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以来,老百姓都是很好忽悠的。 哪怕再夸张,再离奇的谎言,在这些生活困苦,整日劳累,几乎没有明天与未来的人眼中,都是可信的。 不然,历史上也不会那么多人在一两句口号的煽动下,在那些不切实际的宗教谎言忽悠下揭竿而起。 在这些对未来已经不抱希望的人眼里,任何美丽的理想国和传说,">

第 974 章(1 / 1)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2000 汉字|8 英文 字 2个月前

自己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以及希望,都倾注到了那个传说中富饶无比的肥沃热土,并将之看做了自己的理想国和天堂<="l">。

自古以来,老百姓都是很好忽悠的。

哪怕再夸张,再离奇的谎言,在这些生活困苦,整日劳累,几乎没有明天与未来的人眼中,都是可信的。

不然,历史上也不会那么多人在一两句口号的煽动下,在那些不切实际的宗教谎言忽悠下揭竿而起。

在这些对未来已经不抱希望的人眼里,任何美丽的理想国和传说,都值得一信。

因为除此之外,他们已经没有精神寄托了。

“反正朝廷会负责我一路上的吃住,到了地方,据说还会安排住处……”这些人在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假如是朝廷负担路上的全部开销和到了地方后的食宿的话,那么,就不需要为路费发愁了。

而这个问题的被解决,则进一步消除了百姓对远方未知世界的恐惧。

“只是,起初几年,要给朝廷耕作,所得基本全部要上交……”

但这又有什么问题呢?

他们在家乡,本来就没有什么积蓄。

甚至每年还要倒欠地主的债务呢!

现在去了怀化,开始几年给朝廷耕作,似乎也算不得什么了。

于是,唯一的问题就变成了:我欠的那些债务怎么办?

汉室,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不管是谁,都休想赖账!

这个时候,朝廷宣布,屯垦移民所欠债务,可由官府具保,延后三年偿还。

这个政策,顿时就冲垮了这些人的最后一丝担忧。

在未来数年,无数关东的佃户和贫民,纷纷报名,前往怀化。

以至于,很多地方的地主士绅手足无措,在慌乱过后,不得不急忙提高自己的佃户的待遇,减免债务、田租甚至有些人一下子就从铁公鸡变成了慷慨的‘大善人’,逢年过节,还会发给佃户衣物、酒肉,以此来稳住这些自己的长期饭票。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现在,刘彻还不清楚,他做的这个试探带来的影响。

对现在的刘彻来说,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无疑是南越王赵佗的入朝。

要借助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将南越从一个********的割据政权,变成一个在法律和外交军事上受长安控制的地方势力。

最好将之慢慢变成一个类似过去长沙国那样的异姓诸侯国。

而怎么实现这个目标,无疑,是对刘彻政治手腕和决断能力的一个考验。(未完待续。)

ps:这两天仿佛不在状态啊,总感觉好像很疲惫很疲惫,容我调整一下<=""><=""><="">

------------

第七百四十四节 赵佗入朝 1

元德三年夏五月二十七。

南越王赵佗的朝觐队伍终于越过函谷关,进入了关中的地界。

“一别经年,物是人非……”赵佗坐在宽大的马车之中,望着外面的山峦与人群,在心中感慨着。

这是他阔别了七十年后,第一次回到这个熟悉的故国家园。

虽然他是真定人,但十六岁后,就到了咸阳,为始皇帝侍从骑郎。

关中于他而言,算的上是第二故乡了。

对于此地,他的感情非常深厚。

可惜……

车帘之外的景象,已经跟记忆中的关中完全不同了。

“也是,项羽入关,大造杀戒,关中残破,百姓离散……”赵佗在心里轻声叹息了一声。

项羽当年在关中造成的杀戮,哪怕是他远在南越,也是有所耳闻。

富丽堂皇的阿房宫被一把大火焚毁,旧时的秦都咸阳,更是被烧成一片白地,不知道多少老秦人死于乱兵的刀下。

以至于,后来高帝刘邦迁都关中,只能被迫先在铄阳理政,数年后才迁入此时的长安未央宫和长乐宫。

至于长安城的建立,那就更是要往后推,直到惠帝六年左右,长安城才算落成。

在那之前,长安,只是一个乡邑,而非一个都市。

因而,经历如此重大的历史转变,整个关中的城市与乡邑,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故秦时的经济政治中心,现在,可能只是一片田园与农庄,而曾经的田园、山陵,此刻却已成了丰邑大都。

恐怕,此刻关中,唯一没变的,大抵只有那永远奔流不息的渭水与灞水了。

正感慨着故国变化,赵佗的眼睛。忽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事物。

一条木制的轨道,在直道的一侧,延绵向前。

这种轨道,赵佗再熟悉不过了。

当年为了灭楚。大秦就铺设了数百里这样的轨道,来为大军输送给养。

后来征服百越,数十万大军的给养和军械补充,通过一条条这样的轨道,源源不断的输送到灵渠边上。然后通过运河转输岭南。

他在南越独立割据后,也曾经想过修建一条类似的轨道,来加强对百越的控制。

但,尝试过后,赵佗很悲哀的发现。

想要建设和铺设一条这样的轨道,需要一个大一统的中央帝国来为它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需要一个拥有无数能干巧匠,并且能随时动员大量资源的少府,更需要一个扎根于商君思想之下,如同蜘蛛一般。能随时控制和监察地方乡亭情况的文官系统。

简单的来说,想修建完成一条这样的轨道。

它需要将秦帝国复活。

让耕战思想和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作为国家的政策基石。

然后,在这个前提下,还得保证,这个政府拥有足够多的能动用的人力物力与资源。

并且,统治者本身还得有极为坚定的意志和信念来推动轨道工程的建设。

没有满足这些条件,这样的轨道是不可能修建完成的。

哪怕勉强修建完成,也只是面子上好看而已。

随便一个环节出了漏子,这条轨道,就要废弃。

旁的不说。国家掌控能力不够,律法的震慑力不足的话,这些木制轨道,就很可能成为百姓们破坏的目标――比起去山林砍柴。轨道上的木轨显然更容易获取。

“只是,汉在关中修建这样一条轨道,用意何在?”赵佗不免陷入了沉思。

大秦修建轨道,只是为了征服世界。

所以,大秦帝国从来没有在关中铺设过轨道。

因为,没有这个必要。

关中也没有什么物资需要这样的轨道来运输。

但赵佗却很惊讶的发现。这条汉朝修的轨道,非但没有闲置,反而非常繁忙。

仅仅在半个时辰中,赵佗就看到了十几辆拉着满满一车物资的马车,沿着轨道,直趋函谷。

“这是怎么回事?”赵佗叫来自己的心腹宦官问道。

那宦官立刻就去询问护送使团前往长安的汉朝官员,没多久,他就回来禀报道:“陛……大王……,奴婢问过汉朝的官吏了,据说,这事物换作马车轨道,乃汉天子下令修建,目前汉朝共有两