家,到祖承训已经是第七代,其父祖仁是左军都督府的左都督,宁远总兵官,万历年间总兵之职十分难得,全国才二十几年,不象天启和崇祯年间,有名份的总兵就有六七十个,崇祯末期挂团练总兵的更不知凡已,在万历年间,总兵官还是很值钱的。

有总兵爹还只是其一,在祖承训十四五岁时,其父祖仁就将他送到辽阳,送至辽东总兵官李成梁身边,学习兵法谋略。

这样当然有益于祖承训的成长,辽镇在这些年几乎年年都有仗打,不象宣府大同和蓟镇一带,因为俺答的归顺已经基本太平,除了土蛮诸部偶然入侵外,几乎是没有仗可打了。

在辽镇,祖承训立下一些战功,加上家族背景和李成梁的帮助,二十岁不到已经是做到营官参将,领有自己的一营骑兵,在辽镇之中,也是一个响当当的将领了。

此次他到北京来,就是到京城办理宁远卫世职的一些手续,以祖承训的身份,对张惟功这样的勋旧武官并不算太尊重,他们在边镇的将门世家,好歹还是要打仗才有的升迁,这些国公府的勋旧子弟,一出身就可能加了指挥使在身上,到青年中年时,最少也是都督了,如果不是张惟功刚刚的表现,眼高于罢,和马林等人一起告辞,前头马芳等人早就走远了。

看着祖承训离开,惟功脸上的神色也是十分怪异。

这位祖承训祖爷他还是熟悉的,明史之中人物太多,他一个普通大学生不会了解太多,但作为新时代的知识青年,一些重要的历史点还是清楚的。这位祖爷是辽镇将门世家,祖家论起根基来其实还在李成梁的李家之上,只是现在李家因为李成梁一个而声威大震罢了。祖承训在万历十九年到二十年左右,在壬辰倭乱时率先领兵入朝鲜,在攻打平壤时骄纵轻敌,几千骑兵在烂泥泥泞中进入城中,被小西行长打了一个埋伏,几千辽镇精骑几乎全灭,一个参将加上两个游击也死在军中,祖承训在少量家丁的保护下退回宽甸,后来因此败被免职,一直到李成梁的长子李如松领兵再度入朝时,祖承训才复起跟随,后来一路的表现也不算好,特别是辽兵和南兵,主要是戚家军争功,李如松这个主帅处断不公,将功劳大半归在辽镇头上,祖承训等辽镇诸将因此和南军结怨,当然,戚继光身后浙兵也完了,后来的辽东战场,主要就是川兵们在显示身手了。

这段公案,张惟功还是很清楚的,毕竟在后世壬辰倭乱也算是一个历史热点,在反日的大前提下,很多人对这一段痛扁小日本的历史还是很有兴趣的。

至于祖承训的长子祖大寿,那个著名的吃人魔王和转进专家,更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比他老子都牛气多了。

只是想到适才的经过,惟功也是神色古怪,这到底算是祖承训给祖大寿起的名字,还算是自己呢?

……

“小五,你这事做的差了。”

等惟功从兵部回到英国公府时,消息已经传到张元芳耳朵里了。

这等速度,已经算是信息爆炸时代的效率了。

当然,也是由此可见,惟功做的这事,在大明京城里有多么犀利的娱乐效果,现在京师之中,还不知道是有多少人在议论此事。

“哪差了?”惟功还没有说话,七婶便先不平道:“他是三品官,咱家小五也是三品,凭什么就得咱们给他下跪?这跪礼是随便行得的吗?”

“你说的这话……”七叔叫自己浑家弄的哭笑不得,只得跺脚道:“同样是三品,却是不好比的啊。”

“有什么不好比的?”惟功神色从容而平静地道:“无非是这几十年下来的陋规罢了。祖宗法度,可没有随便叫人下跪这一条,同品相见彼此拜揖,同行则并骑,如果受下属拜礼,则武臣位于中间……七叔,洪武年间武官位还在文官之上咧。”

“上一山唱一山的歌,现在的时世说不得那会子的话啊。”

“七叔,如果去除咱们之间的关系,你是一个外人,听闻今日的事情,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张元芳愣怔了一下,良久之后,才哑然失笑,摇头道:“好你个刁钻的小五……好吧,实话实说,我心里感觉很痛快呢!”

明朝的文武之争到中期之后已经是文官们大获全胜告终,武宗年间江彬这样的边将常伴帝侧,明明没有什么威胁可言,文官们却编造江彬要谋反,最终在武宗死后将这个心腹大患抓起来杀了了事,江彬之后,就再也没有边将敢进入京城,并且能受到皇帝的赏识了。

文官们把持住皇帝身边,事实上已经用庞大而绵密的组织将皇帝关入了囚笼,连嘉靖皇帝这样的手腕高明的皇帝都被困住了,严阁老或是徐阁老,反正你皇帝离不开阁老,海瑞骂的嘉靖狗血淋头,在徐阶的忽悠下,嘉靖这头老虎到底也没有吃人,在洪武和永乐年间,这事想也不敢想。

隆庆这个小蜜蜂更被文官看不起,六七年间就是垂拱而治,到万历现在这个小孩子,张居正能当面呵斥他,君权和相权早就合二为一了,文官们的气焰当然也是达到顶峰。

看下书我要网(kxs5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